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矫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矫治探讨

杨静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错颌畸形发生率高达67.82%。错颌畸形原因一是先天遗传因素导致,二也可能受后天环境因素造成,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对患者心理、生理功能以及其他口腔健康都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矫治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口腔;不良习惯;早期矫治;

1 口腔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概述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 L)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对个人口腔健康、功能健康、社会-情感健康、自我形象、幸福感、期望和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口腔健康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不佳会很大程度降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外貌美观、发音、微笑、进食方面以及社会交往。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正畸治疗都将或多或少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口腔不良反应和功能限制。所以,关注维护青少年隐形矫治患者在矫治过程中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国的青少年隐形矫治技术与国际发展同步。青少年作为正畸治疗的重要群体,拥有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状态,且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生理上他们正处于龋病、牙釉质脱矿、青春期龈炎、口腔不良习惯、饮食不良习惯等的高发时期;心理上,患者依从性差、口腔自洁能力不佳、负面情绪突出、心理状态不稳定。因此,青少年患者在正畸过程中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釉质脱矿、牙周组织病变、黏膜溃疡、牙根吸收、疼痛等并发症。这些症状通常与患者的生理感受、心理情绪、社交活动等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关注青少年患者的心身健康,通过生理心理综合治疗,提高矫治过程中的OHRQo L从而提高青少年患者正畸疗效,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口腔不良习惯引发的牙齿畸形防治

2017年一项研究显示,Ⅲ类错儿童患者的扁桃体大小与舌体前伸、下颌前牙位置偏前、下颌前伸显著相关,而Ⅱ类错儿童患者则主要表现为鼻部阻力显著增大。

2.1 呼吸方面

(1)临床诊断:需首先明确鼻咽呼吸道通畅情况。可让患者闭口,做深呼吸运动,观察外鼻翼的大小及形态,正常时外鼻翼可随呼吸发生扩张变化;也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前,观察呼吸时棉花是否飘动;还可用双面镜法,即将低于室温的双面镜平放于患者口裂与鼻孔之间,观察朝向口裂面与鼻孔面的镜面上是否有雾气形成,但此法仅可判定口呼吸习惯是否存在,无法诊断其严重程度。此外,还可用实验室口鼻气流同步仪进行辅助检查,通过测量口鼻腔气流压力和速度,定量诊断口呼吸习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唇露齿并不等同于口呼吸习惯:开唇露齿可由上前牙过突、上颌前部牙槽骨过高、上唇功能或形态异常、口呼吸习惯等多种原因引起,不同病因的治疗手段也各不相同3;同时存在双唇分开、舌体位置降低,才有可能存在口呼吸习惯。口呼吸习惯病因的确定,通常需请耳鼻咽喉科医师会诊,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鼻炎、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临床防治:首先需明确诊断并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鼻、咽及上呼吸道疾病,与耳鼻咽喉科、儿科、呼吸内科、睡眠医学等学科密切合作,严格谨慎把握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解除引起鼻咽呼吸道阻塞的病因。对于口呼吸习惯持续时间不长、错畸形尚不严重的儿童患者,可于解除阻塞后教育患者训练鼻呼吸,并采用闭口贴、口腔前庭盾等简单装置纠正口呼吸习惯,前庭盾置于口腔前庭部分,双侧延至第一磨牙,前份与前突的上切牙接触,双侧后份距离后牙2~3 mm,以促进切牙压入和后牙弓扩大。对于10岁以上者,若口呼吸习惯形成较久且已引起明显错畸形,则需采用综合性手段矫治错畸形,同时纠正口呼吸习惯。对于因口呼吸习惯已形成高角骨面型者,注意不可单纯利用硅胶类垫式肌功能训练矫治器进行治疗,否则将延误治疗,导致面型恶化。

2.2 吮咬习惯方面

吮咬习惯常发生于婴儿时期,儿童患者由于无意识吮吸、过早断奶或缺乏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常在哺乳时间外或睡眠时吮吸颊、手指及其他异物。这种吮咬活动若于3岁前消失,则一般不造成不良后果;但若持续至5~8岁,则属于口腔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1。临床上可因吮咬部位的不同,导致不同的错类型。

(1)吮指习惯:吮咬不同手指可造成不同的错类型。吮拇指时,拇指置于上下前牙之间,可造成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前牙开,同时因吮拇指时唇颊肌收缩,增大的颊肌压力可导致腭盖高拱、上牙弓缩窄、后牙伸长,下颌向后下旋转;吮其他手指时,多导致下颌过度前伸,进而造成前牙对刃或反。另外,当发现患者存在局部开时,也需考虑患者是否有吮食指或小指的习惯。(2)吮咬颊习惯:吮咬颊部时过大的颊肌压力可阻碍牙弓宽度发育,使上下牙弓狭窄,下颌后缩;或因颊部软组织被吸吮进入上下牙弓之间,导致后牙开。(3)咬物习惯:多为咬笔、咬指甲等习惯,在咬物的位置上常呈局部开

。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口腔不良习惯,可有效预防或阻止由此引发的错畸形,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可采用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去除吸吮物、矫治器干预等。婴儿时期应注意改进喂养方法,如通过母乳喂养减轻儿童心理的不安,或通过在口中放入奶嘴形橡皮乳头加以安抚(这种方法造成的损害较吮吸习惯小,可持续至儿童自发停用为止),也可将吮吸的手指戴上指套,或涂抹黄连素以阻断吮咬习惯。可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调动儿童自身积极性,使其自行改正口腔不良习惯。决不能采用责备和打骂的方法,因为这样可增加儿童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不仅无法达到效果,反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不利。若难以通过行为引导纠正,则应及时戴用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治器,例如颊屏、唇挡、前庭盾、腭网等。若吮咬习惯已造成继发性牙颌面畸形,则应在去除病因的前提下,在恰当的时机使用合适的正畸手段进行矫治。例如,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儿童,可使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双垫矫治器(Twin-Block)等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早期矫治下颌后缩;对于乳牙列期前牙反,可使用垫式双曲舌簧矫治器早期矫治前牙反;对于混合牙列期单纯前牙反,可采用2×4技术纠正前牙反。而对于上颌横向发育不足者,可在乳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进行快速扩弓。

讨论

早期防治口腔不良习惯对患者的口颌功能以及口颌系统的协调生长均有正向作用。医师应具备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口腔不良习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并及早干预,为患者牙颌面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病理性口呼吸习惯,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鼻咽气道阻塞,但需严格把握腺样体切除术适应证;对于习惯性口呼吸、吮咬习惯、唇舌习惯,则可采用诸如前庭盾、腭刺、腭网、反向唇弓等具有阻挡性质的矫治器进行破除,医师还应留意患者发音时是否存在舌位异常,并进行相应的发音训练;偏侧咀嚼及体态异常则需医师在发现并去除诱发因素后,告知家长并进行积极引导及监督,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畸形。

参考文献:

[1] 陈真. 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治疗依从性的调查与关联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 25(01):114-115.

[2]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26.

[3] 王震, 祝军. 青少年错颌畸形不良影响及患病现状研究[J]. 新疆中医药, 2017, 35(02):176-178.

[4] 刘彬羽, 崔月丽, 王晓云.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治疗期间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J]. 山东医药, 2019, 59(3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