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张晓华

363300  福建省云霄县云陵中心小学

摘要:本研究立足新课标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分析了作业与核心素养脱节、形式单一、反馈不规范等问题,并就作业设置、类型内容、过程性评价、自评反馈、信息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推动作业设计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使作业发挥目标引领、过程性监控、开放启发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作业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推进语文教育变革,要求语文学习任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业作为教学重要环节,其设计必须服务于核心素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

(一)作业内容与核心素养要求脱节

目前,不少小学语文作业仍停留在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上,很少组织运用综合性学习任务,无法有效检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种作业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也难以达到检验教学效果和促进素养培养的要求。需要设置更多任务型、探究性作业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围绕实际情境进行语文综合运用,全面考查其语文能力。

(二)作业形式和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类型比较单调,主要只有简单的讲解题和机械训练,很少设置开放性作业与探究性作业。同时,也鲜有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体验式学习等情境化活动,更少布置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创作小作文等半结构化作业。这使得作业的开放性与启发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智慧潜能。应该增加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探究性作业,添加学习反思、口头报告、情景模拟等任务,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

(三)作业反馈和评价不规范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存在比较大的盲区,主要停留在对最终作业结果的检查上,很少开展作业完成过程的跟踪评价,对学生的中期表现了解不足。同时,针对作业评价也缺乏有效性的个性化评语指导。部分作业老师甚至没有作出任何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很难获得及时、有效地评价,不利于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要求的作业设置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多个维度,其培养要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作业作为教学重要环节自然也应当与素养培养紧密结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选择贴合“使命担当”“达意传神”“悦读汲取”“心悦表现”等核心学习任务群的实际语文运用任务作为作业内容,从而真正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日常备课研究中,对照核心素养要求和学习任务群标准,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否到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与交流表达能力的具体作业内容、形式与类型,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素养导向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作业内容与核心素养指标和学习任务群要求实现高度契合,才能够促进素养养成目标的达成。

(二)丰富多样的作业类型与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包含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这要求作业设计也需要打破固有的枷锁,通过丰富作业类型与内容,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运用。例如,在完成“使命担当”任务群中的社区访问后,可设置要求学生撰写访问心得的半结构化作业,反思这一社会实践过程;在系列绘本欣赏阅读完成后,可安排学生创编自己的小故事并讲述的创造性作业,体现“悦读汲取”效果。此外,还应增加学习研究报告、情景对话、评论创作等开放性作业与探究性作业,使作业类型丰富多样,兼顾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在具体布置上,教师要综合考量任务群的整体情况,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数量比例,使学生既要完成一定量的训练测试作业,又要进行开放探究的组合应用任务。这应形成稳固语文知识基础和灵活迁移语文能力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只有做到这一点,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才能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效果产生高度契合,从而发挥教学的规范引领和过程性监控功能。

(三)加强过程性评价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语文学习更需要在具体实践中获得提高。为了系统跟踪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引导,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作业中的过程性评价。例如,在学生完成“心悦表现”任务群中的朗读与情景表演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评价机制。在朗读训练中,可利用录音手段采集学生作品,系统评定其语调语感;也可以在小组朗读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估他们的表现技巧。在剧本创编与表演中,教师应以观摩演出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演展示能力。这些过程性评价,可检查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是否专注投入、技能是否得以提升,作为后续指导的有力依据。除教师评价外,也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例如可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记录任务完成过程,分析表现优劣势,提出后续改进计划。这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充分的过程性评价,可促使作业真正发挥规范引领和过程性监控的功用,帮助学生在学习任务探究中获得提高,更好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素养导向的应有之义。

(五)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革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顺应数字化浪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效果。具体来说,首先要搭建在线作业平台,开发适用于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的作业应用程序,实现作业布置、提交、批改、反馈的全流程信息化,以便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作业学习过程。构建智能化的作业质量诊断系统,可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该系统可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自动化收集学生作业数据,进行多角度诊断分析,生成诊断报告。报告可明确反映学生在作业质量、问题表现、能力运用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如写作是否逻辑清晰、语言是否准确、创新思维是否突出等,让教师清楚学生的学习痛点。然后,系统可针对诊断结果,自动推荐相应的数字化作业案例或解题思路供学生学习。这种精细化、个性化的作业诊断,可大幅提升作业实施效果。构建数字化的情境体验平台,是小学语文作业智能化改革的有益探索。该平台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高度还原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运用,在真实体验中得到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例如可模拟社区环境,让学生体验采访调查全过程并完成报告创作,开展系列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与实践。这种沉浸感强的数字学习,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达到语文素养培养的预期目标。上述信息化举措的利用,将推动小学语文作业向个性化、智能化、开放式的现代化转变,更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框架与路径,为促进作业设计服务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落实与检验。相信通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探索实践,小学语文作业必将发挥教学的引领规范、过程性监控的重要作用,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力保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语文学习展现自我、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张罗平.指向语文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4(01):60-63.

[2]蒋燕芳.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生长性作业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1):56-58.

[3]刘丹萍.“双减”背景下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参与式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3(20):13-16.

注:本论文系2023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立项批准号:ZJKTY2313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