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讨

谢庆薇

(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生态修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人地关系发展规律、生态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价值、现状,坚持“总体布局、分级治理、多元参与”的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之路,才能保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效。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生态修复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战略规划、投资支持、技术创新、制度完善、效果考评等方面,明确了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调机制;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机制不完善、技术方法创新不足、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修复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系统治理;要坚持“谁破坏、谁修复”原则,推行“谁受益、谁补偿”政策,明确责任主体;要加强立法保护;要把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都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政策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也凸显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紧迫性。

2 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举措

2.1 加强战略高度谋划

新时期应从战略高度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2],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一个系统过程来对待。强化顶层设计,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结合,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调查和监测成果为基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确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和布局安排,统筹部署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在当前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与双碳、减排等任务结合起来,将“绿色”“生态”“低碳”等概念融入目标定位,引领生态修复方向,进一步增加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及目标值,如“森林覆盖率”“新增生态修复面积”等,通过严格的指标考核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工作,如碳减排、碳汇等,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2.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资金来源、投入渠道等问题。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能有效解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机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在制度设计上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财力支撑。其次,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再次,要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将财政资金用于核心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上,加大对城乡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土地整理等工程的投入力度[3]。最后,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 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生态修复与旅游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挖掘联系起来,产生生态修复的红利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增值、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就业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2.3 创新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主要借鉴国际经验,以工程技术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效率和成效,但也存在着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不协调、工程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新时期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结合人工修复、综合治理、精准治理,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修复[4]。同时,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因素、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充分发挥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优势,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例如及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域景观三维仿真方法研究,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生态修复总体情况,直观分析问题,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让绿色生态斑块连通,促进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优化。

2.4 完善生态修复制度体系

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健全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法律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为依据,针对不同的修复对象、不同的修复内容和不同的修复目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出明确规定[5]。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涉及的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的衔接协调。着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年度实施方案编制研究,明确年度修复主要内容、形象进度、资源投入、修复保证措施,确保修复任务按时完成。此外,还要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效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强公众监督,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2.5 注重生态修复效果考评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效果的考核评价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科学设定评价指标。按照《“十四五”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评价指标。二是科学开展评价工作。以现有监测网络为基础,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并结合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开展评价工作。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健全生态修复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四是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了解生态修复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强化政策支撑,完善体制机制,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良好环境。同时,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探索中,必须严格落实“生命共同体”理念方法研究,促进各要素有机连通,实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的整体性、完整性,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就目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来说,任重而道远,但创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也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契机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文杰. 国土空间治理视域下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 37 (02): 111-113.

[2]王士莹,谢保鹏,杨洁等. 基于生态韧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洮河流域为例 [J/OL]. 生态学杂志, 1-14[2024-03-04].

[3]张伟,龙闹,李盛港等. 基于生态本底-格局-潜力框架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J]. 热带地理, 2024, 44 (02): 212-225.

[4]周婕妤.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路径的思路分析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 37 (01): 148-150.

[5]佴玲莉,王旭雁. 江苏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印发实施[N].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3-12-19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