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朱秋莲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宋剑湖小学213100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本章将介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对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教学特点和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本章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方法、策略和效果,以期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为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路,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此外,教师还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实施多情境创设的模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并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丰富课堂环节和教学内容,使整个课堂实现动态的、现代化的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方法,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情景教学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亲身参与情境,学生可以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在一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市民、法官和警察,模拟了一个小型社会。他们面临各种伦理和法律决策,例如如何应对偷窃事件。学生积极参与并展开讨论,因为他们可以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伦理和法律的影响,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参与度。其次情境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将面临各种伦理和法律挑战,需要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比如一节小学法治课中教师呈现了一个案例,描述了一个学生在校内偷窃手机的情境。学生们被要求以法官、律师、被告和证人的身份进行模拟法庭审判。他们需要调查证据、提出辩护和审判,以模拟真实的法庭情境,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权衡不同的利益,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将直接面对各种伦理和道德决策,他们需要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道德判断,选择正确的行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比如在小学道德课上学生被介绍到一个伦理挑战情境:一个学生在考试前向朋友借答案。教师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观点,考虑借答案的后果,以及他们是否会选择这么做。通过这个情境,学生有机会思考道德问题,讨论道德原则,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最后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更加了解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参与法律情境的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意识,比如在小学法治课上,学生模拟了一个社区会议,讨论了如何制定规则和法律来维护社区的安宁,他们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以及如何平衡公平与正义,通过这一情境,学生了解了法治原则,体验了法律的制定过程,并明白了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大部分学校都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纳入了小学课表中,但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常排课量较少,每周最多只有一节课。而人们往往会给学科进行主观的定义,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科目定义为“主科”,将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等素质教育类科目定义为“副科”,从人们的观念上就可以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重要,认为学习道德与法治是可有可无的,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学生兴趣不高

小学生通常意识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他们只对新鲜好玩的事物充满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式地接收知识,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面对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会觉得学习道德与法治是枯燥、乏味的,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且由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门课既不重要,又无趣,很难提起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将多媒体引进到情境教学中

多媒体工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方式多样的教学工具,可以扩大课程的范围,扩大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将教科书中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理解的形式,而且还扩大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水平,帮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教学效果。比如,在《宪法是根本法》一课中,由于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相关的法律了解欠缺,且宪法的知识内容相对枯燥。如果采用传统的师生传授教材内容的方式,不仅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佳,还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态度消极,长此以往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多媒体作为媒介,让学生在具有画面感和声乐感的短片中,既可以了解到专业人士对于宪法的介绍,又可以通过短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使得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

(二)营造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性格和思维更活跃,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教师要学会利用问题情境的建构,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师生在交流与互动中参与到相应的课堂活动中,使师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选择一些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介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了解自己将学到什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我的好习惯》这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爱干净、爱整洁、立刻执行、不马虎的好喜欢。在这个部分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营建相应的问题情景。比如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在日常就是那个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有哪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不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去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让他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三)创建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学生可以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情境中进行演绎,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以《网络新世界》进行举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提高对网络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学会文明上网。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网络诈骗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进行情境演绎,从而可以正确地识别网络诈骗。在演绎过程中,教师扮演发布网络诈骗信息的人,学生进行观察并自主思考。网络诈骗都是利用人们爱占便宜的心理,同学们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都是要通过劳动换来的。教师通过创建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四)营造角色扮演情境,深入理解知识

在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综合考虑运用副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讲解,角色扮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角色扮演通常是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进行,要求他们模拟相应的生活场景来解读相应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这里我们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使这些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这门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们要学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例如,在开展《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的教育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营建相应的分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模拟在过马路时候的情景,请同学扮演路人、交警、红绿灯等角色,然后让学生在实际的模拟场景中认识到我们必须要遵守日常的交通规则,我们应该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分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我国当前的交通规则是什么从而更好的运用。

(五)创设故事情境

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们都很喜欢这种形式,当然,这类故事涵盖了儿歌、绘本和有声故事,可以有效地设定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讲故事,引导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和日常生活中的伙伴进行多边对话,并在有效的对话中学会快速成长。比如,在学习《我们的班级》一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授团结合作的意义,这时候可以通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故事展开,让学生了解诸葛亮这位聪明的军师在面对三个臭皮匠合作时,也会败下阵来。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总是会对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充满兴趣,在课堂中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图片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插入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大海的构成,问学生大海旁边的沙滩是什么构成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问让学生认识到了班集体的重要性,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让学生认识到了集体的意义和重要性。

(六)完善案例情境,优化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引入案例语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补充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多个案例下各种事务之间的重要联系和相关概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未成年特殊保护为重要案例,积极播放与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校园欺凌等相关主题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事件当中的人物受到侵害之后,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优化学生的学习形态。同时,在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这些情境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表达自身的观点,丰富自身的见解,形成完善的学习思维。

(七)依托情境教学,完善家校合作

在情境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家校合作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推进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表现,也要了解在生活当中的基本情况。通过家校合作,使学生可以深化教学内容。例如,除了了解理论课本当中的内容之外,也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只是简单的购物活动,就可以深化学生的多项能力。让家长带领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购买一些物品。学生想买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可以让家长引导孩子在购买过程中,自主地与收银员沟通交流,了解其中的沟通逻辑,从而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既可以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也可以加强实践探索,为后续相关课程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教育者应深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约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信念。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注意全面地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有望为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11):101-102.

[2] 梁云霞.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化教学思考应用[J]. 考试周刊,2023(33):116-121.

[3]江长发.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教学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