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治疗之抗组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新冠治疗之抗组胺

邓声常

德宏州中医医院 云南 芒市 678400

要:自新冠疫情爆发起,社会各界就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予以高度重视。新冠病毒的传播,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危害,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以新冠发病机制来看,病毒会对患者血管造成较大侵蚀,而抗组胺药物则能够抑制血管渗出,有望在新冠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就抗组胺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抗组胺

自上世纪40年代得到批准使用以来,抗组胺药物历经“升级换代”,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展现出显著功效。尤其近年来,由于过敏性疾病患者不断增多,抗组胺药物每年的使用量增幅已达到约20%。而新冠肺炎自2019年被发现以来,表现出极强的传染性,患者受感染后,轻则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严重者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冠疫情的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危害,为提升新冠治疗效果,医疗工作者尝试将抗组胺运用到新冠治疗中,现对其治疗机理及效果展开具体分析。

1 新冠发病机制分析

1.1新冠病毒直接损伤

新冠病毒是一种β属冠状病毒,颗粒形状以圆形、椭圆形居多,直径通常在60~140mm之间,有包膜。作为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新冠病毒中包含5种必需蛋白,其中刺突蛋白(S)属于重要的表面蛋白,直接关系到病毒传染能力;而核蛋白(N)表现出较高的免疫原性,与基因组复制关联密切,而且可以对细胞信号通路加以调节,此外还有基质蛋白(M)、包膜蛋白(E)等。在新冠免疫检测中,通常会以S、N蛋白作为主要原材料,能够发挥出较为显著的诊断与排查功能。S蛋白在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结合后,从而实现其细胞内感染(病毒感染均为细胞内感染),而ACE-2在血管内皮细胞(包括肺微血管)属于高表达。现有实验结果表明,在向动物注射ACEI后,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下,能够引起ACE-2的高表达。从影像学表现看,新冠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外带胸膜下的磨玻璃影,与血管走行方向密切,病理机制系血管走行远端的小微血管渗出性病变。

1.2 新冠病毒致病免疫机制

由于病毒并非机体自身具有,而属于外来抗原,其进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即开始启动细胞毒效应,对带有特异性抗原的细胞直接杀伤,这是新冠病毒致病的主要机制之,另外,某些病毒成分和自身组织成分相似,起到分子模拟作用,从而打破免疫耐受,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现象,因此免疫损伤是新冠致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2. 抗组胺治疗新冠的机理分析

2.1组胺的作用

组胺是经组氨酸脱羧基等成的含氮化合物,常存在于肥大细胞内,当过敏时至敏肥大细胞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释放包括大量活性物质,其中包括组胺。组胺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血压、胃酸、免疫系统等加以有效调节,还能够作为神经递质,为人们提供精神保护以便应对压力,此外还能够在促进伤口修复、维持昼夜节律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1]。血液中保持适宜水平的组胺,是人体功能正常发挥的必要保障。但若组胺水平过高,将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会对心血管、腺体、平滑肌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轻则引起胃酸水平升高、头痛、荨麻疹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心肌炎易感性增加、支气管痉挛、冠脉痉挛等问题。

2.2组胺受体阻断药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H1受体阻断药已上市三代,其中一代与二代的药理作用较为相似,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等都属于一代中应用程度较高、效果较为显著的代表,而氯雷他定等则是二代中的代表。临床中,对于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水肿等因组胺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疾病,H1受体阻断药都能够发挥出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不过对于血管扩张、血压降低等全身性疾病,H1受体阻断药通常仅能发挥部分对抗作用,若合理将H1与H2受体阻断药联合使用,则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抑制和防止血管扩张及渗出水肿。由于能够强力抑制胃酸分泌,同时还能对其他腺体分泌起到一定抑制效果,H2受体阻断药目前在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的应用程度极高,同时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关疾病治疗中,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的H3受体阻断药有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能够发挥出调节中枢、抑制神经纤维兴奋、减低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等多种作用[2]。与前三代不同,H4受体阻断药大多位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其功能作用尚不明确。 

3 抗组胺治疗新冠的门诊实践

新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昏、全身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常规感冒药治疗症状缓解并不理想,笔者通过适量使用氯雷他定或将其与西咪替丁联合使用,上述多种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另外,结合患者具体症状适当加减其他药物,常见的有丹参、脉血康等活血药物,能够发挥出近似于重症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对患有迁延性咳嗽或胸闷持续至少半个月的患者,通过氯雷他定与西咪替丁的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使其病情得以显著改善[3]

4总结

新冠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相对较短且许多患者能够自愈,当前门诊实践中,虽然新冠患者症状在服用组胺受体阻断药物后得到明显好转,但目前尚不能以此判定抗组胺药物对新冠治疗十分有效。理论分析及实践可以看出,抗组胺药物在新冠治疗中能够表现出较好作用,另外该治疗思路并非针对病毒本身,而是对抗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其他病毒感染致病中,抗组胺治疗是否能减轻相关症状及降低病情进展易感性,可作为临床中一项积极实践观察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航航,李强,刘兆辉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08):73-75.

[2]李强,赵晓,杨航航等.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3,46(03):91-95.

[3]周鹏翔,周薇,申昆玲等.儿童合理应用口服H_1抗组胺药的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22(1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