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字幕英译研究——以《百鸟朝凤》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3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字幕英译研究——以《百鸟朝凤》为例[1]

曾梓睿,汤嘉懿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2)

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以富含传统唢呐文化的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该电影的汉英字幕进行梳理,并从控制字幕长度、调整字幕顺序、完善字幕间逻辑等方面综合探究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以期为其他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字幕英译提供借鉴,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百鸟朝凤》;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字幕翻译

1. 引言

作为一项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自2001年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其作为一种翻译研究的生态模式,理论话语体系也在逐渐完善(胡庚申,2017)。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前身是翻译适应选择论,即从适应和选择的视角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其中“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4)。本文将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探究以传统唢呐文化为题材的电影《百鸟朝凤》的字幕翻译,为研究其他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字幕英译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2基于三维转换视角的《百鸟朝凤》字幕英译研究

2.1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就文化类电影字幕翻译而言,译者应尽可能地适应译语生态环境,注重观众的语言习惯与文化接受能力,直译适应度较高的语句或通过增译、减译、转换、注释等方式,优化适应度较低的语句,提高译文在译语生态中的适应性。

2.1.1 意译汉语四字格

四字格是汉语特别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精妙,言简意赅。大部分四字格为成语,词序形式固定,不可拆解,小部分不是成语,可根据语境灵活组合(冯树鉴, 1985),英译时,应尽可能最大程度再现其真正含义,同时也要易于目标语观众理解和接受。

例1:无双镇的荣辱兴衰就全看你了!

译文:The fate of the suona in the Wushuang villages is in your hands.

分析:原句是焦师傅对其徒弟游天明说的话,满含期待的同时也含有任重道远的意味。四字格“荣辱兴衰”不是成语,是两个类比词的组合,“荣辱”表示光荣和耻辱,“兴衰”指兴盛和衰败(莫衡,2001)。两词组合后,一般指人、事物或家族等的更迭起落。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语语境后,将其意译为“fate”,再现了原文含义,也便于观众理解。

2.1.2 省译语义重复词汇

由于不同国家间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等的差异,不同语言体系的差异也相对较大。在中译英过程中,常采用省译以化繁为简,使译文更加流畅通顺,目标语观众更易接受。

例2: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

译文:And everyone would get on their knees to welcome you.

分析:原句是焦师傅对葬礼现场情景的描述,是对大众真挚情感的认可,表达其对众人心情的理解。译者并未将“贤子孝孙”一词直译,而是省译了形容词“贤”和“孝”,用“everyone”一词概括在场的所有亲友,使观众更易接受。

2.1.3 改变原文句法结构

由于英汉思维与语言表达习惯的巨大差异,汉译英时,常改变句法结构,通过结构重组等相关策略,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易于观众接受。

例3:师傅只让蓝玉跟着见世面。

译文:It was usually just Lanyu who got to be part of it.

分析:原句是幼时的天明见焦师傅出活时不带自己只带蓝玉而产生的心理波动,译者通过改变原文句法结构,使用强调句突出天明彼时的心理活动,有助于观众感同身受。

语言维是译者在适应性选择中需要首先考虑的维度,脱离语言本身,一切都是空谈。通过以上例句分析发现,语言维适应性转换可以通过意译汉语四字格、省译语义重复词汇、改变原文句法结构等方式实现。

2.2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强调译者需要关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并在翻译实践中关注原语和译语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避免译者误解原文,无法向观众准确呈现真正的文化内涵。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语文化,结合具体语境恰当选择,对原语文化阐释加工后,使其适应译语生态环境,从而准确恰当地传递给观众。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电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1 音译文化负载词

由于文化差异,原语文化负载词中表达的一些特定意义在目的语文化中并不存在,此时可采用音译法将其概念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即用目的语的词汇模仿词语的发音生成译文。

例4:快给焦师傅磕头

译文:Hurry up and go kowtow to Master Jiao.

分析:例4是电影伊始游天明父亲带其去拜师时的一句话,其中“磕头”一词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译者使用异化策略,音译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事物,适配了观众的文化接受程度,较好地实现了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2.2.2 替代法翻译文化负载词

替代法是用目的语的词汇替代原语的文化负载词,两者在各自文化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会对各自的观众造成相同或类似的效果,从而使目的语观众轻松理解译文。虽然替代词汇的字面形式会与原语词汇有所区别,但其联想含义大致相同,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功能及其对观众的影响也基本对等。

例5:这个头不是谁都能

译文:You’re not my apprentice yet.

分析:例5紧随例4出现,译者在短短前后两句中使用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处理“磕头”一词。例5中,译者基于对原语文化的充分理解,将“磕头”视为拜师学艺的一种形式,磕头礼成后,拜师随即完成。因此,译者淡化“磕头”一词的动作传达,通过意译将其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加以呈现,使其通俗易懂,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2.2.3 释义法翻译文化负载词

释义法是将原文旨在表达的意义用目的语进行解释作为译文。解释性译文一般抛弃原文形式,语言风格以译入语为归宿,为观众的理解提供便利。释义法翻译虽然会有失原作的语言特色,却不影响意义的传递沟通,也更容易为读者接受,从而更好地进行适应性转换。

例6:今天是焦家班传声的日子。

译文:This day is the “rite of passage” for Master Jiao’s students.

