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商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最近我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科技加绿能,寻求科技的自立自主。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呢?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大力增加资金投入;走市场化的科研之路;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4.搞好科研的国际协作;创新科研体制。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科技体制;高质量发展
最近我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提出这个新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呢?
一、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2024年2月5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做好创新大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日新华社也发表《“新”潮澎湃:新质生产力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一文,指出“新质生产力”这一词汇是习近平同志在2023年9月前往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的。新华社解释称,所谓的“新”是有别于现行高度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中财办曾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着重推动的产业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这三大类产品也被称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2023年出口额达1.0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这几个产业是中国在国际间拥有较多专利权的领域,技术领先,一旦找到突破口,就可以延伸到充电桩、低轨卫星导航,进而形成由中国领先的新兴产业链。这就叫“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瘟疫等重大事件,国人很痛苦的承认自己在科技的掌握程度上面仍然有弱点,从2013开始,我国面临着“卡脖子”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在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一些关键零部件装备和技术研发上,中国仍依赖西方。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我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目前从习近平同志的论述看,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科技加绿能,寻求科技的自立自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1.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大力增加资金投入
这些年我国一直强调要大力增加科研的资金投入。曾经有这样的说法,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但是没有钱是绝对不行的。中国有很多钱,但是这个钱的数字远远不是天文数字。例如现代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已经是天文数字。很多人说要拿一万亿投资就可以使得半导体芯片获得突破,这简直是太天真了。
其次,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仅仅靠钱的投入。中国现在如今遇到的高新科技和高端产业发展问题,其实还是卡脖子问题,有钱也未必能够搞定。我国希望想通过用钱延揽外部人才的方法获得芯片制程方面的技术,但是生产芯片所用的设备都是来自美国和西方国家。所以即便中国从台湾人那里获得了制造芯片方面的技术,只要美国卡住芯片设备,也是没有用的。今天中国科技和美国的科技差别,不是因为钱,但你想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命门都在其他国家手里,在中国的国产商用飞机C919发动机还不是自己的,所以这个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是一个综合实力的提升问题。
最后,一味强调钱的重要性,而不解决科研机制改革和创新问题,很容易被人所利用,最后就会变成大肆骗领科研经费的恶作剧。
2.走市场化的科研之路
放眼全球各国,科技创新与发展模式都是在市场供需关系中应运而生,人们因应市场需求发挥创新能力,再交由市场择优汰劣,这个过程从来不是菁英阶层或执政者所能计划产生的。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中国的这个科技产业政策大调整,都要发展民用为主,因此,我国必须要走市场化的科研之路。
3.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把基础研究砍下去。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比较擅长的也不是基础科学,自古就是这样,就是在技术上比较擅长。日本现在也在应用方面中,比较擅长搞生产。但基础研究中国和整个亚洲都不行。中国只搞技术开发,而把科学研究这种苦活累活留给了美国和西方发达世界,等他们出了成果,我们再来做应用发展研究。这导致我们的基础科学大大落后于美国和西方。所以需要加以重视。中国应当一国之力,打造一个涵盖科学的基础研究,还有技术开发,以及产品的商品化,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4.搞好科研的国际协作
有一种观点说,卡完以后,反而促使我们自己更生,最后建成一个门类齐全的,世界的科技中心。
人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依赖全球分工协作,不是说想搞科技自主自立就能够搞得成,就是美国想搞科技的自主自立也搞不成,所以科技自立自主的口号要辩证的看待。
以芯片为例,随着全球芯片代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芯片制造技术的重要性与日递增。与常规的科技产业不同,芯片制造往往需要全球产业链的协作才能够完成。从EDA工业设计软件的授权到光刻机设备、原材料的采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会导致芯片无法被正常生产出来。技术创新有许多部门是高度关联的,芯片涉及到刻录机、还有好多软件的设计。芯片有三个层次上的发展,这三个不同的方向,在西方也不是一个国家来完成的。搞技术开发的时候投资很大,欧洲、美国等,就在芯片上世界各国在合作。中国比较独立开发出一个自己的体系是很难的,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中国面临这个问题,就是说他想把自己跟美国分割开来,把自己搞成一套基础科学齐全、各方面齐全的,主动权不掌握在美国手上的这么一套科技体系。现在这个能不能圆这个梦呢?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中国目前这个他之所以好像还有点成就,在他的自主知识产权全部是围绕着总装,设备技术而来的,如果你脱离了美国的软件技术平台,那个中国看起来在全世界所有的核心技术瞬间可能就会崩塌。
所以我国必须要搞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外交关系是外经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外交关系不好,外经贸关系不可能好。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主席,中国基本上是采取划过去传统的敌人,都要变成自己的朋友,甚至变成自己的依赖对象,这样的一个发展战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发展的能力;在当今时代,中国在发展中尤其要进一步加深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如果中国发展了,应该是与各国同时都获利的发展。当前,中国仍旧愿意对外界开放市场,也希望海外的科技公司来合作共赢。同时中国也愿意融入全球贸易体系,遵守全球贸易的规则。
5.创新科研体制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比较高级的,我国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问题,实质是用人机制问题。
任何设备和高端技术,终究是人研发出来的,光刻机也不是神造的,只要肯投入精力进行研发,突破是早晚的事情。国内并不缺少人才,也在为技术人才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近两年大量海外的专家学者开始回国,也证实了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势头猛、劲头足。
卡脖子的是体制问题。科研创新需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公平平等的科研环境。没有一个自由,一个创新的一个环境,那创新和重大创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技术创新越早,创新的前沿的中越是需要自由的发挥,越是需要一些人在各个领域中进行探索,越是需要很多的企业在很多方面的进行这种试错性的发展。
科研需要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要踏实去做,要去吸引培养人才,靠的是一个体制。需要一个长期而不是功利性的、短平快、杀鸡取卵式的科研环境;需要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需要保护知识产权;需要全社会倡导科研知识的舆论氛围;以及一个民主、公平和法治的社会经济制度。
作者简介:
姓名:齐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10月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学历/职称: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