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三合小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对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联系与重构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规律;课堂建构
导言: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不断增强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从数与相关联的事中感悟,把相似的问题及概念归类到相同结构的事件中,体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关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学习融通数学知识,实现认知的整体建构。
一、培养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逻辑严谨的学科,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也对他们的日常思考和问题解决有着很大的帮助。数学学习并不是为了拥有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思考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于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具备逻辑思维的人,会更加善于沟通,能简洁地传达自己的思想;行事更加靠谱,遇事会深入地进行思考与分析;更具创造力,具备独立创造性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养
数学认知规律的培养不仅涉及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涉及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规律探索中,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探索规律,学生可以发现新的数学问题、解决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
规律探索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如观察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等。通过规律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数学认知规律的培养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学认知规律的培养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奥妙和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于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二、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的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
1.教学案例分析
《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节课的主线就是找最简单的图形变化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所以发现是重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的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形成初步探索意识。在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一些教学中,已经有渗透学生对数学教学中的数数、计算、图形排列等规律的认识,只是没有更加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所以,在已经有过类似“找规律”的例子中,特别设定了一个单元单独地讲解《找规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系统地对“规律”的探寻和讲述,同时也反映了现行教材中对《找规律》背后的“数学归纳推理”的重视和关注。
2.教学目标定位
本着从学生和学科的角度,对《找规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发现图形和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描述规律,根据规律能判断出简单的事物规律,会通过观察圈出有规律是去找重复出现的部分;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学会正确地表述发现的规律;通过丰富有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知规律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发现和欣赏数学的规律美。
所谓的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在排列上具有某种特点或者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者属性的结论。具体来说,找规律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属性等。而找规律的核心就在于让这个年龄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而且有些规律的核心是重复的(比如教学案例中例1的“黄旗”,“红旗”),有些规律的核心是发展的(这部分在一年级本章节中未有涉及,在后续高段数学教材中有涉及),其实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体现了对学生认知的理解,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而言,教材设计得更加清晰,体现了小学阶段数学中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循序渐进
3.教学设计过程
在一年级的简单思维的教学中就系统树立“找规律”意识,也为后面学段的数学规律作铺垫,学会从简单的组合中发现规律,让学生们形成数学教学中的“归纳推理”的思维习惯,这对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一年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图形规律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涣散,所以这就需要场景将其连接起来,并且通过活动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加强直观教育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师可以以拍手拍肩的游戏带动的气氛,引出课题,然后创设情境,“以六一儿童节的场景”将他们带入课堂,置身情境中探究规律,接着再全体做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规律就藏着生活中,再让他们说说生活中藏着的规律,感受规律无处不在。接着开始寻宝闯关,共设置四道关卡,闯关题型难度在一点点增加,最后进行自主创作规律,在做题中再次巩固规律,最终获得宝藏。这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并且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入课堂尾声的时候,让他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
4.课后总结反思
在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后,就按照课本例题完成做一做涂色创造规律和发现其他形式的规律,通过例题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发现数学中还有很多形式的规律,让学生初步有一个模型,所以此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还是把握得不错的,整堂课程下来,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会找出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且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能用语言较规范地表达。教学设计要平稳,流程要清晰,对课堂的预设要全面,尊重学生认知实际和学科教学目标,增加低年段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渗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一个单元、一个课时,其实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每一次的课程教学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是的确实实在在存在的,同时通过对规律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例题的背后是枯燥的,找规律背后所渗透的归纳推理是数学里非常重要的思想,归纳推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它要经历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数学作为大量使用逻辑知识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即要通过逻辑推理建构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体系,又通过归纳推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数学归纳推理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内容。
结语:一堂课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为这一堂课准备的,其教学设计的背后的目标和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就是作为教师要考虑的。教师要通读课标理念,树立小学数学的全局观意识,用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做好教学案例设计,这样,才是培养真正的素质教育人才,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史俊.基于认知规律的小学数学概念建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17):54-56.
[2]沈丽.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2,(03):47-48.
[3]郎宏坤.数学规律教学:架起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桥梁[J].小学数学教师,2021,(04):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