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探讨

刘汉荣

云南岚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在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地表扰动,从而造成水土的流失,对于生态以及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均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水土流失重点关注。本文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部位及流失形式进了简要探索,对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效益

引言:

生产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扰动地表面积以及土石方挖填总量较大,涉及的行业范围也是比较广泛。其中,水土流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长期的生产建设所造成的对地表植被破坏,降低了水土保持功能,由此而导致原地表的保土、保水功能减弱甚至丧失。而在原本就存在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来说,这种人为建设活动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情况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从而影响整个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解决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平衡,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及水土保持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水土流失在的危害在于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个产业的发展。具体危害如下:

1.1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一方面,由于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量的增加,从而导致了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大,使得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土壤内部的存水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土壤整体的含水量减少;另一方面,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河道、水库、湖泊等水利工程泥土淤积严重,蓄水空间量逐步减少,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大量泥沙淤积于河道和河湖范围内,也使得河道过流断面减小、河床位置被迫抬高从而导致水位上涨,最终河流不畅,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调蓄防御洪灾的能力,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2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农业效率

地表植被附着物被破坏后,降水会对表层松散土壤形成溅蚀、面蚀,由于表层土失去保水保土功能,降雨形成汇流后冲刷松散表层土过程中大量的有机土层和泥沙会在水的裹挟下顺着地表径流冲积至水塘、河道、水库湖泊之中,最终导致河湖严重淤塞,甚至形成堰塞湖,从而影响了整个水系统的运转效率。此外,水土流失会带走大量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及矿物质,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农作物和地表植被生存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效益。

1.3水文环境严重恶化

由于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冲入库塘、河道之中,导致水体浑浊,同时,水土流失携带的泥沙中也含有大量的富营养物质以及农药残留等物质,严重影响了水质,对当地的水文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此外,由于库塘淤积等现象造成了水流不畅,调节能力减弱,水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大幅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水土保持的效益分析

2.1环境效益

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的实施,可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在通过工程措施防护,极大提高了水土流失控制比,植物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因降雨而给地表土带来的冲刷影响,进而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维持当地生态发展稳定性奠定基础。

2.2社会效益

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期间,通过实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效果,在确保水土保持措施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优势,可以平衡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得建设区域与自然环境条件展现出和谐共存的特征。此背景下,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效益可起到预防旱涝灾害、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充分满足当地的农田灌溉、发电、蓄水等实际需求,提高水土保持投资的社会效益。

2.3经济效益

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与其能否满足对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性的基本要求密切相关。而在社会效益生产期间,建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在确保土地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其生产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3.1完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

基于建设过程中对地表扰动影响的分析,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可根据当地施工情况展开科学规划、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合理布置水土保持措施,针对各类型不同的流失单元进行措施设计。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前收集完善的项目主体设计资料,对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并收集当地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居民敏感点、重要基础设置等资料,对建设施工扰动后现场的水土流失状态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根据预测后确定的重点防治区域和主要产生水土流失的部位、时段设置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系统防治体系。措施设计需要满足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和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严格遵循减少扰动、减少开挖的基本原则,进而将因建生产设项目施工对当地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3.2强化植被建设工作

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防治效果来看,应首选当地原生树草种为宜,以经济、可行作为各种植物措施落实的主要原则。严格遵循“三同时”的工作要求,确保施工区域内的扰动区域和水土流失区域能够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对于施工周期比较长的地表裸露部位,应考虑分期尽可能进行植被恢复,不能等到整个项目区域完成以后再一次性恢复,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不再施工扰动的区域及时进行覆土处理后即可进行植被恢复。在不影响主体工程安全的情况下应优先满足生态与景观要求,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建设相结合,合理配置树草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增强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

3.3弃渣场防护措施

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期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弃土弃渣,而弃渣场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部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选址,选址必须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中的弃渣场项目约束性规定。严禁在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有重大影响的区域设置弃土场。渣场启用前须取得合法手续,不得未批先弃。

弃渣场使用前须先做好挡护措施、截排水等措施,做到“先拦后弃”,弃渣场挡护措施应根据实际地形布置在下游或周边,应初步确定挡护措施的位置、标准等级、结构、断面形式和长度。弃渣分层对方完成后及时分台整形,完善坡面及渣体内外截排水系统。截排水系统断面尺寸应根据渣场等级、最大洪水流量来确定,截排水措施应考虑截、排、消能、沉沙一体化。最后堆渣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按照“乔、灌、草”相结合的要求,使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以避免因降雨而导致废弃渣料被冲刷至下游河道,以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的目的。

3.4施工边坡的措施防护

第一,在开挖场地边坡的过程中,基于周边环境条件增设排水沟渠,保障施工场地内外截排水系统顺畅排导至外部自然排水通道,从而降低对基坑或边坡等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可有效防范坍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第二,选择使用放坡开挖的作业方式,确保所设定的坡度值能够满足边坡稳定的基本要求。若坡高度较高,须考虑分台开挖,设置戗台并完善其截排水措施,大型挖填坡面可考虑临时覆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因降雨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第三,在边坡施工过程中,须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进而有效预防滑坡、坍塌事件的产生。第四,边坡挖填完毕后,要按照设计要求及时进行边坡防护措施,在不影响主体工程安全的情况下,建议多考虑植物措施,增加生态景观绿化功能,使只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3.7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完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体系是保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项目施工前法人单位应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等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工作计划,各项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落实,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同步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使得水土保持措施尽早发挥效益。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

结语:

生产建设项目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对项目建设区域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益发挥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工作来抓,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管理体系,明确领导分工和责任人,确保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在发挥自身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利民.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8):280-282.

[2]郑少华.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3(6):133-135.

作者简介: 刘汉荣,1980年11月26日,男,汉族,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