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胡鸿艳  雷书赫

西安市第三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4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710126

摘要:众所周知声乐演唱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如今已经成为我国艺术表现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声乐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的目的是将已有的歌词通过声音与感情的融合来表达出来,以此达到艺术表现力的升华,其中发声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与前提,而在发声技巧中又可以分为发生部位,呼吸方法以及咬字吐字三个方面.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结合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声乐演唱 发声技巧 表现力 结合 语感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为了带给观众高水平的试听体验和感受,促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和艺术情感,需要演唱者在演出过程中将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基调传递给观众,并将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呈现出更加触人心弦的表演,赋予声乐演唱更多的艺术表现力和渲染力。

一,呼吸掌控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气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声音一般不会很大,呼吸也较为平稳,很难体会到呼吸对于演唱的重要性。但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呼吸不仅控制着发音,还会影响到咬字吐字的准确性,所以说呼吸方法的掌握极为重要,具体从自身角度出发可大致分为:短促呼吸,长呼吸,闭气呼吸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呼吸方式对于艺术作品的情感抒发都会起到不同的影响,合理的掌控呼吸会对声乐作品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声乐作品的表现也对呼吸有一定的要求,二者相互结合让声乐作品的情感在演唱者的表达下更为到位。

(1)呼吸掌控与声乐作品的艺术主题相结合

声乐作品的主题是各不相同,主要是根据创作者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人或事对自身的影响产生的,演唱者需要考虑声乐作品中的情感,音色,音调等,再根据不同的主题运用合理的呼吸方法。比如长呼吸适用于抒发个人情感或是叙述历史事件的艺术主题(例如《嘎达梅林》);闭气呼吸适用于高昂,豪放,大气的艺术主题(例如《呼伦贝尔的大草原》);短促呼吸适用于激情或是悲伤的艺术主题(例如意大利歌曲《我不再爱你》)。另外,在合理进行呼吸掌控的同时,演唱者还需要注意声乐作品艺术主题的外部特征,在演唱过程中不仅仅是要表现声音的魅力,还要将观众都带入进来,给观众一种立体的欣赏模式,让艺术作品的主题情感深入人心。

(2)呼吸掌控与声乐作品中不同阶段的艺术表现相结合

在一部完整的声乐作品中,主题虽然只有一个,但是艺术情感并不是单一的,它会根据作者的创作在作品中呈现出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或平稳激昂相互交错等艺术特点,演唱者需要根据艺术作品中发生的情感变化,进行合理的呼吸掌控,将不同的艺术情感传递给观众。例如在平稳的长呼吸节奏下突然转变为急促的短呼吸节奏,随着节奏的急促,音高和音色都会变得比之前锐利,从而营造出一种紧张的艺术氛围,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此种方式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正是呼吸掌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结果,在不经意间为观众传递不同的情感,不会让人有一种很突兀的感觉,让整个声乐作品的演唱保持了很好的连贯性。

(3)呼吸掌控与面目表情相结合

在呼吸的过程中,面部表情必定会有很大的变化,而面部表情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在对面部表情的控制管理过程中需根据呼吸掌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首先确定在演唱过程中必须的呼吸技巧,去除不必要的呼吸方式,切勿画蛇添足;其次是对声乐作品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的情感要素;最后通过两者的结合找到平衡,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以上三点不仅能够做到呼吸掌控与声乐作品的艺术主题的有机结合,更能提高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渲染力,为观众带来一场荡气回肠的声乐表演。

二,发声部位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发声部位是极为重要的,合理运用掌握正确的发声部位,不仅可以改变音色,还可以使演唱者在歌唱中游刃有余,不会过度劳累。发声部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依靠嗓子发音,也就是人们在平时交流时的说话方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自然的发声方法,一般的适用于通俗唱法领域中;第二种就是利用腹腔共鸣发声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出丹田”,通过丹田的挤压来发出声音,由于腹腔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一般的适用于中低音区的演唱和美声或民族唱法的非高音区;第三种是颅腔共鸣发声,也就是美声唱法中最常用到的以胸腔共鸣为主,并以颅腔共鸣为辅的发声方式,这种发声方式大多数适用于演唱美声或民族唱法的高音区。在一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根据作品中所需要的艺术表现与渲染来合理运用不同的发声方式进行演唱,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中。

