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

张涛 曹西成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湿陷性黄土地区是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区域,其地基稳定性常常会受到较大挑战。在这样的地区,挤密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施工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改善地基变形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本文主要分析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挤密桩;挤密桩试验

引言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稳定性是施工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挤密桩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在这样的地质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潜在问题。

1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

湿陷性黄土地区受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较大,季节性的降雨会导致黄土含水量发生变化。在降雨季节,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含水量增加,导致地基发生膨胀;而在旱季,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减少,导致地基发生收缩。湿陷性黄土由于含水量变化大,其物理和力学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含水量增加时,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下降,容易引发地基沉降和塌陷等问题。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干燥季节,由于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发生收缩,容易出现地表裂缝现象。这些裂缝对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湿陷性黄土受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其变形性较大。当黄土吸水膨胀时,会引起地基的隆起和土体表面的凸起;而当土壤水分减少时,会导致地基下沉和土体表面的下陷。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地基处理相对困难。常规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填土加固、灌注桩等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可能效果不佳,需要采用专业的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2 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施工的局限性

挤密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虽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区土质多为粘土质或黏土质土壤,具有较强的黏结性和塑性,容易粘附在挤密桩的工作部件上,导致施工难度增加。特别是在积水、降雨等条件下,影响了挤密桩的施工效率。挤密桩的施工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挤密桩设备,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施工成本相对较高。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土壤特性复杂且含水量变化大,可能需要额外的设备和材料来应对不同情况,增加了施工成本。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性质不均匀,地下水位变化大,可能导致地基条件在不同位置存在较大差异。挤密桩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每个桩位的施工质量一致,局部差异可能会影响整体工程效果。挤密桩作为一种比较刚性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土壤的周围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大、地基变形频繁,可能出现挤密桩与土体之间的适应性不足,影响其效果。

3 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施工的工程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桩型和参数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挤密桩的施工时,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型和参数,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桩型。常用的挤密桩型包括立式挤密桩、倾斜挤密桩和搅拌桩等。立式挤密桩适用于较大的承载力要求,能够提供较大的桩尖阻力和侧摩阻力,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中。倾斜挤密桩适用于较小的承载力要求,可提供较大的桩侧摩阻力,经济实用,常用于房屋等建筑物的基础处理。搅拌桩则适用于较软土或含水量较高的地区,通过桩茎中的高速搅拌来改良土壤。选择适当的桩径和桩长。桩径和桩长的选取与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密切相关。大直径挤密桩能够提供较大的桩位刚度和承载能力,适用于较大的荷载和较差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小直径挤密桩则适用于较小的荷载和较好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桩长应保证桩顶能达到稳定的地下层,同时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土体的变形特性。还需要合理确定挤密桩之间的间距。间距的选取与桩身直径和桩身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间距过小会导致挤密桩之间的阻力影响互相耗散,降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而间距过大则可能导致地基未能得到充分加固。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承载要求、工程经济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挤密桩间距。选择合适的桩型和参数是保证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施工成功关键的一步。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工程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3.2 施工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

在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中,施工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对于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至关重要。首先,通过实时监测施工参数,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挤密桩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地基处理效果。在施工过程监测方面,可以监测挤密桩的安装深度、排桩压力、桩身直径等关键参数。通过监测挤密桩的钻进速度和排桩压力,可以了解桩机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桩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另外,结合后续的静载试验和挤密效果检测,可以验证挤密桩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地基改良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确保挤密桩的材料和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质检人员进行全程监管,对挤密桩的制造、运输、安装等环节进行质量检查,防止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要加强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确保挤密桩的施工质量和地基处理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3.3 监测和维护

监测和维护是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可以确保地基稳定性和延长挤密桩的使用寿命。在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综合施工中,监测和维护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监测地基的变化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地基沉降、桩体变形等问题,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定期维护挤密桩,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地基的长期稳定性。监测包括地表沉降监测、桩体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内容。地表沉降监测可以通过设置测点和变位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地表沉降情况,掌握地基变形情况,及时采取补充填充、加固等措施。桩体变形监测则主要针对挤密桩本身的变形情况,通过安装应变计等设备进行监测,判断桩体是否受到外界作用力,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地下水位监测可以了解地基水文地质情况,为地基稳定性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维护包括维护桩基础砼面的光滑度和维护桩体的完整性等内容。维护桩基础砼面的光滑度能够减少桩机工作阻力,提高施工效率;维护桩体的完整性能够保证地基加固效果的持久性。

4 结束语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经验的积累,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推广。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探索更适用于该地区特殊地质条件的挤密桩施工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可靠、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贺秉帅,李亮.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36):1-5.

[3]李萍.灰土挤密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51):231-232.

[4]孙露露,金艳.灰土挤密桩在建筑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汽车世界,2019(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