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
摘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的核心环节。本文围绕“工程结构抗震原理”专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挖掘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提出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评价课程思政改革育人成效,旨在探究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创新方法,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高度协同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工程结构抗震原理;课程思政目标;思政融入点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urse on earthquake resistance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Guo Guang-ling,Guo Rui,Fu Jiangtao,Xing Pengtao,Hu Xiaohui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core link to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by promot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with the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bjectives, ability objectives, and literacy objectives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Principles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t is to explore the path and innovativ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promote a highly collaborative cours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bility cultivation, value shaping, propos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that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deas for courses, and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education, by way of exploring the moral education factor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Keywords:principles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i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ints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1]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学的有机统一”,因此“课程思政”重点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各门课程也必须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通过课程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2],使专业课程从单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和德育功能,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专业技能、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3]。
《工程结构抗震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程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工程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验算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具有理解和应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的能力,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囊括关乎社会文明进步、人类安居乐业的重要知识,该课程非常适合开展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5],本文以“工程结构抗震原理”课程为例,围绕课程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完善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对该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
1.“工程结构抗震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1.1 构建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用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动特性、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场地、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等基本概念及建筑分类、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两阶段设计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防,具备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防的能力;
(2)能力目标:使用单、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计算原理计算单、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具备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验算的能力;
(3)素养(思政)目标:能解释建筑结构的震害特征,能使用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基本理论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具备按有关专业知识正确进行抗震设计能力,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1.2 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设计
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的教学内容铰多,在教学设计时,牢牢把握“地震—结构反应—地震作用—结构抗震”这条主线,层层深入,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通过映射思政点形成对应,如表1[6]。
表1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
1.3 创新教学方法
将思政元素无形融入教学知识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取得的学习效果。教学组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突出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德育培养能力等。
(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PPT与板书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PPT、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震后震害[7],呈现世界范围内历年来大地震引起建筑物倒塌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学生更直观感性地认识地震,理解地震致灾因子的强度、孕灾环境的脆弱性和承载体的易损性是震后致灾的主要因素,在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对职业有敬畏感。同时融人项目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思考“怎么办”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课下查阅规范资料的自学能力[8]。
(2)采用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等网络在线课堂教学资源和超星平台搭建的内容丰富的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网络备课,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和拓展资料(专业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以及工程设计项目案例的资料库)、单元测试等供学生多元化需求,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线上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摸清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线下主要根据学上对知识的掌握难易程度选择性地是对重点补充讲解,并开展线上线下的讨论,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9],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工程案例及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1.4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改变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结课考试(70%)两个考核环节构成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土木工程2018级工程结构抗震原理考核方式
根据重构的课程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包括线上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线下期末考核。线上学习过程考核依托超星学习平台的统计数据,根据课程签到、课堂练习、课程互动、课程音视频、章节测验、章节学习次数等项次设置权重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统计计分,将过程性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指标纳入到综合成绩评定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于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图2 土木2020级工程结构抗震原理考核方式
2 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表2为2017级至2020级该课程学生的综合成绩的对比:其中,2017-2018级采用传统平时成绩(课堂签到率、平时作业和卷面成绩的考试办法统计得出的结果(如图1所示);2019级和2020级为通过课程思政教改之后,将过程性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指标纳入到综合成绩评定中的统计结果,从成绩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逐渐提升,这说明教学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表2不同年级学生成绩
专业年级 | 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人数 | 及格率(%) |
土木工程2020级 | 123 | 83.76 | 111 | 90.2 |
土木工程2019级 | 108 | 81 | 97 | 89.57 |
土木工程2018级 | 110 | 76.98 | 95 | 86.23 |
土木工程2017级 | 92 | 76.87 | 79 | 86.17 |
经过土木工程2017-2020级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生除了对专业知识关注度变高,对融入专业的思政育人要素设置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线上教学平台全过程教学管理的数据统计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讨论留言区明显增多,线下课堂气氛活跃,出勤率明显提高,课堂表现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逐渐被激发出来,这些表明《工程结构抗震原理》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和育人效应,使每一位同学深刻地认识到土木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明确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建造百年工程的使命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育人[3]。
3 结语
《工程结构抗震原理》专业课程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1]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重构教学目标、融入思政要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对地震知识和抗震设计的深入理解与思考,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对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及自我认知的思政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时晨,韩祎,贾生海,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4):91-96.118.
[3]陈丽华,王静峰,宋满荣,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工程结构抗震”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月第34期:121-124.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孟丽岩,王涛,张春玉.“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年第6期(总第1390期):83-86.
[6]郑晓芬,汪继尧,刘沈如.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1):186-193.
[7]任玲玲,董园,梁森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120-127.
[8]唐月.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8月第34期:129-130.
[9]彭亚萍,胡大柱.应用型高校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年10月:96-100.
基金类型:陕西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KCSZ2241)
作者简介:
郭光玲(1973--),女,陕西城固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