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模式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PDCA 模式应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张婷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 评价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护理中采用PDCA 模式的作用。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PDCA 模式),观察病症及营养情况、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饮食护理中采用PDCA 模式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使患儿对护理更满意。

关键词:PDCA 模式;饮食护理;小儿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也被称之为Ig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消化道、关节、皮肤、肾脏等,近年来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升高态势[1]。过敏性紫癜发病后表现包括关节肿胀、消化道黏膜出血、皮肤紫癜、腹痛等,患儿出现营养不良风险高。故临床对此类患儿饮食护理关注度高,在原有饮食护理方案基础上引入PDCA 模式利于进一步提升饮食护理品质。本文研究以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PDCA 模式应用于饮食护理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患儿(过敏性紫癜)为研究对象,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41例予以常规饮食护理+PDCA 模式)。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18±1.18)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7.86±0.47)个月。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23±1.30)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7.84±0.52)个月。进行2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具同质性(P>0.05)。本次研究目的与步骤已经向患儿家长说明,并获得同意。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儿病情,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评估患儿营养状态,指导家长控制患儿饮食,禁食肉类、鸡蛋、海鲜等食物,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

观察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PDCA 模式:(1)计划阶段。患儿入院后,全面收集患儿信息,包括病史、过敏史、饮食偏好、生活习惯等,综合评估患儿情况后制定饮食指导计划。(2)计划实施。分析患儿过敏原,指导患儿饮食。询问家长患儿日常饮食,分析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禁止该类食物摄入。未确定过敏原之前,指导患儿禁食肉、蛋、奶、鱼等容易致敏的食物,以面条、米饭、馒头等食物为主,指导患儿饮用温开水。待紫癜症状逐渐消退,腹痛消失6d左右,增加西瓜、橘子、苹果,暂不增加菠萝、香蕉等容易致敏的食物,整个治疗期间,禁食海鲜。(3)检查阶段。定期检查护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根据患儿变化适当调整护理计划。(4)行动阶段。根据护理不足制定应对策略,并将应对策略应用于下一阶段护理中。

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至出院时。

1.3观察指标

观察病症及营养情况、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均统计分析,双人录入用SPSS 24.0统计处理,描述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n(%),组间对比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2组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2组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患儿病症及营养情况(±s)

组别

例数

皮肤紫癜消失时间(d)

腹痛消失时间(d)

血红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对照组

41

4.28±0.35

8.62±1.42

92.96±1.34

31.65±1.41

观察组

41

3.30±0.36

6.95±1.46

96.31±1.30

34.93±1.39

t

12.498

5.250

11.489

10.607

P

<0.001

<0.001

<0.001

<0.001

护理后护理满意度2组对比,对照组78.05%(32/41),观察组97.56%(40/41),观察组更高(=7.289,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消化道黏膜出血、皮肤紫癜等为此病主要病症,发病同免疫反应、饮食不当有关。运用饮食护理干预,从饮食角度指导患儿科学饮食,辅助治疗,控制病情,改善皮肤紫癜、腹痛等病症。

常规饮食护理模式采取措施笼统,很难针对患儿差别对待,护理效果有限,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PDCA循环护理模式,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四个环节,形成循环模式持续分析饮食护理中的不足,丰富饮食护理措施,满足不同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需求[2]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皮肤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观察组更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观察组更高(P<0.05)。综合评估患儿情况,制定贴合患儿需求的饮食计划,并非一味禁止各类食物,排查过敏原和饮食护理同时进行,减轻过度控制饮食对患儿营养状态产生的影响。此次采用的PDCA循环护理模式,根据患儿病症恢复情况,调整患儿饮食,让患儿在紫癜消失后,开始增加不容易致敏水果摄入,丰富患儿饮食,增强饮食护理效果。冯智君[3]研究证明基于PDCA循环的饮食护理可以让患儿病症消失时间缩短,同本文研究结果较一致。PDCA循环护理模式全程更加关注患儿需求,持续性根据患儿变化,调整护理计划,满足患儿需求,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PDCA 模式应用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护理质量提升,患儿营养状态、病症改善明显,患儿对护理服务更满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婧,高成龙,吴捷. 以腹型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1):47-52.

[2]索欣. PDCA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饮食护理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167-168.

[3]冯智君. 基于PDCA循环的饮食护理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