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摩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中药膏摩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曹京蕊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10005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膏摩技术对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2.05-2023.05,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腹胀患者(脾胃虚寒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加用中药膏摩技术。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腹胀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膏摩技术干预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症状,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中药膏摩技术;腹胀;脾胃虚寒型

腹胀患者中,脾胃虚寒型较为常见。此类型患者疾病产生大多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导致脾胃运化受到影响,出现腹胀、便秘、纳差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以往治疗常选用西医方式,通过口服、静定等方式给药,可短暂缓解症状,长期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方式可用于各种疾病干预过程中,以病因病机为出发点实施对症护理,如针灸、按摩、贴敷等。本文围绕中药膏摩技术对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的干预效果展开,内容下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05-2023.05我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女比例19/11,年龄(均值):37-69岁(51.21±5.27)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女比例18/12,年龄(均值):37-69岁(51.24±5.23)岁。上述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士需对患者情志、饮食、生活起居方面进行护理指导。(1)情志护理。为患者与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升其对疾病发生原因、疾病转归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引导患者遵医嘱接受相关干预。同时针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排解。(2)饮食护理。护士应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保证高蛋白、高纤维、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合理性,减少食用豆类、芹菜、韭菜等产气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促进吸收,食物应尽量软烂。(3)生活指导。护士需要保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做好通风与清扫、消毒工作。告知患者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疾病在外邪影响下加重。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膏摩干预。(1)操作前需保证病房温度适宜,做好保暖工作。同时,需要告知患者中药膏摩的目的,提升其配合度。护士需准备好自制温中理气药膏、按摩油、一次性纱布、一次性手套、测温仪、电热式蜡疗袋等相应器具。(2)操作中。①手指点穴。患者仰卧,腹部充分暴露,“手指同身寸取穴法”选气海、天枢、中脘、关元,逐一按压,时间为3s。后顺时针按压30圈,每部位停留时间≥1min。②腹部按摩。于患者腹部涂抹少量温中理气按摩油,中脘→天枢、天枢→气海,依次顺时针按摩,时间5min,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力度。③敷药。取温中理气药膏,以天枢、中脘、气海等穴位为中心,向外扩展2cm半径范围内,涂抹,厚度以1元硬币为标准。而后使用一次性纱布覆盖。④加热。加温电热式蜡疗袋,降温至40℃时,热敷于敷药部位上方,20min。同时需观察患者体征、皮肤变化情况。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d评价患者腹胀评分,0分:无腹胀;1分:进食后略有腹胀,但空腹时不存在;2分:空腹无腹胀,进食后腹胀且每次持续时间≤1h;3分:空腹无腹胀情况,进食后腹胀导致患者无法忍受;4分:空腹存在轻微腹胀;5分:持续腹胀,影响食欲。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t检验,统计意义标准P<0.05,工具SPSS 24.0软件。

2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腹胀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腹胀积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3.68±0.35

2.29±0.27

对照组

30

3.67±0.31

3.01±0.32

t

-

0.117

9.419

P

-

0.907

<0.001

3 讨论

祖国医学中认为脾胃虚寒症属于“胃脘痛”、“腹胀”等范畴,导致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外邪、饮食、情志。此外,如果长期生活习惯不良,也是有可能引发该疾病的[2]。对于该疾病,“培土生金”为主要治疗理念,考虑从中焦入手促进腹胀症状改善。中药膏摩技术即在患者治疗部位的体表涂抹中药膏,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药物发挥,从而达到治病效果。本次研究中,中药膏摩技术主要包括手指点穴、腹部按摩、敷药、加热4部分。穴位选择天枢、关元、气海、中脘,对其刺激后具有调理气机的效果,利于使紧张的肠胃得到有效放松。同时通过腹部按摩方式,进一步促进患者肠胃蠕动,方便排出其内部胀气。本次研究中,选择炮制红花、路路通、三七粉、草乌、羌活、川乌、独活等,最终制作成药膏。三七粉、红花可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羌活、独活、川乌等在祛风除湿、宣痹止痛方面效果较为理想。将上述药物与75%酒精进行调和,一方面使得药物透皮效果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活血化瘀、温中理气的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3]。此外,采用电热式蜡疗袋进行加温,热敷于患者药物涂抹部位,对于促进药物吸收具有积极作用,且同时需要避免患者被烫伤。故本次研究中,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在改善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过程中,中药膏摩技术优势更加突出。将上述多种方式联合,药物渗透效果明显增加,能够直达病所且持续时间较长,充分发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利于改善腹胀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膏摩技术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技术优势,干预脾胃虚寒型腹胀患者效果确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宏哲.温脾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腹胀的观察研究[J].中医药研究前沿,2022,4(1):4-6.

[2]刘银科,刘红.中医护理联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对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0):83-86.

[3]姜静.膏摩疗法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护理中的应用[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