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综合护理

林文倩

广西北海合浦县人民医院536100

摘要:目的以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综合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护理措施,期望能够给同专业领域护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护理干预前后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所有患者干预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CPIS评分和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基于综合康复干预的气道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住院和治疗费用。

关键词:综合康复干预;气道管理模式;气管切开术;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前言:目前临床急救中气管切开术属于常用措施,主要指通过切开颈部气管并置入一次性气囊套管。可降低患者出血量,在治疗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研究证实气管切开后若未给予积极有效的科学管理,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延缓神经功能恢复,增加患者住院成本。为进一步验证综合康复干预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本院特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6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均顺利进行气管切开术;③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障碍患者GCS<8分;②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③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④中途退出及数据资料不全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各13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吸痰、雾化吸入护理、气道湿化护理管理、翻身拍背等,病房定期通风、消毒,促进空气流通,规定每日探视次数及时间;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增加综合康复干预的气道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先从缓慢放松的腹式呼吸开始,之后用手将一定阻力施加于患者膈肌之上,以此来锻炼呼吸肌的负荷能力;缩唇呼吸,即通过鼻腔吸入空气后将口唇缩起缓慢将气体吐出,吐气的时间长度应控制在吸气时间的2~3倍。

1.2.2咳嗽训练

护理人员通过模型展示、播放视频以及真人示范的方式,指导患者逐渐掌握咳嗽和腹肌收缩,教会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受腹肌收缩,练习发“K”的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让患者将这些动作结合,指导患者做深而放松的吸气,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对于有痰无力咳出者,护理人员可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按压总气管,通过刺激气管以引起患者咳嗽,或护理人员将一只手掌部置于患者剑突远端上腹区,另一只手压在前一只手上,手指张开或交叉,嘱患者尽可能地深吸气后,护理人员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帮助,向内、向上压迫腹部,将横隔往上推以加强膈肌反弹力量,帮助排痰。

1.2.3气道廓清技术

指导患者用力呼吸:深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时注意收缩腹肌和肋间肌以增加吸气量,深呼吸后保持声门打开,然后收缩腹部和胸部的肌肉进行2个较快的呵气动作(口中快速的发出无声的“哈”,并且用手可感觉到腹部和胸部的震动感),如此重复数次。背部叩击:患者取侧卧位或者半坐卧位,由护理人员进行背部叩击,叩击的顺序为由下往上和由外向内,叩击频率为120次/min,叩击时间5-6min。有效咳嗽训练。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屏气3-5s,重复2-3次,然后身体前倾,收缩腹肌并按压上腹部,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以帮助痰液排出。

1.2.3直立床训练和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舒适度要求,为患者合理摆放正确体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躯干和四肢关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练习、床边运动训练。初次练习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5min,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训练程度,不断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及频次,不断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

1.3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均护理干预2-3周,并利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估和比较;记录所有患者干预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5.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PIS评分和NIHS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CPIS评分和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CPIS评分和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13

13

-

-

CPIS评分

干预前

8.77±1.85

8.56±1.80

0.364

0.718

干预后

6.86±1.42

4.32±1.25

6.004

0.000

NIHSS评分

干预前

8.15±3.02

8.20±2.89

0.053

0.958

干预后

5.62±2.14

3.24±1.38

4.180

0.000

注,*表示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总费用以及因肺部感染使用的抗生素费用均显著少于同期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2-3周后的拔管成功率、住院总费用以及抗生素费用比较(%,±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值

P值

例数

13

13

-

-

拔管成功率

4(55.00)

9(90.00)

6.144

0.013

住院总费用

7.23±0.58

5.47±0.36

11.530

0.000

抗生素费用

1.44±0.60

1.02±0.22

2.939

0.007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耳鼻咽喉科气道气管切开术是治疗的关键,由于严重性疾病导致的昏迷或者呼吸道阻塞,无法正常呼吸,气管切开术成为抢救此类患者的必要性治疗手段。目前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管理模式仍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虽然朱林辉在研究中提出吞咽干预护理有利于促进脑血管意外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但该文献的患者并未强调是重症患者,因此本研究认为上述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基于神经康复护理学理念,以神经功能改善为终极导向的气管切开患者针对性气管切开后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通过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后,不仅CPIS评分和NIHSS评分较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获得显著的改善,说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通过气道廓清技术以及直立床训练和运动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后,也使得患者的气管状态得到改善,拔管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说明患者的恢复获得了明显的提升,而感染机率的降低又势必会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尤其是抗生素费用的减少,使得患者的住院负担也得到了大幅的降低。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基于综合康复干预的气道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住院和治疗费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德民. 呼吸道管理的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1):4-6.

[2]廉洁.经皮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冲洗联合声门下灌洗的应用效果观察[D].湖州师范学院,2021.DOI:10.27946/d.cnki.ghzsf.2021.000075.

[3]吕美荣,赵辨.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进展[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57-58.

[4] 王瑞臣,万德芝. 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的作用及体会[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5):317-318.

[5] 曾利娴,林慧文,熊观霞,等.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管理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6,6(2):65~66.

[6] 王海英,王海霞. 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115-116.

[7] 李华伟,宋铁鹰,李月川,冯亚高,徐海峰. 不同气管切开术对喉癌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0,42(05):74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