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新民小学校
摘要:提升课堂效率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势动手实践应运而生,并且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学是工具类学科,创设实践活动可给学生实践操作活动以探究机会,具有其他教育内容及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完成教学优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深度挖掘、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及拓展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教学思考
引言
动手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契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给予学生表达观点与想象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表达。但目前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活动频次少、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动手实践互动教学现状及策略的探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
1.1有利于提升数学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一个崭新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各种问题,以前他们做的都是从理论上去做,而不是去实际动手操作,所以他们的学习和思考都存在局限性。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之后,学生就会用具体的方法来求解各种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从原理上去思考。所以,随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1.2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动手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思想还较为单纯,对社会的认知不多,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奇特的想法,而这些“奇思妙想”是其创新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奇思妙想”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则可以实现其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成为有思考、有胆量、有个性的人才。具体到数学课堂中,通过动手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借助事物对知识点进行钻研,并通过动手操作从不同的层面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学习,使“奇思妙想”得到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2.1有效的实践操作可以充分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过程,动手操作就是实现这一过渡的有效手段。《课程标准》倡导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就要设法创设一个学生乐学的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数学知识其实很有趣。以教学人教版四下“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为例,笔者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笔者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木条框架,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派几名女生代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男生代表拉三角形框架,比一比男、女生小组哪个力气大,能把框架拉变形。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通过几名学生代表的动手操作,发现男生拉的三角形一点都没变形,而女生拉的平行四边形一下就变形了,笔者提问:难道男生的力气都比女生小?进而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稳定性”的学习中。通过这一动手操作的情境创设,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与不稳定性的特征,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的特征。通过实践操作化抽象为形象,在有效激趣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2设计合作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探究时,必须注重对教学小组合作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以使各小组的学生主动地按照自己的知识接受程度来进行相关的合作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例如,教师在讲授“圆柱与圆锥”内容时,这堂课程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借助“空间认知”思维能力,来了解圆锥、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因为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知识认识基础来进行小组任务分配。引导各成员选择体积、面积、查找圆柱和圆锥体之间联系的不同合作实践任务,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种方法既能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又能让学生在完成合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组员的协助下,不断地累积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权,达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2.3亲身实践引发发现与创新
尽管小学数学知识显得直观,实际上却蕴含着许多复杂的内涵,其中许多概念都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为此,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时,教师应透过引导,让他们参与充满探索性质的实际活动,以助于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与逻辑联系。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领略数学的复杂性,同时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透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教师能够引领他们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掌握相关技巧与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素养。
2.4创设实际操作的教学情境
要想带领小学的学生学好数学,不仅要创造高效的课堂,也要打造有效的“课后”。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也蕴含着许许多多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现象。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与生活情景相联系,这样一来更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抽象模糊的公式和定理更加具象化,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也要充分地利用好教室内的多媒体,以智能化教学为基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条件。到了课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适当的探索研究性问题。这样就实现了课堂、课后以及生活的闭环运转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2.5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强化组织实践活动能力
新课改深化推进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愈发强调“实践教学观”,而动手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大考验,可以从多方位展现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情况,而面对当前活动难度预估不足等问题,应通过教师培训进行缓解,强化小学数学教师动手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游刃有余地把控活动,真正发挥动手实践活动的价值。具体来讲,培训需要以强化教师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活动素材搜集运用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为主。
结语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中实践操作活动的重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数学素养的成长,从而提升学科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会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活动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妙,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静.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读与写:下旬,2021(11):1.
[2]孙翰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9):3.
[3]沈云.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讨[J].科普童话,2019(32):104.
[4]宋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讨[J].教师,2019(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