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711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全麻鼻内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病例筛选时间为2023年7月-2024年1月,接受全麻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抽取60例,进行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氟比洛芬酯镇痛,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镇痛,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术后1d、术后3d的疼痛数据统计,研究组偏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研究组各项数据均偏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术后睡眠情况,研究组偏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结论:针刺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全麻鼻内镜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疼痛有效缓解,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去副作用。
关键词;针刺;氟比洛芬酯;全麻鼻内镜;术后镇痛
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常用于治疗鼻腔和鼻窦相关的问题,例如鼻息肉、鼻窦炎等。手术后的镇痛管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常规术后镇痛主要采用药物为主,但是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我国中医药具有悠久历史,针刺是常用的外治手段,不同穴位物理刺激,可调节内分泌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起到镇静安神、缓解疼痛的作用。在镇痛管理中,针刺穴位疗法,如双侧合谷和内关,可以被用来减轻术后疼痛和促进康复。本文主要研究针刺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全麻鼻内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病例筛选时间为2023年7月-2024年1月,接受全麻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抽取60例,进行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每组30例,上述信息,比较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均符合手术指征;均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精神意识障碍;严重呼吸、 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药物使用禁忌症。
表1 一般信息
组别 | 例数 | 年龄 | 男/女 |
对照组 | 30 | 36.22±4.38 | 16/14 |
研究组 | 30 | 35.98±4.11 | 17/13 |
χ2/t | 0.957 | 0.045 | |
P | P>0.05 |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术后氟比洛芬酯镇痛,氟比洛芬酯 2mg/kg+生理盐水至 100ml;参数设定:负荷剂量 5ml,持续输注量 2ml/h,PCA 量 2ml,锁定时间 15min。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镇痛,针刺穴位选择双侧合谷、内关;患者取坐位,暴露施针部位,即刻进行局部75%酒精消毒;针刺0.5~0.8寸,留针20 min,在进针后即刻、4 mjn、9 min、14 min、19 min各行针30 s,均匀提插捻转,提插幅度0.2、0.3寸、捻转角度1800~360。、频率60次/min。
1.3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依据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有刻度0-10,代表疼痛程度,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包括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多项,每项均是100分为总分,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高。
两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也就是PSQI量表,量表中有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差。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术后1h | 术后6h | 术后12h |
对照组 | 30 | 2.11±0.09 | 4.82±0.83 | 4.99±0.79 |
研究组 | 30 | 2.13±0.12 | 3.02±0.09 | 3.11±0.14 |
t | 0.927 | 3.448 | 3.569 | |
P | P>0.05 | P<0.05 | P<0.05 |
2.2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 时间 | 角色功能 | 社会功能 | 躯体功能 | 心理功能 |
研究组 | 手术前 | 68.34±5.46 | 61.62±4.24 | 70.39±6.45 | 67.79±5.51 |
手术后 | 87.94±8.04 | 81.22±6.23 | 89.30±8.25 | 85.27±7.68 | |
对照组 | 手术前 | 67.95±5.13 | 61.47±4.18 | 70.42±6.58 | 67.23±5.62 |
手术后 | 76.33±6.52 | 70.84±5.34 | 78.95±7.13 | 74.39±6.23 | |
t | 9.112 | 10.277 | 7.711 | 8.938 | |
P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2.3两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将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统计,术前各项基本一致,统计学带入分析,结果P>0.05。
表4 两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组别 | 时间 | 睡眠质量 | 睡眠效率 | 入睡时间 |
对照组 | 术前 | 0.48±0.16 | 0.49±0.22 | 0.43±0.09 |
术后 | 1.28±0.52 | 1.09±0.38 | 0.98±0.11 | |
研究组 | 术前 | 0.49±0.22 | 0.48±0.03 | 0.44±0.11 |
术后 | 0.51±0.17 | 0.54±0.09 | 0.49±0.02 | |
t组间术前比较 | 0.021 | 0.102 | 0.063 | |
P组间术前比较 | P>0.05 | P>0.05 | P>0.05 | |
t组间术后比较 | 3.482 | 3.559 | 3.218 | |
P组间术后比较 | P<0.05 | P<0.05 | P<0.05 |
3讨论
全麻下的鼻内镜手术通常用于治疗鼻腔和鼻窦相关的问题,如鼻息肉、鼻窦炎、鼻息肉等。虽然这些手术通常是微创的,但患者可能在手术后经历一定的不适和疼痛。因此,术后镇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旨在减轻患者的不适、促进愈合和提高康复质量。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用于控制疼痛和炎症。在全麻下进行鼻内镜手术后,氟比洛芬酯常常被用作镇痛药物,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氟比洛芬酯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合成,如前列腺素,减轻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该药物通过影响疼痛信号传导的途径,降低疼痛感。它主要通过抑制疼痛介质在神经系统中的释放来实现止痛效果。氟比洛芬酯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一些其他药物相比,氟比洛芬酯的全身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不适感。