(1)根据声乐作品表现的感情基调与内涵来选择发声部位

每一个声乐作品都有各自特有的感情基调,也就是情感内涵,或潸然泪下,或激情四射,或怅然若失,每一种不同的情感都需要演唱者利用不同的音色加以诠释,而这种诠释方法正是选择了不同的发声部位而造成的,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根据声乐作品自身的感情基调结合不同的发声部位进行灵活演唱。比如在相对低沉的民歌中(例如新疆民歌《塔里木河夜曲》)可以选择腹腔共鸣的方式进行演唱,而在情感高亢并且激情四射的歌曲中(例如《饮酒歌》)则可以选择颅腔共鸣的发声方式进行演唱。

(2)基于发声部位对声乐演唱的表达进行强化

在进行声乐作品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发出优美的声音,还要在表情管理和肢体动作运用方面进行展示。在此种情况下,一些稍显难度的肢体动作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演唱者的发声,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出之前就合理规划运用不同的发声部位,将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发声部位有效结合,让发声部位与肢体语言完美配合在一起,进一步实现对声乐作品准确的情感表达,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水准。

(3)利用发声部位的变化统一音色变化和情感表达

在声乐演唱中,发声部位的变化会影响到音色的变化,音色的变化又会体现出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与波动。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结合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来不断地切换发声部位,实现音色和情感的统一,通过声音将声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准确无误的传递给观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处于一种完整,流畅的效果,提高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语感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语感是相对直接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是演唱者在演出过程中对歌词的理解和对发声的运用方式,是演唱者向听众传递艺术情感的直接方式。如果语感表达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听众无法进艺术氛围当中,也就无法与演唱者产生共鸣。语感在具体运用中主要包括音调和演唱时的咬字吐字,两者关系到能否将声乐作品做到百分百的展示。

(1)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

每一个声乐作品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依据不同的音乐风格,演唱者就需要根据音乐风格来变换发声方式。比如说在演唱传统古典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向听众传递歌曲的意境,就需要依靠发声方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厚重和庄严,音调也就会相对低沉和浑厚,如果是流行歌曲或者民族歌曲,那么就一定要突出那种蓬勃富有活力或者欢快丰收之情的情感,这时候演唱者就需要发出激昂,高亢的声音,音调也就相应的会很高。

(2)理解歌词的内涵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看似就是一些平淡的文字,但是在演唱的过程中它体现着一首歌曲的灵魂,它给了整部作品最终的感情基调,歌词作为可以向听众诉说的音乐性语言,演唱者需要充分理解歌曲蕴含的情感并完整的传递给听众。例如:演唱者在演唱曲调平稳的歌曲时,就应该注重音调平稳和发音顺畅;在演唱激动人心的歌曲时,发音要非常有力,音调也要高一些。

(3)咬字吐字的重要性

演唱者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还要注意发声的清晰,也就是咬字吐字的准确,含糊不清的发声和在字音转换时出现的多余音会让听众无法听清歌词,导致整个艺术作品所展现的艺术表现力大打折扣。演唱者需要在日常训练时着重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也可以借鉴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乐府传声》,它是由清代戏曲音乐家徐大椿所著,其中针对歌唱时出现的咬字吐字问题提出了练习“五音”的方法。所谓的五音就是喉、舌、齿、牙、唇五音,对照的就是我们现代汉语的辅音部分,其中舌音是最为关键的,是演唱时能否口齿清晰,字正腔圆的前提,准确的掌握“五音”的发声方法,演唱出的声乐作品才能引人入胜。

结语

声乐作品在演唱过程中不单单只是让听众知道歌词是什么,还要让听众通过歌手的演唱对声乐作品产生艺术共鸣,这种效果就需要演唱者有高超的声乐技巧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本文的研究过程主要从呼吸的掌控方法,发声部位的选择和语感的理解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其与艺术表现的结合,三者都会对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造成一定影响,合理规划并将这三点运用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从而实现艺术,技巧和情感三者统一的声乐表演,赋予声乐作品更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欣.浅析声乐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9,(13):123

【2】周亦文.浅谈声乐发声技巧与作品表现的结合【J】.大舞台,2012,(12).

【3】声乐学概论.王鸿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乐府传声.徐大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5】歌唱的机理与技巧.威廉文纳.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