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圣锋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摘 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让他们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借助浙美版初中美术《明天更美好》课程中“公益海报设计”内容的教学实践,提出通过在教学中实施“二次创作”教学达成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主张。并采用“搭支架、明路径、供资源、促优化”的策略,引导学生基于原有作品开展二次创作活动。验证了“启发创意设计作品—评价提炼改进作品—信息技术再创作品”的二次创作教学实施过程,以实现对初中生公益海报创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创新思维;二次创作;公益海报;教学资源
一、基于学情前测明晰问题根源
《义务教育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教育部,2022)。浙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明天更美好》的教学主题是公益海报的设计。通过分析课堂设计作业,发现学生设计的公益海报作品存在以下问题:
㈠公益海报的创意缺乏丰富性
就海报设计的构图、图形创意、色彩运用三方面,对公益海报创作的作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海报作品构图排版机械缺少灵动性,与主题相关的图形创意不足,色彩的寓意与主题表达的联系不够。
㈡公益主题的表达趋于表层化
对学生作品中的主题理解与创新表现两个方面的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节约用水”这一公益主题的表达,大多基于对现象表面的简单理解。作品缺少对“保护水资源”背后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通过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归纳原因如下:
首先,学生课堂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限制,表现形式受限于采用马克笔结合勾线填色的方法创作。其次,由于缺乏文字图形等课堂学习资源的辅助,学生难以将心中的想法转成具体的图形创意。再次,在教师层面对创作主题的理解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学生还不能深层次思考主题背后的问题。
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面对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情,决定采用“分阶完成设计开展二次创作”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完成海报作品创意设计。
二、立足“二次创作”改进海报设计
㈠开展互评提炼,挖掘创意改进作品
公益海报教学采用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开展二次创作教学。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作品或是借鉴他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再创意。分阶段推进用两个课时完成,是一个主题学习内容的递进和深入。二次创作的教学策略是“添加删减和改进优化”,具体添加什么?删减什么?为什么要添加删减?则需要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自我评价、老师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获取自己作品优劣的信息资源。以此为依据,学生对自己作品就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次,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公益海报设计来启发创意思维。
㈡提供资源辅助,启发借鉴改进作品
对于初中生而言,公益海报的设计难点在于表现难。学生心中有许多种创新立意,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形图像资源,用于辅助学生创意表现。美国的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指出海报创意就是将以前设计要素的一个新组合。要具备把以前的要素进行新的结合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清这些关系的能力((美)詹姆斯,2009)。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的“形与意”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通过借鉴迁移的方式改进自己的作品。
㈢突破思维定式,融合技术再创作品
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没有好创意,是因为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式在作怪。学生通常会采用常规的问题思考方式,以及常用的方式来表现作品。而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很难将其改变。当前平面设计的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一些学生想表达而传统手绘的方式确没法表达的创意,可以融合信息课中的图像处理软件来帮助学生实现。通过现代海报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借鉴前沿的设计理念、打破自己思维定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发现问题,探索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公益海报的创意新颖、作品内涵丰富。
三、着眼多元媒材探索形式创新
公益海报“二次创作”的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搭支架、明路径、供资源、促优化”的策略,让公益海报设计课堂的教学更有新意。借助思维导图在创作路径方法上给学生明晰的思路引导,依托课堂中提供的图像素材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创意。放眼于探索形式更加丰富的“设计.应用”类课堂教学样态,课程借助第二课堂美育活动时间做如下探索:
㈠借助图形设计软件帮助图形创意
通过与学校信息技术组整合开展主题海报设计的竞赛活动。利用电脑机房的设备开展基于photoshop软件进行公益海报设计,学生提交数码作品统一在学校的网站平台上进行评选和展示。
同时,竞赛活动也是基于《明天更美好》一课内容教学的一次延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自己作品的再创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海报的设计,不仅是初中美术跨学科整合教学的一次尝试,而且解决了学生心中想要的效果却没法通过手绘来表达的问题。
㈡利用平面立体融合探索作品表现
无论是课堂练习作业还是采用电脑辅助设计的作品都是平面的表现形式。能否将公益海报的创意用立体的形式来表现呢?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思路,特通过与学校第二课堂手工制作社团整合教学。学生根据学习的公益海报设计的知识,结合手工超轻泥制作的技巧,在平面卡纸上将自己的海报作品用半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方式又是一次对原作品的二次创作。浮雕式的海报设计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同时还避免了部分学生不擅长手绘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虽然在开展“二次创作”教学的探索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有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课堂中提供的素材,只能不加思考临摹。一些学生由于不擅长电脑软件运用,设计出的作品还不如手绘的效果等。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美术课堂创新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面对的。有俗语说:“只要思想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美术教师的课堂创新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丁志超.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二次创作"的实践与研究[J].美术教育究,2017(08):91.
[4]. James,W. Y. (2009). Creative techniques. Beijing: China customs press,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