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领域防治癌因性疲乏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中医领域防治癌因性疲乏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冯旭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从创刊至2023年6月10日的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绘制发文量图。结果:2000年以来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于2021年达到峰值,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未来应加强跨地域研究合作,获得更好级别循证数据。

关键词:可视化;癌因性疲乏;中医药;知识图谱;Citespace;虚劳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 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表现为压倒性的持续疲惫和体力脑力劳动能力的下降,且难以通过休息来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用皮质醇类药物或中枢兴奋剂,疗效不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大。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证据已证实中医在癌因性疲乏的防治中疗效确切并且具有独特优势,加强CRF在中医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CiteSpace软件是一款由陈超美教授开发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在本次研究中CiteSpace用于关键字聚类并突出显示结果VOSviewer可在本次研究中,用于可视化作者,关键字共现,并构建密度图。

  1.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选择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经多次预检索后确定主题词为“癌因性疲乏“癌症相关性疲乏”“中医“”中药“”中医药”中西医”针灸”“针刺“”艾灸“,并在4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至2023年06月10日。

1.2纳入标准

研究主题为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的学术期刊论文。

1.3排除标准

①重复文献;②研究主题与癌因性疲乏和(或)中医无关的文献;③无关键词和(或)全文的文献,以及会议、专利、报纸、成果等。④综述、meta分析、系统评价等二次文献。

1.4 数据处理

从各数据库将文献导入NoteExpress 3.5进行文献汇总,由两人根据既定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任何分歧都经过讨论和判断。最终确定纳入文献后,应用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研究热度

经检索得到文献1948篇,排除重复1030篇、会议51篇、与研究主题无关的304篇,最终纳入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文献共559篇,发表时间跨度为2001年-2023年。对559篇中文文献的发文量进行统计,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度持续增高。

2.2作者与团队

运用VOSviewer1.6.18 软件进行作者分析,显示发文量≥4篇的作者,生成作者合作关系共现图。发文量前4位的核心作者依次为,林丽珠(7篇),夏黎明(7篇)李志明(7篇),徐勇梅(5篇)。根据作者共现图谱发现主要研究团队有4个,团队内部作者合作紧密,但团队间合作较少。

2.3研究机构

发文量≥6篇的机构有17所,前5所分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18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8篇)、北京中医药大学(17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13篇),大部分机构各地区机构对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均有涉及,其中以广州地区机构间合作最为密切。

2.4.1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功能对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其中2001-2023年的文献中涉及993个关键词,“虚劳”“乳腺癌”“肺癌”“生活质量”等高频关键词构成了该领域的代表性术语,表明癌因性疲乏大多是从虚劳进行入手。关键词共现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分析得知,“脾气亏虚”,“大气下陷”“网络药理学”“营养状况”“穴位贴敷”“中医证候”共同构成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2.4.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模块聚类值(Q)=0.4211,平均轮廓值(S)=0.7924。Q>0.3 提示聚类有效、S>0.5 提示聚类合理、S>0.7 提示聚类可信。聚类标签和主要关键词可反映主要研究内容。

疾病方面,癌因性疲乏常出现在化疗时,与肺癌,乳腺癌关系密切,根据聚类#0#2#5#11可知肺癌、乳腺癌化疗后导致的癌因性疲乏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中医辨证治疗癌因性疲乏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效果方面,在聚类#1#8的聚类标签虚劳为高频关键词,癌症为有形实邪,但其治疗常常伴随着手术、放化疗,常易导致正气亏虚,癌因性疲乏病机以虚为主,临床常从虚劳论治,以调理五脏,补益气血为主。#7#10标签中,“睡眠质量”“中西医结合”为高频关键词,通过穴位按摩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困倦,使其感觉精力更加充沛。

2.4.3关键词突现分析

根据关键词突现图谱,结合文献内容发现在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研究中,早期(2009年-2014年)热点为“辨证论治”“中医”“推拿”“足浴”。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第一次辨证论治经验,主张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祛瘀、的治法,阐述了癌因性疲乏可归属于虚劳的范畴,并且已经开始尝试“足浴”“太极拳”等中医疗法,该时期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相关研究较少。中期(2015 年—2019年)热点为“有氧运动”“病因病机”“针刺”,结合文献内容发现,针刺在癌因性疲乏的病程中也能明显改善Piper疲乏量表各项评分。近两年(2020 年—2022 年)热点为“睡眠质量”“耳穴贴压”“雷火灸”。

3讨论

3.1探索多种癌因性疲乏的缓解途径,形成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抗肿瘤治疗本身会引起生活质量的下降可能是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笔者在文献筛选过程中发现,“温灸法”“五行音乐”“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方面研究较多,且对虚劳类疾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文献指出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基本病机以肺脾气虚、阴虚内热、气阴两虚为主,治疗上多为补脾益肺、养阴清热、滋补气阴。

3.2开展高质量真实世界研究,完善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治疗策略

名老中医经验方治疗癌因性疲乏在临床个案报道中疗效确切,但目前多以理论探讨和个案报道的形式总结相关经验,尚无相关高质量临床研究,无法获得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的高级别循证证据。而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虽然是疗效评价的金标准,但在以辨证施治、治未病为特点的中医诊疗过程中难以严格实施,研究质量无法保证。在此基础上积累的高级别循证证据将为构建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的诊疗体系提供支撑,推动癌因性疲乏防治策略进一步完善。

3.3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多中心、多元交叉网络

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热度从2018年起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跨地区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各研究团队的研究内容与优势各不相同,而跨区域合作或许能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具体技术等方面充分整合各团队优势,优化整体研究布局,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比,更快实现中医药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应用的双向转化并使广大患者获益。因此,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和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多中心的多元交叉合作网络或许是未来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研究的发展趋势。

4结语

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利用CiteSpace 和VOSviewer软件,对四大中文数据库中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的文献进行分析,目前,中医药防治癌因性疲乏领域的研究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者对名医经验、生活质量的关注度高,中医证候、穴位贴敷、灸法为近两年热点并有望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机构间地区合作较少,基础研究和高级别循证证据也不足。所以,高质量真实世界和基础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医防治癌因性疲乏的多维度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张剑军, 钱建新. 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31(09):852-872.

[2]周婷, 吴泳蓉, 熊家青, 等.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37(02):982-985.

[3]苏雅, 祝永福, 夏黎明. 针刺治疗脾肾亏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16,35(07):830-832.

[4]苏雅. 针刺补虚组穴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