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中的国画教学,对丰富初中小学生的传统美育知识、传承民族文化经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总书记曾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可见守正创新是开展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艺术的“活力之源”。
一、案例拟解决的问题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国画课堂由于重笔墨而轻创新,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国画“善于临生于创”的弊端。初中传统美育课程守正创新落地实施的难点体现在:
㈠课时少 学生实践少
初中阶段美育工作通常每周安排一节美术课,通常每学期安排3-4个课时的国画课程,其中能留给学生进行笔墨体验以及创新实践的时间并不多。
㈡模式旧 教学创新少
基于经典文化和技艺的传承的传统国画课堂教学模式,常常重视笔墨学习而忽略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国画艺术需要创新发展,就需要教学样态的创新。
㈢理念老 课堂生成少
从“临”到“创”的过程是经验的必要积累,但以临为主的教学过于依赖范本,学生创作的作品缺少生成,从而失去了初中生原有的“拙味”。
那么,该如何更好帮助学生提升国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本案以浙美版教材“山水画小品”的教学创新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创设,以及教学环节的“逆向设计”,倒逼学生寻找多种方式进行创新实践的教学过程。
二、案例过程的描述
㈠直面痛点寻良策
我所任教的年级是初中七年级。该年段班级数多,每学期实施国画课程时,课前都需要准备较多的材料和工具,课后还要重复打理卫生总让我疲惫不堪。学生对千篇一律国画课堂的兴趣点并不高,国画课堂作业的质量也差强人意。为此,我很是焦虑……。在美术组的教学研讨中,老师们认为初中国画的课堂不应该过于强调笔墨技法,还应该关注作品的创新表现上,让学生从国画的学习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只是这样的建议我一时也不知道从何入手。
一次执教浙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山水画小品》的课堂练习环节,有一位学生故意炫耀自己的“丑画”,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课堂秩序平复后我走近仔细观察,发现这位学生作品其实很有意思。虽然只是在一块“废弃”的墨色上,通过添加房屋和小树等小景来表现画作,但他添加的点景是根据水墨色块的造型需要而添加。我突然受到了启发,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随机应变、灵活创意吗”?
㈡反向思考谋创新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不能让学生在常规思维的“舒适区”中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解决问题,就要搭建能解决问题的支架。这个支架包括思维的方式、方法技能、以及学习资源的辅助。
于是我尝试从课堂的教学设计入手,从预设的目标反向寻找达成目标的路线和需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逆向设计”,倒逼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创新。案例设计的结构如下图表-1:
㈢巧用墨色促思维
传统的国画课堂的创作教学一般是“先启发构思后指导用笔”。在本案例中,我改变了传统国画教学的常规思路,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先指导笔墨体验,后引导构思和创意表现”的教学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立意,本课的落脚点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画出的水墨色块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山水画小品?实现创意还需要哪些辅助的小景素材?”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想要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需要整合所学的笔墨技巧和画面构图的知识,就必须学会调用现有的素材和资源,从而倒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以及对知识技能的创新应用。
教学过程如下:
1.技法体验,画出水墨色块
师:观看一幅山水画小品,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美在哪里?
生:感受到意境美、笔墨美……
师: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笔和墨的运用是非常
重要的。要画好水墨首先就要学会如何调和水与墨。
下面通过一段视频一起学习水和墨的调和方法,并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尝试画出一块有丰富墨色变化的
水墨色块,如图-①
2.引导观察,启发创新思维
师:接下来,让我们观察屏幕上的这块水墨色块。请大家思考:这块墨色的造型能让你想到什么?你想利用这块墨色,创造出怎样的山水意境画面?
生:我觉得这块墨色的造型有点像悬崖,我想画一幅高山云雾的山水画。
师:你很有想象力,请你再想想,如果这块墨色是一座高山悬崖,那么其他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空白的地方可以有很多联想,我觉得是云雾或者是河流。
师:你说的很好,如果按照“高山云雾” 的创作立意,我们在这块水墨色块上,巧妙添加点明主题的辅景(山顶的房屋和山脚下的帆船),大家看,一副高山云雾意境的山水画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如作品②。
同样是这块的墨色造型,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你还会创作出怎样的与众不同的作品呢?
生:老师,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这块墨色像岸边的陆地,我想画一张春水江畔意境的山水画小品。
师:你说的很好,按照你说的“春水江畔”的创作思路,通过再次构思立意、添加辅助景物。同学们看,同一块墨色,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构思,也能够创造出不同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如作品③④。
3.二次取景,完善作品立意
师:学习了以上“水墨山水画小品”创作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画出的水墨色块,通过添加点题小景创造出意境深远的水墨山水画小品?
生:讨论自己画出的水墨色块,提出创作思路。结合所学习的构图知识完善自己的作品创意。
师:请同学们取出资料袋中的作品取景框(中间镂空的卡纸),将自己创作的作品放到取景框中。通过调整合适的位置进行再次取景,使作品立意更加明确,呈现出更好的意境美感,如下作品:
三、案例实施的理论依据
㈠逆向教学设计理念
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维金斯(Grant Wiggins)与迈克泰(Jay McTighe),在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3]。逆向教学设计一改传统教学基于教材、学情为出发点,来设计和检测教学活动效果的模式,而是变为从“终点”的学习结果出发,逆向寻找学生所需的学习经验与学习资源,并以此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这种理念应用于美术学科的教学,可以倒逼教师和学生思考实现创新的更多可能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㈡创设思维课堂课堂
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思维。不仅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该案例中,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学习按照传统审美和国画创作模式创作一副山水画小品。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教学思路是:在现有的资源和知识的支持下,你能创作出独具创意的山水画小品吗?前者注重的是结果目标的达成,后者强调资源整合能力和思维的过程的培养。两者对比如下表-2:
教学 理念 | 传统课堂:探索笔墨技法,学画山水画小品。 | 逆向设计:启发创新思维,引导山水画小品创新。 |
教学 思路 | 依托教材和学情,根据课程达成目标的要求来设计教学活动。 | 根据预设目标寻找支持教学的资源,以资源的创新运用来创设教学活动并达成目标。 |
实施 路径 | 教学示范和迁移临创。 | 知识的整合和资源创新运用。 |
四、实施效果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艺术,一笔一墨都渗透着国学智慧。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重点是遵循“守正创新”的传承与发展理念[2]。本课例通过教学实践,尝试为国画艺术的“守正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样态。案例实施的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㈠ 教学理念立足创新思维培养
案例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维。利用自己画出墨色色块,通过灵活添加课堂提供的辅景资源,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画作。
㈡ 活动设计体现资源灵活运用
教学活动的设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学会按 “问题分析—解决途径—资源获取—创新实践”的思路进行创新实践。提升逆向思维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㈢ 课堂练习突出个性创新实践
通过引导多角度观察自己画出的水墨色块,启发学生寻找更多实现创作目标的可能性。由于每个学生画出的水墨色块具有唯一性,所以每个学生创作的作品都体现了个性创意。
该案例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教学辅助资源不够丰富、学生受限于笔墨技法使作品效果不佳等问题,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完善资源、增加笔墨实践,让案例在推广中更具实操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学斌.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3/1026/c40531-40103691.html,2023-10-26.
[2]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5.
[3] 格兰特·维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