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 650100
摘要: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推动了新课标的持续更新,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新的教育形势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不仅转变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同时更将核心素养理念、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了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深刻解读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并在对其有效贯彻的过程中,进行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有效探究,以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作为个体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中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已成为教育领域热议的焦点。小学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任务,更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在小学体育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秉承健康第一原则,塑造学生健康行为
“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心,才能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借助这一奠基阶段,通过有效的引导,来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在相关体育知识的掌握中、有效体育锻炼的开展中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奠定行为习惯的基础。在进行“安全运动促健康”的教学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形成安全运动的意识,就可以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关于运动安全方面的案例,以此为导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其次,在这一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引领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避免的措施等。这样教师就帮助学生树立了安全运动的意识,使其能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有意识地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运动安全。
二、注重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扎实的体育知识、技能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对基础性的体育动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才能在后续的训练、比赛中对其进行实践性的运用,进而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形式,进一步提升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效率,实现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基础的夯实。体育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教学课程,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基础的夯实,不仅需要理论性的讲解,更需要实践性的训练与运用。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实施“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运动能力基础的夯实。如,在“跑”这一节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将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发布到电子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教学视频的观看中,自主地学习“跑”这一基本动作,对这一动作的要领及注意点进行有效的把握。其次,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跑”这一基础动作,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为其设计丰富多彩的跑步类体育训练游戏,使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开展有效的跑步训练,以实践的方式深化跑步动作的掌握程度。最后,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比赛,并从速度、动作完成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选出优胜者。这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将教学、训练及比赛等环节进行了统筹,以更加综合的形式促进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学生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学生具备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精神、乐观积极的体育运动品质等。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就应顺应这一体育教学需求,通过有效的渗透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首先,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体育品德示范引导功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向标,对于学生体育品德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不仅应通过言传,更应通过身教,来对学生进行积极乐观心态、勇于拼搏精神的渗透。如,在进行“乒乓球”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用示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动作的演示,并在演示的同时介绍相关的规则,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规范的演示中,感受到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形成了遵守运动规则的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其次,教师应通过家校合育,助力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品德培养的过程中,仅凭教师的教育引导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就应通过家校合育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家长在日常的体育运动中给予学生良好的品德示范。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引领与监督下,更加有效地感受到体育运动中的德育内涵,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品德的引导。如,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足球赛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与学生讨论队员间的配合程度,以此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引导。另外,家长还可以每天与学生一起进行跑步锻炼,当学生觉得累、不想坚持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给予学生坚持的动力,使学生在家长的引领下,培养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这样,学生的良好体育品德就在家校合育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建设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小学体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路径,为培养更多具备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志寿.在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学生跳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46):44.
[2]高慧敏.小学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