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实验中学 邮编:527200
摘要: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因为学生以往没有系统学习生物知识,仍然处于初步认知时期,为提升生物教学工作有效性,需要教师做好教学优化,有效运用动态物理模型。通过动态物理模型的建立,改变传统课堂缺乏直观知识展示,没有稳定实施针对性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中,应该重视运用动态物理模型。本文以动态物理模型为核心,探究应用到中学生物教学的价值,探究实际教学方法,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态物理模型;中学;生物教学
前言:中学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需要拥有良好的体验或更为直观的内容感受,才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其核心素养目标。然而教师以往单一指导学生学习,实际教学并没有充分运用优秀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有效推动新课标等要求落实,应该做出针对性改变。为进一步优化课堂,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识,教师可以从动态物理模型应用角度出发,配合教学创新思维,优化教学工作方案。以此坚持教书育人,稳定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1动态物理模型应用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1.1构建知识模型,阐述知识概念
物理模型主要指的是——利用实物或者图形方式将特定知识对象的特征、内容等呈现方式,可以有效阐述具体的知识概念。通过多种物理结构呈现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各种个性化构造,让其稳定形成优秀的抽象性思维,学会主动学习与推导。依靠具体的事物展现,引领学生针对问题思考,更加主动分析、探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应用动态物理模型到教学工作,实际是依据具体的参照物,驱动学生逐渐深入分析、学习的过程,需要确保模型与知识对应对象的一致性。
1.2依靠物理对照,提高学习效率[1]
使用动态物理模型的对照解析,教师进行具体课程知识讲解,可以依靠不断分析、对比,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配合一定程度上的演示、功能展示等方法,使学生学习具体知识的效率得到提高,改变课程教学主要形式,建立具有抽象性、直观性特点相结合的课堂。然后运用特定问题探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引领其主动深入学习、思考,进一步加强知识点掌握。以此改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良好学习体验中,稳定吸收多种知识,助力综合能力提高。
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动态物理模型的基本路径
2.1具体确定模型对象,完善模型主体
有效应用动态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物知识,教师制作物理模型应该正确确定模型展现对象,以参考特定的对象结构,制作出更加拥有丰富细节的模型主体。以不断完善为基础,让学生理解对象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强化生物知识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安排好实际教学计划,结合动态物理模型辅助,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动力等得到激发,形成高质量的中学生物课堂。以此使其思维能力、抽象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得到培养,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如《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学习计划安排下,教师通过制作动态物理模型的方式,参考植物细胞的洋葱表皮细胞,利用气球、吸水性树脂制作的水晶球、水等材料,制作出相似的细胞结构。联系知识点中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知识,逐渐深化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并正确了解人体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提升课堂学习有效性,充分发挥动态物理模型与生物课堂结合的作用。
2.2有效规划模型方案,动态展示效果
动态物理模型的制作,需要有着正确的划分,以动态展示为目标,将课堂中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有效解析。教师实际运用动态物理模型,应该按照模型对象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出更加直观的动态物理模型,有层次、合理结构的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模型。从模型对比分析过程中,获得良好学习能力和抽象性思维培养,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基于此,稳定改进中学生物课堂模式,贯彻新课标的创新思维,充分融合实际情况,强化课堂学习体验[2]。
如《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知识内容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依照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知识点,设计制作模型的方案。按照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将细胞核分裂——核膜核仁消失、核仁解体消失、形成纺锤体、合成成膜体等步骤逐一制作成模型。然后依靠模型的不断变化,深入解读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解析细胞的分裂增殖,有效实现模型转化课堂知识,使生物知识学习的效率更高,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体验。
2.3基于合作思维,引导学生共同制作
合作思维与中学生物教学有较高的结合价值,教师进行生物知识教学,可以通过动态物理模型应用到课堂的方法,配合合作学习思维方式,设计合作制作模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共同完成目标模型的制作,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推动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并依据一起制作模型的形式,学会将课堂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物理模型,构建更加合理的知识框架,有助于体现中学生物教学基本价值。
如为强化知识点《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主要内容,教师以增强学习效率为核心,设定“一起制作上皮组织细胞模型”的主题,依据主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使用——橡胶、胶水和美工刀等材料工具,制作出结构的上皮组织模型。从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上皮组织的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等特点进一步加深认识。
2.4依靠模型呈现,配合信息技术细化
实际制作好动态物理模型后,教师只是单一呈现制作过程与特点,不足以快速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加快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高质量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师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验,应该重视结合信息技术,通过收集多种生物对象的结构视图或者3d模型等,正确细化不同的生物知识内容[3]。利用逐渐深入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提高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如根据基础的知识《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内容,教师从互联网中收集关于人体器官、系统的资料,配合3d模型展示或者视频呈现,让学生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依靠实际模型的制作与展现,发挥动态物理模型的教学价值,使口腔、胃、大肠等器官,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内容更加具有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结:总而言之,实际开展中学生物教学,可以稳定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深刻记忆,正确理解不同生物知识点为目标,教师需要正确运用动态物理模型。通过确定具体模型制作的对象,规划好模型制作的效果,利用合作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制作,以及信息技术强化引导等方法,实现充分运用动态物理模型。依托动态化、直观化的模型展示,逐渐推动学生深入学习、探究,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带动其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等成长,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兰.例谈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初中生世界,2021,(36):66-68.
[2]王艳艳.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物学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108-109.
[3]付鹿.构建物理模型,助力初中生物概念教学[J].智力,2020,(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