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芬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事业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的总要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要遵循这一要求,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1]。湖北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服务湖北经济发展增强动力。就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要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本文以湖北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湖北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视角,通过调查,查找湖北高职院校与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不适应的的主要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湖北高职院校高质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湖北;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高职教育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职教育不断增强适应性、优化类型定位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一、把握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
中央明确“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增强适应性[2],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特色,即让职业教育适应人的多样化成长需要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回答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在适应职业教育治理理念迭代升级上,要纵深推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步伐,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湖北高职院校面对湖北现代化产业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一)总量供给不足
目前,湖北高职院校有60多所,其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均在10000人及以上,生源在5000人以下高职院校较少,每年高职毕业生近二十万人,且数量逐年增加,但依然存在总量供给不足的状况。虽然湖北现代产业由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对高职高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湖北高职院校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现代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却供给不足,虽每年高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湖北现代产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毕业生质量不能满足现代产业需求,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匹配,加之湖北生活成本较高,岗位工资普遍较低,造成就业结构不稳定。
(二)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
湖北现代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及北斗、健康养老、新材料等,这些产业是湖北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着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体系,是积极融入“双循环”的重要先导,也是湖北第三产业中的现代化产业,而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设置就业对接传统工业产业或者其他门类,服务现代化产业较少。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现代化产业协调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专业设置比例最高,经调查,高职毕业生就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电子信息专业也只有38.1%;就业传统汽车、文化旅游产业的专业有32.4%,就业商贸物流产业的专业有24%,就业装备制造、健康养老产业的专业有18.2%,就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专业6.5%。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法对接现代产业,就业其他门类的专业设置的高职院校占53.2%。通过以上数据,湖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符合现代产业市场需求,应考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
(三)与现代产业需求脱节
学生教育需求和现代产业需求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新时代高职毕业生固有的就业观念,更倾向于时间灵活工作强度小的岗位,就使得制造业岗位出现较大的缺口。同时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建立产教融合基地、购买专业相关先进设备、教师必须具备“双师”教师,达到这些要求需要高成本的教育投入,大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投入不足。从学生层面来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加上学习基础差,工科就业环境等多因素导致大多高职学生不愿报读工科类专业同样造成制造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短缺,供需不平衡。
三、湖北省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校企主体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一体化的高职院校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和联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要解决“校热企冷、教育部门热、其他部门冷的”的核心问题,由多个部门集中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校企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定期研究解决湖北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向的关键问题,同时完善相关管理的体制机制,切实把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中,以提高湖北高职院校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动力与效度。
(二)提升高职院校的认可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断深化改革、挖掘内涵,打造具有本院校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注重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未来高新技术领域培养更多优质人才[3]。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资源筹措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以“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为准则,形成内涵式发展自觉。
(三)突出高职院校特点,协调产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置身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为了促进学生成长需求,重点焦距两项工作:一是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形成学校和产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合力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要主动与现代产业合作,努力实现把课堂与产业融合,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教师培养成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把产业师傅培养成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工人。二是完善和发展教育教学体制,积极推行工学一体化育人体制。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转化为工学一体化课程,理论结合实践,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现代产业的实际需求。
(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共同育人
顺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解决“校热企冷”的问题。新修订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作出了部署,以《意见》为行动纲领,瞄定目标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带有就业的导向,以服务现代产业为使命,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才能实质性、全面性的促进高职院校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调动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教师的积极性,由他们共同实施培养“现代学徒制”,实现企业和学校共建共享。现代学徒制是行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也是实现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提高了校企供需适配度,与行业企业间形成命运共同体。一些高职院校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当地各种产业融通,强化政策保障,全力配合做好“师带徒跟岗实习”等举措,落实校企联合办学,引领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了“双导师”一体化培养机制,学徒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所要求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任占营.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3]王亚鹏,王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职教论坛,2022,38(12):38-46.
基金项目:2023年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立项课题《新时代湖北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服务湖北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视角》(HBZJ20232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金晓芬(1989-),女,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