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农业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能否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推进乡村振兴,到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困难的工作仍然在农村。这不仅是对新时代“三农”形势的清醒认识,更是在强调“三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地位,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强国;意义;路径
一、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不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如何,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应,都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承载着将近2亿人口的工作岗位,将近5亿多的农民生活在乡村,只要农业发展得好,让所有的农民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会得到充分的满足。但是,总体来看,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基础设施,还是社会保障水平,都还不够完善。最近几年,城镇和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但二者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小。另外,在“老有所养”、“污水处理”和“村到村”的服务上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想充分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下大力气。
(二)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农业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深刻阐明了农业农村在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以人为主体的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向城市转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进城购买房产,这不但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农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人民生存的基础是粮食,粮食来自于农业生产。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任何时侯离不开农业,离不开粮食。保障人民生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安定,对于维持一个安定的社会,保证各个行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腾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根定海神针。如果农业出现问题,粮食都要受制于人,那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只要农业强大了,食物安全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应对变化,开创未来的局面。
(四)目前,推动农业农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建设农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坚实。二是实现了脱贫攻坚,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三是显著提升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飞跃。四是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机制。
与此同时,由于人均资源不足、基础薄、历史欠账多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当前的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基础不扎实、动能不足等突出问题,“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相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这也正是中央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所在。为此,必须尽快解决农业的困境,摆脱农民的困境,摆脱农村的困境。
二、建设农业强国的特征和原则
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所谓共同特征,就是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其中,粮食自给是一个重要体现。另外,我们的农业强国有中国特色,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四是赓续农耕文明,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要以传统农业文化为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三大原则。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化规划的法规效力。在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与现行规划的协调一致,保证工作的连贯性,避免“翻烧饼”。二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
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干下去。三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要从当地的农业农村发展最紧迫、农民反应最多的现实问题出发,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办好每一件事。
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
(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业强,农业要强大,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应。要从各个方面打牢食物安全的基础,不仅要抓好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要落实制度保障,提高产能,优化结构,增强韧性,确保收入,落实责任。第一,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未来,我国的蔬菜水果、花卉绿植和养殖业都要向非耕地要面积、向新技术要效率,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将所有的永久基本耕地都建设成高标准的农业,以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第二,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调动起农民的热情。完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收入保证制度,完善价格、补贴和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粮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稳定农户收入预期,降低生产风险。第三,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从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粮食,从动植物微生物中获取热量和蛋白,扩大农产品的种植范围,多角度挖掘粮食的来源。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农业强国要抓好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向乡村振兴倾斜,总的要求仍然是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尤其是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目前,全国很多农村都有来自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学历第一书记,他们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也为乡村找到了致富之路,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后更多需要的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
(三)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统筹推动科学技术与体制创新,开拓新的领域、新的跑道,形成新的动力和新的优势,加速推动数量的突破和质量的飞跃。当前,我国面临着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的问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分散、低水平重复和转化率不高的突出问题。同时,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此外,要加速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急需改革来增强动力和活力。当前,各地第二轮土地承包正陆续到期,我们要继续做好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各项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推进农村改革,要牢牢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四)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两步走”战略安排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要对标对表目标要求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性引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颁布,就“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政策和主要举措进行了总体部署,在这个基础上,要提高认识,加强实施,突出抓好“两步走”的战略布局,加强全国战略引导。第二,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支撑。核心是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围绕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订与之相适应的重要政策与工程,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措施配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深厚、地位重要、任务艰巨、要求迫切,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体制机制十分必要。
(五)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农”工作,完善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机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可以有效地将各种资金和社会资本引入到农村,极大地促进农村的现代化,改变了许多村庄的面貌,更是确保了乡村现代化前进方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县两级更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头戏,花大精力来抓,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不重视“三农”的书记不是好书记,抓不好农村工作的书记不是称职的书记。第二,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类“到乡”,即要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2021年6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对切实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并对乡村干部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要达到8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要达到40%以上。第三,还要加大对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力度。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农民的重视程度的体现。总之,就是要在多个层面上下功夫,集中力量建设一支能够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
高云才郁静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N].人民日报,2024-2-8(002).
[作者简介]杨静,1989,女,汉族,河北衡水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乡村振兴、党史党建领域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