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 重症医学科 6501185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协同护理应用于内镜下胃癌切除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胃癌切除术患者60例回顾分析,A组(医护协同护理)30例,B组(常规护理)30例,比较术后恢复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恢复效率比较,A组迅速恢复,A组术后(35.71 ± 7.66)h排气、(36.10 ± 9.27)h排便,PACU滞留(49.80 ± 8.07)min、住院(6.49 ± 1.28)d,B组术后(1.89 ± 8.02)h排气、(44.42 ± 9.04)h排便,PACU滞留(83.12 ± 9.24)min、住院(9.53 ± 1.05)d(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较低,A组为6.67 %、B组为23.33 %(P<0.05)。结论:医护协同护理有助于胃癌切除术后快速排气排便,缩短PACU滞留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预后。
关键词:医护协同护理;内镜下胃癌切除术;预后;术后恢复
前言:胃癌是高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老年较高发,内镜下切除病灶是延缓不良进展的有效方法,可促进患者预后。但是胃癌患者通常抵抗力较低,整体健康状态较差,术后较易感染和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术后恢复缓慢,必须予以充分的医疗支持,促进手术预后。常规护理模式中医护合作性较差,医护协同护理是促进医生、护士充分合作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护合作,提高疾病管理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1]。本文从2023年1月~12月行胃癌切除术的病例中选取60例,分析医护协同护理方法,评估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12月60例胃癌患者,A组30例(医护协同护理),性别:男/女=21/9,年龄(34~68)岁,平均(51.70 ± 8.14)岁;其中胃底病灶14例,胃体病灶16例。B组30例(常规护理),性别:男/女=20/10,年龄(35~66)岁,平均(51.65 ± 7.98)岁;胃底病灶13例,胃体病灶17例。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行胃癌切除术治疗;(2)顺利完成手术;(3)免疫功能正常;(4)可常规沟通。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重症;(2)患者依从性较差;(3)资料不全;(4)凝血功能障碍。
1.3方法
A组医护协同护理:(1)构建护理组:组建医护协同护理组,医师、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共同开展医护干预活动,形成协同护理小组。(2)明确职责分工:医护人员共同查房,在查房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讨论护理问题,以及针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在胃癌手术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护理人员和病房医师共同探讨护理安全问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支持。(3)协同管理模式:采用捆绑式医护患模式,医护人员共同管理患者治疗、护理、康复活动。以此为基础探讨、优化管理策略,保证优质护理服务和持续性护理,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积极防控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医护人员统一培训,掌握胃癌手术健康教育方法、规范功能训练方法。患者出院后长期管理患者电子档案,持续随访。(4)风险防控:医护协同全面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和术中风险防控,促进患者预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均会影响胃癌手术预后,应予以针对性护理。胃癌病灶较大时,手术切口较大,导致局部创伤加重,出血风险随之升高。长时间手术较易引起体温降低,增加代谢性酸中毒风险,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凝血功能障碍风险,提高术后出血率。
B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术中辅助医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全方位防控并发症。
1.4观察指标
恢复效率:记录术后排气、术后排便、PACU滞留、住院情况。
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便秘、腹胀、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处理胃癌病例数据,术后恢复情况描述为“均数 ± 标准差()”,t检验,术后并发症描述为率(%),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恢复效率
A组术后排气、排便较早,A组PACU滞留、住院时间较短(P<0.05)。见表1。
表 1两组恢复效率[min,d,()]
组别 | 术后排气(h) | 术后排便(h) | PACU滞留(min) | 住院(d) |
A组 | 35.71 ± 7.66 | 36.10 ± 9.27 | 49.80 ± 8.07 | 6.49 ± 1.28 |
B组 | 41.89 ± 8.02 | 44.42 ± 9.04 | 83.12 ± 9.24 | 9.53 ± 1.05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术后并发症
A组2例,发生率6.67 %;B组7例,发生率23.33 %;A组发生率(6.67 %)<B组(23.33 %)(P<0.05)。见表2。
表 2 术后并发症情况[n, %(n)]
组别 | n | 腹胀 | 便秘 | 切口感染 | 肺部感染 | 发生率 |
A组 | 30 | 1 | 0 | 0 | 1 | 6.67(2 / 30) |
B组 | 30 | 3 | 1 | 2 | 1 | 23.33(7 / 30) |
P | <0.05 |
3讨论
医护协同护理有效加强医护合作,积极为患者提供完善的系统化医护干预。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起查房,基于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同时要求医师纠正不良用药习惯。医护患三方应制定共同目标,保证各方利益,通过充分交换信息、积极沟通和合理分工,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医护协同深化了学科内涵,提高临床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质量提升,指导护士合理分配时间和规范执行护理措施[2]。
本次研究中,恢复效率显示,A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较早,肠胃蠕动较快恢复蠕动。同时,A组缩短了PACU滞留时间,促进快速出院。并发症发生率显示,A组预后较好。
内镜下胃癌切除与传统开腹治疗相比,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创伤减轻,有利于缓解操作性应激反应。早期针对胃癌病灶进行切除,可延缓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胃癌转移,术后配合免疫治疗、化疗等方法,可促进病情控制。医护协同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加强医护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和制定护理方法,有利于系统化防控并发症,科学管理疾病,促进手术发挥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医护协同护理模式实施内镜下胃癌切除术后护理,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减少PACU滞留时间,以及提高恢复速度、促进快速出院,预后较好,护理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1]袁雁平. 医护协同管理联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饮食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2021,22(11):1629-1633.
[2]胡志雯,赵存芳. 医护协同护理管理联合心理干预护理对全麻患者应激水平、苏醒期躁动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20,19(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