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下小学生德育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3

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下小学生德育发展研究

朱婷婷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地位愈发突出,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德育工作并不能独立开展,需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德育教育共同体,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本文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环境入手,探讨了它们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与策略,进而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关键策略与评价展望。通过研究,期望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模式构建

引言:在当今社会,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大环境,共同为其德育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然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学校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社区德育资源不足等。因此,有必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共同推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在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地位愈发凸显。小学德育工作并非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业成绩的辅助手段,而是在学生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小学生阶段是德育的重要起点,更是因为德育的有效开展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远远不足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补充,更是对学生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塑造和引导。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地位不断凸显,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然而,尽管小学德育工作地位重要,但实际开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将其仅仅视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附庸,忽视了德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停留在口号宣传和形式主义的层面,缺乏实质性的改革和措施。再者,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导致德育工作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其效果和质量。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例如网络环境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等,都对学生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方向,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注重从学生的内心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德育工作将更加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再者,德育工作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德育措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德育工作也将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借助信息技术等工具,更好地进行德育引导和管理。

、家庭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与策略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德育影响深远且不可替代。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课堂,在家庭中,孩子接受最初的情感滋养,获得最早的行为规范,形成最初的道德观念。[2]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尊重、责任、爱与关怀等基本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因此,家庭是孩子德育的基石,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庭德育面临着一些现状与问题,部分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德育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往往以指责、惩罚为主,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影响了孩子的德育效果。再者,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保护和溺爱的现象,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一些家庭受到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影响了孩子的德育发展。

针对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可以加强家庭德育的宣传与引导,提升家长对孩子德育的重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加强家庭教育技能的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再者,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德育成长努力。社会应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与策略

学校在小学德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在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在塑造学生德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学校能够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学校活动、集体生活等方式,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作为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在塑造学生德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很多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停留在口号宣传和形式主义的层面,缺乏实质性的改革和措施。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学业竞争的压力相互冲突,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再者,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资源不足、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缺乏与家庭、社区的有效衔接,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其效果和质量。

所以,为了应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可以加强学校德育理念的建设,确立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使其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划相一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再者,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社会需求,设计和开展符合实际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3]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社区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与策略

社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之一,其在塑造孩子品德、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在社区中,孩子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学会了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等社会交往技能。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等也为孩子提供了锻炼品格、培养责任感的机会。社区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风尚也对孩子的德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因此,社区在培养孩子德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当前社区德育工作面临一些现状与问题,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社区结构日益复杂,一些社区面临着文化传统淡化、社会关系淡化等问题,导致社区德育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影响。[4]一些社区存在着道德底线下降、风气不正等问题,给孩子的德育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再者,社区德育资源不均衡,一些社区德育设施、活动等不足,影响了孩子的德育体验和效果。一些社区缺乏对孩子德育的重视和支持,社区德育工作开展不够有力,制约了孩子德育的全面发展。

针对社区德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可以加强社区德育宣传与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建立健全社区德育机制,完善社区德育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加强社区德育资源建设,增加社区德育设施和活动项目,丰富孩子的德育体验。还可以加强社区与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发展努力。

、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一)"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关键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之上。这种模式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德育素质。同时,学校作为孩子的主要学习场所,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也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责任。社区则是孩子生活的重要载体,孩子在社区中的交往和活动也会对其德育产生重要影响。在"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中,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系非常紧密,只有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举例来说,某小学实施了“亲子读书会”活动,每周定期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读书活动,并结合家庭阅读情况进行家访。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还能够共同关注孩子的德育成长,使得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德育合力。

除了上述活动外,"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施。比如,在学校方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如品德讲堂、德育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社区方面,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等,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家庭方面,除了亲子读书会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作业、家庭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更好地影响孩子的德育成长。

(二)实施"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关键策略

实施"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关键策略是基于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的紧密合作和互动。这种模式下,强化了家庭德育引导、优化了学校德育管理、以及拓展了社区德育资源,从而全方位地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于家庭德育引导方面,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提升家长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5]除了常规的家长会和家庭教育讲座之外,还可以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培训项目。例如,某小学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员”培训项目,通过邀请专家为家长们提供德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使他们更具备有效引导孩子成长的能力。还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让家长与学校更密切地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对于学校德育管理,建立专门的德育工作机构或委员会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机构可以负责制定德育工作的规划和政策,监督推进德育活动的开展,并及时评估和改进工作效果。举例来说,某小学设立了“德育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组成,他们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的评估和改进,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建立学生德育档案,记录学生的品德表现和成长情况,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社区德育资源也是实施"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重要一环。社区资源的积极拓展可以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例如,可以与社区卫生院合作,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和义诊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评价与展望

评价"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有效性需要考察学生的德育水平,包括学生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通过定期的德育评估和调研,可以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改变和进步,从而评价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方面的成效。评价该模式还需要考虑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情况。家庭、学校、社区三方之间的密切联系与有效合作是"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核心。评价应该关注这些方面的具体表现,包括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程度、学校与社区的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等。通过评估这些互动与合作的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模式在促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方面的效果。

另外,评价"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还需考虑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情况,包括学校的德育氛围、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调查学校的德育政策实施情况、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可以评估该模式对整体教育环境的改善效果。未来,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将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德育服务。具体而言,家庭将加强对孩子的德育引导,提升家长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学校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社区将拓展更多的德育资源,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德育体验和服务。

结论: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家庭、学校、社区的角度分析了它们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与策略,并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关键策略与评价展望。通过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的作用,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将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敏.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02):227.

[2]宁光云.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德育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研究[J].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5):414.

[3]刘红杰.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策略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 2018.

[4]张彬燃.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联动德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1):1.

[5]吴劲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创新[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