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预见性护理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黄舒敏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530201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明确预见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为其推广使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比对。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排便、肠鸣音、进食、下床)(25.86±8.58)h、(41.18±10.06)h、(15.65±6.47)h、(32.11±10.06)h、(25.36±4.82)h,短于对照组(P<0.05);心率(67.86±5.28)次/min、收缩压(124.47±3.65)mmHg、肾上腺素(0.04±0.01)μg/mL、焦虑评分(35.63±5.47)分、抑郁评分(31.04±5.15)分、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室在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落实预见性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质量提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直肠癌;胃肠功能;并发症

前言: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发现该病形成与发展受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较大。随着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人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活饮食习惯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消化道系统疾病患病率增加。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直肠癌年新发病例达到50万以上,近十年年增长率约为1.3%,死亡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第四位。因此,做好该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目前,直肠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直肠癌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多、术后恢复速度慢,自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以来,上述问题得到改善,直肠癌手术有效性、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但研究发现,直肠癌解剖关系复杂,腹腔镜下进行根治术治疗仍存在一定风险,易出现腹胀、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降低手术疗效。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预见性、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服务,规避手术治疗风险,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本研究以80例患者为例,就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探究,旨在探寻科学、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组8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本科收治直肠癌手术患者,样本量采集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为直肠癌(2)具备手术适应症(3)具备完整临床资料(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智力方面、精神方面、语言沟通方面等存在异常(2)腹部有手术史(3)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血液疾病或传染疾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如护理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为患者开展常规宣教活动;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基础准备;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密切监测;遵医嘱指导患者术前术后规范用药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操作:(1)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并通过学习、培训、技术交流、课题探讨等让小组成员对直肠癌患者特征、直肠癌手术护理配合要求、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技巧、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等具有全面、准确认知和掌握,优化护理流程、完善护理内容、明确护理职责等。(2)术前通过个体化健康宣教、针对性饮食指导、规范化体能与呼吸训练、精细化心理疏导等,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以最佳状态进行手术。(3)加强患者体温管理、感染预防。(4)通过体位调整、肢体按摩、正确咳嗽方法指导、四肢关节主被动运动、营养管理、疼痛管理、导管护理、雷火灸、耳穴压豆等,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通过语言鼓励、情绪疏导、案例分享等促进患者心理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

(1)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干预后2组患者首次排气、抽泣排便、肠鸣音恢复、术后进食以及术后下床时间评价。

(2)生理应激反应情况:通过干预前后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肾上腺素水平评价。

(3)心理应激反应情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于干预前后评估,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4)并发症:统计整个治疗与护理期间2组患者腹胀、感染、血栓形成、恶心呕吐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率(%)表示,用χ

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所用时间更短(P<0.05)。见表1

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


2.2两组生理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干预后心率、收缩压、肾上腺素等相关指标水平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更低(P<0.05)。见表2

2 两组生理应激反应情况比较[(±s)]


2.3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干预后2组均得到改善,相对而言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更低(P<0.05)。见表3

3 两组 SAS评分与 SDS评分比较[(±s),分]


2.4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见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未见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见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且均为轻症经及时处理好转,总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4

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预见性护理,又称为“超前护理”,是基于现代护理理念发展与应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主张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开展前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根据预测评估结果确定患者临床护理重难点,从而针对性选择有科学论证的护理服务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化、全面化、动态化、精细化干预,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获取最佳护理结局,实现患者健康早日恢复。

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下患者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等所用时间更短,提示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存在积极影响。胃肠功能障碍是直肠癌手术患者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故改并发症发生将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健康恢复质量,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导致该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真多,如患者基础疾病、麻醉药物使用、胃肠黏膜屏障损伤等。预见性护理则可根据患者特征,结合胃肠功能障碍成因,给予针对性的超前防治,从而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同时,本研究中预见性护理干预下患者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减少,生理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这与预见性护理能够全面关注患者各方面康复需求相关,即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在保证基础护理措施贯彻落实外,也能够密切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变化,及时指导或协助患者调节情绪、管理饮食、减轻疼痛、处理切口异常等,从而减少手术、麻醉等带来的各种应激反应,让直肠癌手术治疗更具有效性、安全性。

此外,除胃肠功能障碍外,患者术后也可能发生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院内感染问题,出现血栓形成、皮肤压疮、吻合口瘘、尿潴留等其他并发症。本组患者中观察组见2例轻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对并发症预防存在积极影响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可知,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要求较高,根据患者特征与护理要求为其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实现相关并发症有效预防,保障患者健康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1]何玲,陈晓娜,杜娟,等.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08):215 -217.

[2]律新.快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护理质量的指导意义及功能恢复评价[J].黑龙江医学,2021,45(02):129 -130.

[3]刘娟,陈芳.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0):146-148.

[4]曲岩,刘春娥. 预见性护理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3):199-200.

[5]孙菲. 预见性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4):4201-4204.

[6]王朝霞.分析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效果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07(2):4.
  [7]孙玲玲,程倩,牛敏.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效果观察及价值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9,08(1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