分析:“传声”一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文化注重伦理纲常、传承和继承。“传”可理解为传承,而“声”在此引申为“唢呐”,整体理解为“唢呐艺术传承的的一种仪式”。译者在充分理解原语文化后,使用“rite”一词,突出仪式的礼节性、传统性,而“passage”一词则充分展现传承的过程感。“家班”亦称“家乐”,过去历史上由私人购置,主要是为私人家庭演出的戏曲班社(吴新雷,2002)。而西方并无类似音乐教学模式,故译者进行适应性选换,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原文。

2.2.4 省译文化负载词

有时观众难以理解原文的部分文化负载词,若想阐明其文化背景,需要冗长的时间,此时可适当删减以减轻观众的阅读负担,帮助观众更好抓住重点,欣赏影视作品,获得更佳观影体验。

例7:百鸟朝凤只在白事上用,受用的人要口碑极好才行。

译文:“Song of the Phoenix” is a song saved for grave matters, played only when very great people have passed away.

分析:例7中出现了影片片名,也是本影片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意象:“百鸟朝凤”。该词源自传说,传说凤为百鸟之王,凤一鸣,数以百计的鸟便像朝拜帝王那样齐集应和。封建时代常指天下依附于圣明有德的君主。现多形容许多事物以某一事物为中心,齐集响应的壮观景象(杨蓉蓉 沈毅骅,2015)。“凤”在中华文化中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译者英译时,省译“百鸟”而将重点置于“凤”上,突出该词重点,实现了适应性选换的效果。

2.3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当原语和译语差异度较小时,可译性往往越大。面对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译者往往需要“维持”“协调”“平衡”甚至“重建”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的生态(宋志平 胡庚申,2016),从而达到克服生态壁垒进行交际的目的。而语际翻译区别于其他书面翻译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更大程度上依靠画面、声音等语言外信息克服文化差异(李运兴,2001),从而达到语际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此维度笔者将从控制字幕长度、调整字幕顺序和完善字幕间逻辑三方面,简析电影《百鸟朝凤》的字幕英译时“缩、简、直”等翻译方法的运用。

2.3.1控制字幕长度

语际字幕限制因素主要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故译者通常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具体实践中又可进一步分为三种:浓缩、压缩性直译和删除。(李运兴,2001)

例8:焦师傅,在偏院给你们准备了休息的地方

译文:Master Jiao, we’ve got a place here for you all.

分析:此例是焦家班“出活”时东家对焦师傅说的话。此处运用压缩性直译,将“偏院”压缩性直译为“place”。除去翻译“边侧的院子”而取代之place——住的地方,将最相关的信息呈现于目的语观众,从而实现交际。

2.3.2调整字幕顺序

由于英汉语言的句法结构不同,汉译英字幕需要根据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字幕的长度限制,以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郑宝璇,2011)

例9:要是再加上吹笙的吹笛子的敲鼓的

还有拉胡胡的叫八台

译文:For an eight-piece performance we add a reed pipe,

a bamboo flute, a drum and strings.

分析:中文的竹式结构和英文的树式结构在此例有鲜明的体现。(潘文国,1997)汉语竹式结构句式松散,注重意义连贯;英文树式结构看似错综复杂,却基于主干。通过将“八台”的翻译前置,调整语序,从而规避了中式英语。

2.3.3完善字幕间逻辑

电影《百鸟朝凤》以陕西关中平原水庄唢呐技艺传承为切口,字幕多人物对话和碎片化信息,所以捋清话语逻辑,明晰并译出句子之间的隐含关系尤为重要。

例10:自打十岁就这个样儿不见熟

您老答应了

译文:He’s looked the same since he was ten. Doesn’t age!

Hmph.

So, what’s your answer?

分析:此例为游天明父亲带天明拜师求艺时与焦师傅的对话。唢呐匠有规矩,须年过十三方可拜师。首行父亲的回答回应了焦师傅对天明年龄的质疑。在第三行的译文处理中,译者分析了师傅的语气含义后选择增加“so”,消除了年龄顾虑后因此师傅会做出什么选择,完善了字幕逻辑。

3.结语

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当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历史必然性的驱使、文化外交的迫切需求都印证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郑德虎,2016)。中国电影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传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及世界范围内中文普及程度较低,中国电影的英译字幕便成为国外观众了解中国电影剧情与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电影字幕的英译工作尤为重要(邵培仁 潘祥辉,2006)。在众多电影题材中,以《百鸟朝凤》为代表的一众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电影若要在海外获得更好的市场,在电影字幕的英译上更需打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了以传统唢呐文化传承为故事内容的《百鸟朝凤》的字幕英译,探索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并期在该理论指导下有更多更好的字幕翻译呈现给国外观众,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胡庚申.若干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7(05):1-6+95.

[2]胡庚申.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J].中国翻译,2004,(03):12-18.

[3]冯树鉴.“四字格”在译文中的运用[J].中国翻译,1985(05):19-22.

[4]莫衡等主编.当代汉语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5]吴新雷主编;俞为民,顾聆森副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杨蓉蓉,沈毅骅编著.成语10000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7]胡庚申,刘爱华.新的定位,新的发掘——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到《生态翻译学》[J].翻译界,2016(01):48-60+150.

[8]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02):5-9+95.

[9]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10]宋志平,胡庚申.翻译研究若干关键问题的生态翻译学解释[J].外语教学,2016,37(01):107-110.

[11]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0.

[12]郑宝璇.电影字幕的语内和语际翻译[J].中国翻译,2011,32(04):75-78.

[1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4]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02):53-56.

[15]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65-73.

[16]李甜甜.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字幕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黑龙江大学,2017.

[17]高涛.英汉翻译中的句法结构重构策略[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01):115-117.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项目编号:S20221037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