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中医医院 151600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交叉克氏针术在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 8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MIPPO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克氏针经皮交叉内固定治疗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cross Kirschner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humerus in children. Methods: 80 cases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There were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4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cross Kirschner needle fix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IPPO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cross internal fixation with Kirschner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ment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is a metho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percutaneous cross Kirschner needle fixation;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 Clinical effect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点是骨髁上端的骨折断裂面常与骨干相交,导致骨髁上端向后下方移位【1】。早期治疗的选择对于获得良好的疗效十分重要。目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穿刺骨折区域,将针插入骨折两侧,固定骨髁上端。然而,对于该治疗方法在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疗效,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6岁至13岁,平均年龄为(9.69±2.31)岁,男女比例为27:13;观察组年龄在6岁到12岁,平均年龄为(9.57±2.24)岁,男女比例为28:1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运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具体内容有:麻醉: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患儿需要进行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舒适。坐位或仰卧位:患儿通常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便医生更好地操作和观察骨折部位。确定穿刺点:通过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医生确定穿刺点,通常是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皮肤消毒和局部麻醉:在确定穿刺点后,医生首先对该区域进行皮肤消毒,然后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和固定:医生使用克氏针,从一侧刺入骨折部位,然后穿过骨折断裂面,穿刺到另一侧。然后,医生在两侧同时插入克氏针,固定骨髁上端。确保稳定性和复位:在固定克氏针之后,医生会检查骨折的稳定性并进行必要的复位。术后处理:手术后,医生会对患儿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观察,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恢复和愈合。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术后一个月内症状恢复为正常水平;好转为患者术后1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偶尔疼痛;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行检验、2检验;检验依据: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0 | 28(70.00) | 11(27.50) | 1(2.50) | 39(97.50) |
对照组 | 40 | 14(35.00) | 18(45.00) | 8(20.00) | 32(80.00) |
- | - | - | - | 6.135 | |
P | - | - | - | - | 0.013 |
3.讨论
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外伤,多发生在7-12岁的儿童中【2】。它是指肱骨髁上端的骨折断裂面与骨干相交,导致骨髁上端向后下方移位。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引起的,如跌倒时用手臂支撑地面,或者直接的暴力伤害。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特点:明显的肘关节畸形:骨髁上端向后下方移位,可导致肘部外观显著变形;疼痛和肿胀:患儿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和肿胀,特别是在活动或受压时;功能受限:由于骨折的移位和疼痛,患儿的肘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无法正常弯曲和伸直;可能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在较严重的骨折情况下,可能伴随有神经和血管受损的症状,如手指感觉异常或肢体发绀【3】。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它的主要优势如下:(1)无需开放性手术: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是一种非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穿刺骨折区域,将针插入骨折两侧,固定骨髁上端。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它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疤痕,降低感染和创面愈合的风险。(2)快速和简便: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器械和设备。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并使患儿快速康复。(3)有效保持稳定性:通过交叉插入在骨折两侧的克氏针,固定骨髁上端,可以有效地保持骨折的稳定性。这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防止进一步的移位和错位【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MIPPO技术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容德,徐勇,邓林,等.闭合复位经皮3枚克氏针内外侧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9):987-989.
[2]苗战杰,刘群华,张荣凯.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治疗完全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870-1872.
[3]戴海波,史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0,24(2):103-106.
[4]陈高旭,颉强,屈继宁.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