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效果及护理措施评价

张慧蕾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结合两组的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24)与研究组(n=2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形式,研究组则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形式,具体观察指标如下: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来说,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的手段,主要作用就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缩短脊髓功能的恢复时间,避免发生多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脊柱脊髓损伤;护理措施

引言】脊柱脊髓损伤可能是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患者出现功能损害、脊柱结构损伤,临床主要诊断方式为神经反射试验、MRI、CT检查。这一疾病具有致残率比较高的特点,患者的基本表现则是疼痛、行动障碍。患者接受治疗以后,可能存在自理能力下降、肌肉萎缩的现象[1]。骨科康复护理干预,则是提出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水平。本次研究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形式,研究组则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形式,具体观察指标如下: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4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结合两组的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24)与研究组(n=24)。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为9例,年龄36-77岁,平均(47.69±2.11)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为10例,年龄36-76岁,平均(47.35±2.47)岁。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可比较分析(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护理干预方式为常规外科护理,进行日常查房,开展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活动,确保定期进行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对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研究组: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参与术前讨论,进而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术后疾病实际转归程度进行把握,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计划。护理人员了解入院的血压、血糖状态,还有CT、胸片是否完善。护理人员更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历,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以及交流,了解患者身体是否存在焦虑情绪,对抗生素的术前应用情况进行核查。手术的时间比较长,术后使用气垫床的时候,要保证长时间手术背部没有明显压伤,对术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告知患者家属体位、进食时间,术后提出按摩健侧肢体、保暖措施,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避免长期制动,检测关节是否存在僵硬情况、是否形成了静脉血栓。适当活动,有助于术后排尿、排气,有效预防出现坠积性肺炎,多喝水可以避免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保护患者肾脏功能。

1.3观察指标

(1)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利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展开评估,分数为0-8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越佳[2]

(2)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体指标包括压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更佳(p<0.05)。详见表1。

表1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24)

60.58±3.36

88.96±4.29

对照组(n=24)

60.34±3.57

74.21±4.48

T值

0.437

9.015

P值

0.652

0.000

2.2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压疮

尿路感染

肺部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n,%)

研究组

24

1(4.17)

1(0.00)

0(0.00)

2(8.33)

对照组

24

4(16.67)

3(12.50)

1(4.17)

8(33.33)

X2

——

——

——

——

9.652

P值

——

——

——

——

<0.05

3.讨论

脊柱脊髓损伤,作为较为严重的中枢性病变,患者一般都是外伤、病理性脊柱骨折引发的脊髓损伤、压迫形态,患者表现则是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可能导致其瘫痪。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肢体障碍状态,但是也有许多患者出现术后后遗症。基于此,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机体功能在术后尽快恢复[3-4]。康复护理干预中,术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术前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避免操作不当引发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实现良好体位固定,顺利完成手术,使用气垫床等使患者处于长期无意识手术期间,避免发生肢体薄弱处压伤。术后患者家属进行健侧按摩,确保患者机体循环统筹,鼓励患者咳嗽,辅助其进行床旁活动,避免发生呛咳的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损伤患者肾功能,冲洗尿道规避感染情况发生。督促患者进行积极锻炼,加快机体康复速度。

综上内容,针对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来说,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的手段,主要作用就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缩短脊髓功能的恢复时间,避免发生多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富姣,孟方方,王培丽.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5):76-78.

[2]韩艳.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3):224-225.

[3]刘晓博.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骨科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1):175-179.

[4]袁乔霞.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5):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