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玉米叶斑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普洱市玉米叶斑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罗茗钟1,代雅娴2,陈林3,许海燕4,张八福4

(1.云南省普洱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普洱665000 ;2.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650034 ;3. 西盟佤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普洱665000 ;4.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普洱665000)

摘 要:玉米叶斑病是影响普洱市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本文对普洱市植保站2018-2022年玉米叶斑病测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介绍了普洱市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等病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普洱;玉米;叶斑病;防治措施

引言

玉米是普洱市是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70万亩以上,产量约80万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普洱市雨热同期,为玉米病害发生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最大的是各类玉米叶斑病,已成为影响普洱市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好开展普洱市玉米叶斑病防治工作,本文对普洱市植保站2018-2022年玉米叶斑病测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普洱市不同叶斑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为普洱市玉米叶斑病防治提供参考。

  1. 普洱市玉米主要叶斑病发生种类及面积

2018-2022年普洱市发生的玉米叶斑病统计情况

从图中可看出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是普洱市的主要病害,其中大斑病发病最重,尤其2022年,发病面积高达55.62万亩次;玉米小斑病同大斑病相似,发病面积也较大;玉米锈病包括了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但两者的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玉米灰斑病虽然较之前面几种病害发病较轻,但也不容忽视;而在2020年开始普洱市发生了一种新型病害-——玉米白斑病,不到一年时间就蔓延到普洱各个县,2021年发生面积已经达到104.92万亩次,2022年发生面积也居高不下。

  1. 普洱市玉米主要叶斑病危害症状

2.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由凸脐蠕孢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的病害。一般先从植株的底部叶片开始发病,随后向上扩展,严重时能布满全株。初侵染时,病斑呈水渍状,成熟后呈褐色长梭形病斑,有的还会几个病斑连成大面积不规则枯斑,严重时叶片焦枯[1]

2.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由柄锈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的玉米病害。分为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两种。侵染初期叶片两面由淡黄色小斑,四周有黄色晕圈,之后形成锈色斑点,即为病菌的夏孢子堆。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为锈黄色,而南方锈病的夏孢子堆为橘黄色,且南方锈病的夏孢子堆多生于叶片正面,分布密集。发病后期夏孢子堆附近会出现黑色的孢斑,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堆[2]

2.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是由平脐蠕孢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害。小斑病也是从植株底部向上发病,病斑与大斑病很相似,但发病的时间比其要早,且病斑更小,数量更多。发病初期叶片上有半透明的水渍状褐色斑点,后期扩大为褐色的纺锤型斑,边缘赤褐色,有的会有轮纹[3]

2.4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是尾孢菌,初侵染时病斑对光呈褪绿黄色斑点,一段时间后呈长矩形病斑,中央灰色,边缘有褐色坏死线,病斑多数沿叶脉扩展,病斑和健康叶片的交界处清晰可见。叶片两面均有灰色霉层,背面居多。发病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早衰[4]

2.5玉米白斑病

玉米白斑病的病原菌尚未明确。其初侵染时,病斑褪绿,对光为深绿色或褐色,后转为白色不规则状病斑,有的会几个病斑连城一片,后期病斑中央有黑色密集小点,即为病菌的孢子。病斑小而密,从叶尖向叶鞘蔓延,后会布满整个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1. 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叶斑病并非是不能防治的,可以依据致病病菌、感病品种和气候条件几方面来尽可能避免叶斑病的发生,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对田间的管理以及施加一些药剂,多方面的作用才能大大降低病害的发生[5]

3.1选用抗病的优质良种

采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叶斑病的发生蔓延、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选种时多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抗病品种的引入和筛选,并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与此同时还需做好抗病品种的多元化,种植时可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的单一化。

3.2适时播种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也至关重要,避免玉米易感病的高温高湿天气,适时早播能降低玉米被病原菌侵染的可能。

3.3合理密植与间作

种植玉米时要将距离保持得当,避免过于拥挤从而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合适的间距可以通风透光,同时也能降低病原的传播。种植时也可以同非禾本科的蔬果套种或轮种,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3.4加强田间管理

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播种时施足基肥,后期定量追肥,补充植株所需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排灌,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原菌侵染的途径。

3.5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在栽培中发现感病植株及时清除销毁,同时周围做好消毒杀菌处理,病株残体远离种植区并及时烧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扩散。

3.6合理施药

农业防治做到位的同时也要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可以在田间挂诱虫灯,减少害虫对植株的危害和病原传播;栽培前期可适时使用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虫药剂,中期锈病可用20%三唑酮喷雾防治;而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可用50%多菌灵100g、70%甲基硫菌灵50g、65%代森锌100g、50%三唑酮100g等(任选其一)加20%三环唑100g、磷酸二氢钾200g喷雾防治;玉米白斑病可用32.5%苯甲•嘧菌酯、40%丁香•戊唑醇、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40%唑醚•戊唑醇、80%矿物油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郑肖兰, 徐春华, 郑行恺, 等. 海南省南繁种植区玉米病害调查[J].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39(6):56-66.

[2]拉巴卓玛. 拉萨玉米叶斑病发生种类及其防治对策[J]. 西藏农业科技, 2020(3):39-43.

[3]刘金菊. 临沧市玉米叶斑病种类及防治对策[J]. 南方农业, 2019, 13(14):3-4.

[4]周慧升.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云南农业, 2020(8):56-58.

[5]罗红梅. 上允镇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J]. 云南农业, 2017(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