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享的“治愈之环”——上海静安老年健康中心项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开放共享的“治愈之环”——上海静安老年健康中心项目

王玲巧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 201999

【摘要】本项目打破传统固化的医院模式,在有限的用地上把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部、静安区第四康复医院(公惠医院)、静安区养老院三个原本各自为政的医疗单体通过开放的立体医街、共享的医技模式、垂直高效的“医养花园”巧妙有机地联系起来,打造出开放共享的“治愈之环”营造一种全新的疗愈体验,创造出富“生命力”的全新城市形象

【关键词】开放共享 立体医街 垂直高效 医养花园 疗愈体验

上海静安老年健康中心项目位于静安区86号地块内,北邻安远路,西邻昌化路,与普陀区交界,用地面积约15890㎡,建筑面积约8.8万㎡。

图片1在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就一直在思考:现代社会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医院?医院模式的固化导致自身与城市的隔阂,诊疗空间的分离造成就医体验的缺位,场地条件的限制带来绿色生态的不足,能否在市中心打造一片城市绿洲,营造一种全新的疗愈体验,是我们给自己提出的挑战性命题。

静安老年健康中心23.jpg本项目的特殊性在于一个1.6万的地块上需要建造分属于三个不同运营主体的医疗机构: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部、静安区第四康复医院(公惠医院)、静安区养老院。是建造三栋各自为政的单体,还是赋予他们某种内在联系,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推演论证,我们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一、设计理念

  1. 开放共享的“治愈之环”

项目中引入“垂直叠合”的空间布局理念,在垂直方向上,康复医院将大部分医技功能设置于门诊和病房之间,养老院将理疗与公共活动层设计在五层,方便患者和老人到达;在水平方向上,将康复医院的康复功能、中医门诊的理疗功能和养老院的康复疗养功能整合在一起:二、三层共享平台加强了康复医院和中医门诊之间的联系,四层平台提供了老年人直接到达康复医院的康复层和中医门诊的中医治疗区的风雨连廊,五层主要为室外景观活动区。层层退进的平台在空中贯穿了三个功能主体,形成共享的“治愈之环”医养康复层,最大程度简化了就医流线,提升了疗愈体验。

  1. 垂直高效的“医养花园”

将医院构想成为城市中健康的绿洲,舒解城市紧张的空间格局,这里既是疗愈患者的场所,又是城市健康发展的象征。引入了层叠的绿植平台,错落有致穿插在三个体量之间,在不同的高度为医生、患者、老年人创造了静安老年健康中心28.jpg生机盎然的休息活动空间,与地面绿化共同形成丰富立体的景观层次。

  1. 富有“生命力”的全新城市形象

三栋建筑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形成统一而各具场所感的建筑群落——康复医院和养老院以内化的方式响应了花园的结构特征,中医门诊则现代而抽象地演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特征,三者在共享平台的统一下形成和谐的对话氛围及全新的城市空间形象。

二、总体布局

本项目由三栋建筑单体组成,由于地块南部是已建成的康馨家园,因此养老院位置在同时满足业主要求和南部建筑日照要求的同时位置已基本确定,即将养老院设置在地块的东南部位。康复医院与中医门诊在尺度体量上相差较大,同时康复医院有住院部的日照要求,因此将康复医院放置在不受地块内养老院影响的西部区域,中医门诊放置在养老院北部最为合理。三栋建筑之间以层层退进的景观平台相互联系,使得“医、养、疗”三类不同人群能够通过舒适宜人的绿化平台直接到达康复区和中医理疗区,最大程度地简化就医流线,提升疗愈体验。

三、共享模式

  1. 开放的立体医街

在共享平台上设置立体步行花园平台廊道,串联各功能区块,并沿步行廊道布置医疗相关的共享服务设施,形成开放的立体医疗服务街,丰富医院的公共空间品质,完成医院公共建筑身份的回归。

  1. 共享医技模式

通过共享平台建立康复医院、中医门诊与养老院之间的空中连廊,中医院可共享综合医院的内镜中心、功能检查、消毒供应等医技设施,康复医院可共享中医院的名老中医专家资源、中医诊疗设施等,优势互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1. 模块化诊疗单元

诊疗模块通过并联的方式插接在医院街上,每个模块都是一个末端单元,避免穿越,便于管理。标准的柱网体系保证医疗模块能够适应多种医疗功能变化的静安老年健康中心48.jpg要求,满足通用性原则。

  1. 共享送餐流线

位于地下室下沉庭院旁边的职工食堂和营养食堂,可同时满足三个单位的就餐需求:餐车由厨房发出,通过地下送餐通道抵达各单体建筑的内部电梯,经电梯运送至各护理单元及老年居室。

四、立体交通系统

东西水平向医疗街联系各功能模块,各功能主体之间距离相对最短,主要门厅空间布置于医疗街尽端,竖向交通结合门厅布置,便于患者到达各楼层。南北向景观通廊串联各生态平台,形成立体步行休闲系统,同时设置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通过在不同标高组织交流流线,实现院内人车分流。康复医院及中医门诊的人行流线通过北侧院前广场进入各自的门诊大厅,通过不同城市道路入口疏导人流。养老院及康复医院住院车辆通过南侧入口驶入院区,在建筑入口前停靠下客,然后就近驶入地库泊车或由西侧驶出。

五、绿色生态系统

  1. 大厅拔风系统

通过天窗的调节,以热拔风效应制造负压,将新鲜空气吸入大厅,形成空气

静安老年健康中心54.jpg循环,保证医院空气质量。

  1. 共享花园通风系统

各层共享花园平台南北通透,通高空间对气流有提升作用,形成“穿堂风”效应,营造良好的院区通风环境。

  1. 立面遮阳系统

窗间墙变异成为与百叶相同截面的竖向分割,病房部分采用低窗台,获得充裕日照的同时,使病人在卧床时亦可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巧妙的窗墙体系设计避免了玻璃幕墙体系带来的安全隐患。养老院房间的玻璃界面向内部退后1.5米,形成可以种植晾晒的南向阳台空间,同时为立面带来立体的光影效果。规则之中插入虚实和凹凸变化,同时介入颜色和绿植元素,形成现代大气、丰富美观、绿色生态的医疗建筑形象。

建筑外表皮通过水平向装饰性板材及外窗玻璃的组合,形成建筑横向线条的强调,使建筑更显流动性与现代感,同时在裙房与主楼的交接处采用通透性较强的玻璃材质透出内部中庭空间。建筑通过裙房景观将康复医院与养老院建筑联系在一起,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布局, 使建筑物与场地合二为一形成整体感。

六、智能物流系统

  1.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专用管道实现药品、病历、标本等各种小型物品的智能双向点对点传输,用于运输重量轻、体积小的物品,造价低、速度快、噪音小、运输距离长、占用空间小。

  1. 轨道物流传输系统

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利用智能轨道载物小车在专用轨道上传输物品,用来装载重量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例如输液、批量的检验标本、供应室的物品等。

通过这个开放共享的“治愈之环”,本项目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理性高效、绿色生态的立体疗愈花园,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集“医、养、疗”为一体的特色综合平台。该项目建成后在为周边区域提供医疗养老服务的同时,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动力,起到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提升区域医疗养老综合水平提供全新的支持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