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要充分整合运用当地红色资源,立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搭建阵地、开始课程、带动产业,用以激发锻造党员干部斗争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 斗争精神 教育培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用“三个务必”,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行为标准,其中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求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面临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安于躺平现状,缺乏拼搏与奋斗的意志力,要充分运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元素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补足新时代干部成长过程中的斗争精神元素,激励干部成长。
伟大实践孕育崇高精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历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并会随着党的实践活动和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为今天我们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比如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育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科学内涵,为解决当时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江西作为红色沃土,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历史悠久,如何将当地红色文化内涵赋予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中,培养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斗争精神,各地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红色文化教育的生成逻辑
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是近些年以来在基层干部中频繁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庸、懒、散、慢”情况时有发生,这背后多是缺乏斗争精神造成的。
从现实现状中看。首先是“怕”,缺乏斗争精神的干部往往比较集中的表现就是怕吃苦、怕麻烦、怕吃亏、怕担责,工作拈轻怕重,思想空洞零碎,遇事能躲就躲,问题能推就推。其次是“虚”,思想空虚,往往都是被动的工作,不求上进、不求甚解、不问东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理想空虚,“四个意识”单薄,忽视政治要求和岗位要求;虚无主义,对走过的道路虚无,对奋斗的目标虚无,没有把自己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之中。第三是“迷”,沉迷于自我满足,沉迷于8小时以外的爱好中,沉迷在过去的成绩或者经历中。
从深层次的原因上看。一是党性弱化。党性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犹如大海行舟不进则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风险,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用坚强的党性为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往往就容易陷入到党性弱化的泥潭中。二是思想侵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充斥我们的生活中,享乐主义、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不断冲蚀大脑,缺乏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武装头脑锤炼。三是脱离群众。是党在复杂新形势下执政理国面临的最大危险,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接受人民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脱离群众就脱离了自我修正的机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红色文化来教育党员干部,提升干部斗争精神,有很好的“对症下药”的针对性。
二、红色文化的多维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包含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拥有秋收起义、庐山会议等红色历史印记,无数革命前辈留下许多宝贵的革命故事和红色文化资源,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听党指挥、坚定信念、群众路线”。
1.听党指挥是赣北革命斗争中最鲜明的一个特征。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聂荣臻奉命来到马回岭地区策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第二十五师能否成功起义不仅事关个人安危,还将极大的影响南昌起义的局势,面对从未有过的任务,聂荣臻同志展现了革命的勇气和斗争的本领,在聂荣臻、周士第、张云逸、李硕勋等同志共同努力下,第二十五师起义成功,并及时投入到南昌起义战斗中。1927年9月9日拂晓,在修水县城紫花墩,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及一团近2000名官兵,颈戴红领巾,臂佩红袖章,高举镰刀斧头旗,高唱“红色领带系在颈,宁为死来不顾生”。秋收起义的星星之火,从此燃遍了全中国。从修水扛起的我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伴随着革命征程一路高高飘扬。听党指挥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大的底气,新时代塑造干部斗争精神,首先就是要听党指挥,执行命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道路上依旧面临着风险和挑战,新时代的党员必须要有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
2.坚定信念是赣北革命斗争长期发展的根本原因。赣北革命斗争,几起几落,充满了曲折艰辛,但是能在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这么长时间中连续坚持革命斗争,其中根本原因就是坚定信念,特别是在主力红军北上之后,面对困苦的环境,依旧坚持斗争,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的干部条件比过去好,应该对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把各自的工作当做事业来看。
3.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革命斗争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实践。比如,杨祠暴动旧址——沙坪满觉寺、全丰杨祠。1928年3月1日,中共修水临时县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台庄书堂召开了全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决定迅速扩大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在赣北大地形成燎原之势,除了地理区位上的原因,和当时赣北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密切的关系,在革命斗争中,通过书社、夜校、农社等形式广泛的开展群众工作,打牢了坚实的革命斗争基础。新时代党员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开展红色教育,不断增强新时代干部宗旨意识和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本领。
三、红色基因传承的培育进路
根据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文化发展好的目标,用红色文化内涵锻造干部思想的原则,探索搭建红色干部教育平台,培育红色主题党性教育。
1.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做好实践教育。红色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对增强党性修养,树立理想信念,塑造人格品格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打破“历史虚无主义”最强有力的武器。红色资源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荡碰撞中沉淀产生的,是人民的选择,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历史逻辑,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不仅是当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更是一剂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良药。要以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依托红色名村、红色遗址,较为集中挖掘整理了一大批红色资源,构建起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党性教育体系。
2.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做好互动教学。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要坚持集中式打造、系统性呈现,沉浸式体验,围绕建设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红色资源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红色资源集中的地方要以红色文化为底色,打造红色景观、红色地标、红色线路,提升改造红色旅游道路项目,唱响红色品牌。通过沉浸式的参观学习,让干部不仅“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实现从思想上的震撼到行动上的转变。
3.把红色文化发展好,做好案例课程。在用好红色资源,搭建干部教育平台的同时,关键是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大局中去,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的熏陶锻炼中百炼成钢。
一是红色氛围再提升。要将红色教育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各级党校要挖掘、开设结合当地革命历史的红色课程,让干部喜闻乐见、身临其境的接受党性教育。要继续推进红色党课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努力形成以红色人物为榜样,红色事迹为激励,红色精神为动力的全社会的改革争先的良好氛围,让党员干部把“斗争”视为新常态。
二是红色精神再延伸。产业再延伸,推进以红色产业为基础,带动周边文旅产业、乡村振兴、新农村等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产业循环。效能再延伸,将红色基因融入到社区治理、环境治理等社会事业中,结合“红色物业”建设,为基层治理“破题”。
三是红色文化再激发。从红色文化的认同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斗的状态,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团结奋斗,在宣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在斗争中求团结,在团结中促斗争的精神,坚持刀刃向内,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勇于错误思想作斗争,真正将红色精神转换为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斗、斗争、拼搏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