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梁雨刘佳惠

 山东英才学院 250000

摘要: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艺术设计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发展并亟待转型升级。部分二、三线城市目前拥有的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层次方面尚难以有效满足艺术设计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关键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视角;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服务地方经济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职数量多,在校生人数体量大,但高质量就业人数占比不高,校企合作力度有待加强。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有27种,主要包括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另外,检索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备案与审批数据可知,目前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的高职院校有529家,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高职院校有437家,开设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高职院校有363家,开设室内艺术设计的高职院校有252家,全国一千四百多所高职院校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粗略统计,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每年约向社会输送人才15万人。假如这个量级能够高质量地服务地方艺术设计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将会推动地方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然而,从公开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信息看,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对应企业的合作深度不够,部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浮于表面,没有实现校企双赢。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的部分学生难以胜任相关设计类工作,而部分合作企业为创意型小微企业,对接层次较低。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布的中国高职生就业数据显示,文化艺术大类2016届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为各专业大类最高,达到66%,2017届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为各专业大类最高,达到65%[5]94。数据说明,过去一段时期,部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后续职业发展过程中被行业淘汰,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输送的艺术设计人才对综合知识的掌握不如专业知识,难以有效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前沿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有待加强。艺术设计人才难以满足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问题是切实存在的。

1.2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内涵有待充实

笔者以艺术设计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目标,分析了2022年江苏省89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现艺术设计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有待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够跟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热点,但是部分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有待充实。笔者抽样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现能够进入地方行业领军企业任职的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占比为3.1%。一些高职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美术创作参赛+墙绘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相关活动。笔者认为,墙绘实践难以有效锻炼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一些高职的学生社团在将非遗文化带进社区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有的高职提出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相关产业,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专业内涵建设存在不足。还有的高职引企入校,共建工作室,“三师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在校企运行机制、工作室运行管理、技术技能教学与应用的协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待明确,课程体系的行业适配性、就业指导有待加强

《就业蓝皮书:2021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就业率上升到92.5%,排名靠前。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艺术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但这难以充分说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高职文化艺术大类2017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为69%。2020届文化艺术大类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1%[5]93。以上数据表明,部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行业适配性、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方面,还难以有效满足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2.1理念先行,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趋势,紧抓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做实校企合作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秉持产教融合理念,在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企业深度参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统筹融合机制的过程中,深度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全面、精准服务中小企业,满足其人才需求,积极融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探索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新模式。如:开设企业订单班,培养企业专属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学交替,做实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新业态、新岗位实习实训环节;混编教学团队,教师、设计师、工程师共同研发教学项目资源,组织教学实施,完善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化发展势头和受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要求诸多文化创意企业积极应对,以抢占先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必须摒弃机械的办学理念,紧抓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做实校企合作。随着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提出,高职院校需要把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及时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2.2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区域经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强化课程体系的行业适配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必须积极响应区域经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号召,调研新岗位、新要求,重新定位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数字时代,艺术设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培养过程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激发学生职业理想,助推创新的内驱力。同时,要紧跟行业前沿动态,基于新技术和新服务,与地方行业和龙头企业共同开发艺术设计类核心课程,强化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行业适配性。

2.3敢于革新,夯实专业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主动完善教学质量诊改机制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积极适应数字时代,动态锚定初始就业岗位群,调整专业内涵以符合专业数字化转型的特性,强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实习基地建设。夯实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实施、资源管理、考试评价、就业指导等质量监控体系,主动完善教学质量诊改机制。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阵地,是决定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也是解决艺术设计毕业生综合知识掌握不如专业知识、难以有效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前沿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的关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在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创新、敢于实践、突出优势,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岗课赛证”融通、工作室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教学改革。

3结语

总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视角探索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助推并利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是目前地方相关部门应对艺术设计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群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满足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现以服务求发展、培养高质量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赵美川.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养培育途径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21):99-101.

[2]顾俊侃.文化创意产业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对策探讨[J].流行色,2019,(10):161-162.

[3]孟秀民.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初探[J].商,2013,(0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