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516007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以及加强治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困境包括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公众参与不足。原因分析涉及工业化、城市化加剧、经济发展模式、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策建议包括加快污染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生态修复和加强流域管理。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原因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当前社会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旨在分析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水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我们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并存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却成为当前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困境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人类活动大量消耗水资源,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城市污水等排放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相互交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 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面临着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严峻局面。水体污染、水量调节、水生物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导致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水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损害了生物多样性,也影响了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三) 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不健全
流域是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但目前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各部门间协调不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治理效果不佳。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与合作,而目前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四) 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
公众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然而,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动性不足成为困扰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部分公众对水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公众参与不足导致了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增加,也制约了治理效果的提升。
二、造成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染负荷增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加剧。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大量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城市化进程则增加了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使得水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工业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直接加剧了水生态环境的治理难度。
(二)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性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是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原因之一。过去长期以来,以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为主导,导致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增长模式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减轻水环境治理的负担。
(三) 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政府部门职责不清、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难以实现,加剧了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四) 水环境治理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
水环境治理投入不足、设施建设滞后也是制约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但是在治理方面的投入仍然不够,相关设施建设也滞后于需求。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导致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滞后和不完善,难以有效解决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诸多问题。
三、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水污染防治,削减污染物排放
为了应对水生态环境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加快水污染防治、削减污染物排放是至关重要的对策之一。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工业、农业、城市等各领域的污染源达标排放。同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量。其次,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效、低碳、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二)统筹流域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统筹流域水资源配置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流域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监测预警工作,确保对流域水资源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权益和分配机制,明确各类水资源使用者的权利和责任,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统筹配置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各个领域推行节水措施,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农业模式,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推动工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工业用水强度;加强城市用水管理,推广水-saving型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注重生态补水,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也是统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湿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持流域生态平衡,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三)推进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恢复和修复工作。通过生态工程手段,修复受损湿地、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的工程措施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二次破坏。加强水体污染物的治理和修复工作。通过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土壤修复等技术手段,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注重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加强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水生物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域,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维护水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四)完善流域综合管理,强化部门协调联动
完善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流域综合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流域管理的组织协调和决策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流域综合管理的法律框架,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强化流域综合规划和调度管理。开展流域水资源的调查评估和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流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制定流域综合规划,统筹考虑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流域水质、水量、生态状况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流域水环境的变化情况,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语
在生态文明理念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引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水生态文明,水利大有可为。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推进模式,需要理论研究、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需要丰富完善、积累经验和示范引导。
参考文献
[1] 邱安民.南昌市水生态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困境和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1).DOI:10.13358/j.issn.1008-813x.2017.01.08.
[2] 朱婧.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困境及其治理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24-03-01].DOI:CNKI:CDMD:2.1011.255141.
[3] 包晓斌.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 36(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