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三穴位改善偏头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1

针灸三穴位改善偏头痛

苟亮

平昌县中医医院  636400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受到偏头痛的困扰,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偏头痛不仅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也较大,很多患者长时间受到偏头痛影响,不仅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心理上也深受其害。虽然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在我国很多偏头痛患者并未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对健康仍存在较大威胁。中医在偏头痛治疗上有着独到的方式,针灸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治疗手段。

一、中医关于偏头痛的解释

中医理论上认为偏头痛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对头风头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二、偏头痛的治疗目标

在实际针对患者的偏头痛问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对于患者的头痛问题以及相应的伴随症状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是使得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至常规的生活状态之中。除此之外,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导致偏头痛发作的主要刺激因素,进而在现实生活之中有意识的进行预防。中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之下的依据都是患者头痛的具体部位。首先,对患者病变所处位置的经脉进行辨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取穴的过程中,还需要能够考虑经络的走向情况以及分布情况,考虑到经穴的归经情况之后,依照患者疾病的分型合理的进行治疗原则的确定。在针灸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穴位选择。

三、针灸三穴位改善偏头痛

偏头痛是指头部的一侧以搏动样的疼痛方式表现的头部疼痛。传统的中医学认为我们的身体“不通则痛”。偏头痛是由于寒湿、阴虚、气血瘀阻等原因所产生的。且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上扰、气滞血瘀、肝肾阴虚等四种类型,针刺具有打通神经和气血瘀阻的作用。治疗时需在不同的穴位上施以不同的针灸手法进行治疗。

1、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部的第一、第二掌骨之间,此穴位可以通过针灸或按摩方法,达到养生保健效果,同时也能帮助身体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属于辅助治疗。对于手指关节活动不利或局部疼痛以及麻木的症状,针灸合谷穴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也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增强。如果出现头痛或牙痛,针灸此穴位也能达到止痛的效果,帮助疼痛症状改善,也能够促进疾病缓解。

2、风池穴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处于颅颈交界的位置,针灸风池穴主要治疗与风相关的疾病,分为内风和外风,外风是外邪所侵袭,如感冒、打喷嚏、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都属于外风所致,可以用风池治疗。内风包括中风、偏瘫、面瘫、肝风内动引起的高血压、头疼、偏头痛等,也可用风池进行治疗。

3、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部位置,属于拇趾和次趾夹缝后面,针灸此穴位能够起到疏泄肝胆、通经止痛的作用,可有效地缓解偏头痛的症状,减缓偏头痛发生的频率。

综上所述,在实际针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针灸是一种十分常用而且有效的手段。患者在长期治疗的情况之下,不仅病情的发展能够得到有效地抑制,除此之外,还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偏头痛问题,给患者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治疗效果较好,受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