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719300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中,铁路作为关键的运输方式,其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作为保障铁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石,面临着众多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应用变得尤为关键。通过精细化、系统化的作业管理,能够提高维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深入探讨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对于推动铁路工务管理现代化,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业管理;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实践应用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铁路系统的维护管理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更加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在此背景下,作业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其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它通过对维修作业的精确规划、执行和监控,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和维修成本的最小化,同时确保铁路系统的安全性。探索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铁路维修管理体系,促进铁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作业管理理论的涵义
作业管理理论致力于通过精确分析各项活动成本,优化作业流程,提升维修服务质量与效率。ABM强调对铁路维修作业活动的全面审视,识别并分析那些增加价值与非增加价值的活动,目标是最大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此理论基于对作业成本的细致拆解,使管理者能够明确每项维修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从而作出更加精准的决策,优化作业流程。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领域,ABM可以对维修作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产生最大的回报。ABM的核心在于通过持续的改进,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从预算编制、资源分配到作业执行和成本监控,精细化管理减少非必要的开支,确保维修资源能够集中于价值最大化的领域。ABM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持续优化维修作业流程,使维修工作更加透明化。
二、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界定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提升维修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作业范围并合理划分作业中心。界定作业的首要步骤涉及到对铁路维修任务的全面分析,旨在识别并明确各项维修活动的具体要求。通过深入分析铁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有效地将维修工作划分为具体、可管理的单元,从而形成作业中心。在此基础上,铁路工务维修管理决定将作业中心划分为五个主要领域:线路检查、道岔维修、线路维修、季节性重点和临时性重点作业,每个中心都负责特定的维修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得以精确执行。线路检查作业中心专注于铁路线路的定期检查,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铁路线路的状态进行精确监控。此举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线路潜在的安全隐患,还能为维修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道岔维修作业中心则致力于道岔这一铁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维护,采用高标准的技术手段确保道岔的顺畅运行,从而保障列车安全、稳定地通过。线路维修作业中心负责日常的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包括轨道的更换、维护以及铁路基础设施的修复,以保持铁路运输的安全。季节性重点作业中心则针对不同季节所带来的特定挑战,如冬季的除雪作业、夏季的防洪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铁路系统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临时性重点作业中心则应对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后的紧急抢修,确保铁路系统的快速恢复。通过这种方式,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能够确保各项维修作业得到有效分配,提升维修工作的效率,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展现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2.识别资源,归集资源数据
有效的作业管理依赖于对资源的精确识别,这一过程包含对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工资附加费、生产用水、生产用电、直接材料及其他支出等关键资源的全面审视,确保每一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铁路维修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资源识别的核心在于全面了解维修作业所需的各项物质与财力。对于人员工资而言,确立一个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反映工作难度与技能要求,旨在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维修作业的质量。健康保险、退休金等福利计划的安排则进一步确保员工的满意度,为铁路维修团队打造稳定的工作环境。折旧和工资附加费的准确计算反映铁路维修资产的价值消耗和对员工额外贡献的补偿,保障财务管理的合规性。生产用水与生产用电的管理,关乎成本控制,也体现铁路工务管理的环境责任感,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直接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是资源识别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相关人员需要对维修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精确分类,确保材料的质量与供应的及时性,避免资源浪费。此外,其他支出的归集与分析,如维修工具的购买、外包服务的费用,均需纳入细致的财务规划之中,全面覆盖铁路维修管理的所有财务方面。归集资源数据的过程则要求高度的细致,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库,应用高效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各项资源数据的实时监控。通过这种方式,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能够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维修作业的经济性,同时促进铁路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3.确定作业动因,计算产出成本
资源动因率起始于对铁路维修作业所需资源消耗模式的细致分析,该过程涵盖从人力资源到物质资源,再到能源消耗等各个方面的考察,目的是识别出影响资源消耗的关键因素,比如维修任务的复杂度、作业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等。每一项因素都可能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成本控制产生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以便精确计算资源动因率。进一步地,作业成本动因率的计算则关注于各个作业过程中成本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直接材料的消耗、直接劳动力的投入以及间接成本的分配等。通过对这些成本动因的识别与量化,管理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成本在不同作业中的分布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优化成本结构,调整作业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运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作业动因进行跟踪分析,能够实时监控成本产生的动态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这种方法有助于精确计算每项维修作业的产出成本,揭示成本控制的潜在优化空间,为铁路维修管理提供持续改进的方向。通过综合运用资源动因率与作业成本动因率的分析,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能够更加深入地洞察成本结构的复杂性,实现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的双重目标。
结语:作业管理是提高铁路维修效率、确保铁路安全运营的关键。通过界定作业、识别资源、归集资源数据、确定作业动因及计算产出成本等具体措施,作业管理不仅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还提高铁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展望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深入。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可以进一步提高铁路维修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高效的维修管理,推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向着更加科学、系统的方向发展,也为确保铁路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深化作业管理在铁路工务专业维修管理中的应用,对推动铁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闫杰, 李敏芝, 杨钰. 基于作业预算的铁路工务机械段成本预算管理研究 [J]. 投资与创业, 2021, 32 (24): 135-137.
[2]程学庆, 谭一帆, 唐瑞雪. “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下的高铁工务设备运用维护管理研究 [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9, 17 (02): 36-43.
[3]汪德昌. 高速铁路工务作业工机具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J]. 铁道技术监督, 2019, 47 (02): 37-40.
[4]江浩. 铁路工务维修成本控制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J]. 财会学习, 2019, (02):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