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鼻腔和鼻窦疾病治疗方法,但术后可能会导致鼻腔通气受阻,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中医学认为,通气障碍和局部血管受损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和瘀滞,符合中医的"不通则痛"理论。通气障碍与气血不畅: 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常常需要填塞以促进愈合和减少出血。然而,填塞物会阻碍鼻腔的正常通气,导致患者呼吸不畅。根据中医理论,正常的气血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鼻腔通气受阻可能导致气血在局部区域的滞留,进而引发瘀滞和不通畅。中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疼痛的一种常见原因。填塞物可能对鼻腔内的局部血管和黏膜造成损伤,导致血气瘀滞,阻碍了血液的正常循环。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局部脉管不通,影响了气血的流动,从而引发疼痛感觉。中医理论中,健康的脉络应该保持濡润状态,以确保气血的畅通。术后的填塞可能影响到局部脉络的濡润,使其失去正常的滋润作用,这可能导致疼痛感觉。总之,中医的"不通则痛"理论认为,通气障碍、局部血管受损和血气瘀滞可能导致术后鼻内镜手术的疼痛感觉。虽然这一观点在中医学中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现代医学在处理术后疼痛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局部治疗和康复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而这些方法更注重术后的实际症状和生理变化。患者在面对术后疼痛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快速康复和舒适的恢复过程。
穴位的针刺疗法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在全麻下鼻内镜手术后帮助患者缓解头颈部的不适和疼痛。通过调整气血循环、刺激自身的疼痛控制机制,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双侧合谷穴位位于手腕部,距离手掌中心约3横指的位置,位于尺骨和桡骨之间;双侧合谷穴位是中医学中常用于缓解头痛、颈痛和眼部不适的穴位。在全麻下鼻内镜手术后,刺激双侧合谷穴位可以通过调整气血循环、舒缓紧张的神经系统以及释放内源性疼痛控制物质,如内啡肽,来缓解头颈部的疼痛。刺激双侧合谷穴位可以帮助减轻头颈部的疼痛和不适,这对于鼻内镜手术后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手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适和疼痛。内关穴位位于手腕部,距离手掌中心约2横指的位置,位于尺骨一侧。刺激内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疼痛,改善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 针刺穴位疗法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避免了一些可能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身体可以自然释放内源性疼痛控制物质,帮助减轻疼痛,针刺穴位疗法不会导致药物依赖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术后1d、术后3d的疼痛数据统计,研究组偏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研究组各项数据均偏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术后睡眠情况,研究组偏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进一步分析,术后针刺穴位,相较于单纯麻醉术后患者的疼痛刺激、不良反应等症状均有所减轻。术后针刺穴位旨在通过刺激人体,达到协同镇痛作用,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针刺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全麻鼻内镜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疼痛有效缓解,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去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尚坤,赵啸虎,张栋斌,等. 针灸疗法配合三阶梯止痛法对骨转移癌性疼痛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23,42(3):318-325.
[2]李非铭,赵俊莺,方海博,等. 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针灸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22,38(6):763-766.
[3]刘怡宁,陈宇. 罗哌卡因联合针灸镇痛分娩对孕妇分娩过程疼痛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6):94-95.
[4]刘珍,梁思思,彭澄. 耳穴疗法联合足三里针刺对肝脏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江西医药,2023,58(2):150-152,155.
[5]吴金蓉,张迪,周萌萌,等. 腺苷及其受体参与针刺镇痛调控机制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2):6-11.
[6]Wang J,Gao Y,Chen S,et al.The effect of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on neurotrophic and cytokine factors in neuropathic pain rats [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6,2016:8403064.
[7]陈坤,黄寓,王东.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眼部温度及即时镇痛效应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9,51(6):57-59.
[8]Zhang R,Lao L,Ren K,Berman B M.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 on persistent pain[J].Anesthesiology,2014,120(2):482—503.
[9]刘岚青,寇任重,文亚,等.针刺镇痛中针刺深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杂志,2017,58(20):1731—1735.
[10]赵庆逸,徐玉东,尹磊淼,等.不同机体状态下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10):29-34.
[11]宋敏,赵庆逸,蒋广威,等.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7):812-817.
[12]何岩,刘倩,孙桂珍. 针刺治疗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分析[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3):106-109.
课题:2023年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技计划专项项目:2023-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