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创编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小学音乐创编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索

张烁

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西黑山小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传统音乐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各种能力上具有较强的探索空间。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标,兼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及时组织音乐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潜能,为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后续就小学音乐创编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展开相关探究,希望为我国相关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编教育音乐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教育工作者们日益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音乐创编教育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创造力是推动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也是艺术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创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1.1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时,需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教学中心,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发展音乐核心素养。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欣赏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创造美,在实践中表现美。音乐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课程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及内在情感,感悟音乐要素的功能。

1.2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音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修养水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强化创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此外,音乐创编教学非常重视实践活动的实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奠定重要的基础。

1.3 培养音乐创造能力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欣赏、表达、创造,培养审美意识,增强思维能力。在音乐欣赏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看音乐作品、听音乐会等方式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在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1]。学生可以通过唱歌、演奏乐器和创作歌曲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创编,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音乐。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音乐创编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创编的奥妙,激发创造力,并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2 小学音乐创编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

2.1 明确教学目标

在组织音乐创编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从歌词、节奏、视觉和表演等多个角度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影响,更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设定创编目标时,教师需要解读教材和学生的学术能力,以明确创编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并从合理科学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进行编创。教师围绕培养学生的创编兴趣进行教学探索,可以增强学生在创编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充满活力、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的身心特点。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敏捷的行动,结合节奏、演唱、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编和练习歌曲,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设计简单的声乐节奏。在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后,学生可以独立设计不同的声乐节奏方案,表现歌曲所呈现的轻快、高兴的情绪。教师鼓励学生伴随旋律进行声势律动,能够有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带来更强烈的心理触动,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

2.2 组织律动模仿

音乐是通过身体变化而存在的,换句话说,肢体语言是音乐教学的起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编排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音乐学习中的节奏是指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来体验音乐的情感、起伏、力量和速度。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创作一些舞蹈作品,以鼓励学生模仿节奏,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场景中充分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情绪系统逐渐发展,这些情绪也构成了与审美活动相关的各种高级情绪。由于小学生的情感特点,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是他们更加关注作品的具体形象和内容。结合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来创作和模仿动作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2.3 融入多元乐器

与声乐相比,器乐是一种更高级的“纯音乐”形式。如果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乐器,他们通常在想象力、敏感性和理解力方面比其他学生有优势。因此,引导学生探索声音材料和乐器,让他们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甚至即兴创编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性实践素养是非常有益的。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音乐[2]。教师应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并通过对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和节奏组合作为歌曲伴奏,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音乐。这种独立的乐器探索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兴趣。当他们有创意地使用打击乐作为歌曲的伴奏时,会创造出多种伴奏版本作品,教师和学生总能欣赏到不同的视听效果。这既加深了学生对乐器的印象,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参与音乐创编活动的兴趣。采用多元乐器的创编活动,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意识。

2.4 开展创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加强“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落实,教师应加强创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感体验。实施创编教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开展适当的创编活动。例如,组织“老歌新唱”创编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积极参与歌词创作和演唱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当前歌曲中最常见且学生熟悉的旋律,然后让学生填写歌词,学习如何创作歌词。在进行创编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哼唱某一旋律,指导学生如何创作歌词,然后鼓励其哼唱填好的歌词,从而完成某一旋律的创编。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歌曲的改编。通过开展创编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教师在音乐创编活动中积极开发无限的创造力,探索组织创编活动的新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断的创编体验中成长,提升综合学科能力。学生音乐创编能力的成长在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从创编活动设计、创编任务部署、创编认知巩固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作能力,提高音乐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佳慧. 探究小学音乐编创教学策略 [J]. 黄河之声, 2017, (12): 43.

[2] 罗文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创新思维 [J]. 考试与评价, 2016, (0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