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薪书院”学习生态下“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红薪书院”学习生态下“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闫  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

[摘 要] “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红薪书院”学习生态下的“大思政课”建设,就是建立一个思政课主渠道+“红薪书院”学习阵地+社会实践+网络思政的综合协同育人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关键词] “红薪书院”;大思政课;实践路径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公共管理学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建设“红薪书院”学习阵地,形成了“学思悟践行,知信行统一” 的良好学习生态,构建了“强信念、重实践、建新功”的“大思政课”格局,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领悟思想理论、以思想理论提升社会体验,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中发现自我、思考人生、体察社会、感悟时代,从而把小我融入大我,用理想照亮现实,将思想付诸行动,打造行走、体验、思考和践行的“大思政课”。

①基金项目:2023年安徽省教育系统党建专项课题(AHGXDJ202327);2023年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ztsjh-2023-5-30)。

作者简介:闫冰(1966-),男,汉族,本科,高级政工师,就职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一、打造以“红薪书院”为阵地的思政教育体系

“红薪书院”心向党、“六知融汇”育新人是公共管理学院实施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精品项目。该项目以公共管理专业群的师资力量和校内外师生共建为基础,以党建为引领,建有“红薪书院”、“黉治理学院”、“磨店社区”实践基地、胡大楼村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校内“立德树人馆”等“教学做一体化”的育人环境,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等,形成了“红薪书院”心向党、“六知融汇”育新人的“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育人品牌。

“红薪书院”遵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其工作理念是:阅读红色经典,薪火永续相传;追寻领袖足迹,建功新的时代。

活动的组成是“红薪”书院、“红薪”宣讲团、“红薪”研学行、“红薪”公众号、“红薪”志愿者、“红薪”议事厅。参加人员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学习的内容是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形式是推荐一本好书,开展一场阅读,担任一次主讲,交流一篇心得,开展一次研学,增长一份才干。  

“红薪书院”心向党“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有“1+2+5”的载体平台。

一个云平台:“红薪”公众号----“习语聆听”微信公众号,关注读者近千人,在统计时,已发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文献460篇。

二个学习载体:一个是以学原文悟原理、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的、可容纳100人的“红薪书院”;一个是红色文化学习基地“立德树人馆”,该馆平均每周接待200人次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五个实践育人载体:一个是与 磨店社区共建的“黉治理学院”;二是与我院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六安市胡大楼村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三是与安徽祥源集团共建“校外综合素质拓展基地”;四是建立“红薪宣讲团”;五是建立“红薪志愿者”。

二、构建以“知行合一”为宗旨的体制机制设计

青年“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大熔炉”,尤其是在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实践育人是让青年学子跟党走、认知世情、国情、社情与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抓手。

坚持“三突出三推动”做好统筹安排,形成“统一领导、顶层设计、育人为先、品牌带动、专人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和格局。一是突出政治建设,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以“红薪书院”为阵地,每月开展一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读书、学习和研讨活动。二是突出制度建设,推动实践育人规范化。三是突出统筹兼顾,推动工作流程科学化。做到实践育人与课堂教学、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和综合测评相结合。

坚持“三严格三打造” 明确建设内容。实施“大思政课”工程与学院各项既有制度进行有机衔接、融合以及合理优化。一是严格落实责任,打造意识形态“防火墙”。建立党组织负责人是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督查制度,实行媒体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思政工作责任制。二是严格阵地管理,打造基础支撑“平台圈”。做好校内阵地平台的使用安排、文化建设和环境维护。建立校政、校企合作载体的定期协商、交流机制,共同建立实践育人方案和职业素养提升训练方案;三是严格把好四关,打造安全发展“压舱石”。严把育人方向关、严把人才选用关、严把政治审查关、严把网络安全关。

坚持“三强化三提升”打造实践特色。一是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实践服务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一站式”服务,以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提供支撑。二是强化问题为导向,提升实践育人实效。理论的生命在于打动人、说服人,理论的力量在于帮助学生在思想领域解疑释惑,增强“四个自信”。三是强化供给侧改革,提升师资能力水平。坚持身教胜于言教,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三、实施以“六知融汇”为特点的一体化思政教育

本项目近2年来开展的“六知融汇”思政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如下:

知学----“红薪书院”学习经典文献,政治引领“入脑”。建立校内外思政课“名家库”,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开展菜单定制式讲学。以书院为阵地,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研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列书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精神等通识课程的学习。

知讲----“红薪”宣讲传播党的理论,凝心聚力“追梦”。既要学好理论,也要讲好理论。以学习提高认识、以主动讲、我宣讲为只指引建立“红薪宣讲团”,其工作理念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展示师生风采。“红薪宣讲团”由党员教学名师、政治理论学者和党员大学生担任主讲,促进党的理论宣讲进班级、进社团、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宣讲团 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50场。

知行----“红薪研学”,促进产教融合,全面发展“争先”。 “红薪研学”的工作理念是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产、学、研高质量发展。“红薪研学”开展了“三下乡”乡村环境美化活动、乡村振兴看中国系列活动、“祥源”物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活动、社区治理研学活动、“小岗村”讲改革等活动。

知思----“红薪议事厅”,开展学习研讨,学思悟践“贯通”。一是每周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二是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三是开展实践育人成效调查和师生需求导向的调研;四是召开实践育人协调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党日团日活动等。

知做----“红薪”志愿者,争做先锋模范,爱岗奉献“为民”。组建“红薪”志愿者团队,开展岗位建功创先争优活动,展示爱岗奉献为民服务的风采。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红薪”志愿者团队与合肥新站区海星社工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2年来志愿者服务覆盖了磨店地区的社区和高校,受益人数近万人。

知网----“红薪”网络,贯彻党的决定,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在线”。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网络思政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互联网+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创建了“习语聆听”公众号,并以此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过程学习、及时跟进学习、理论贯通学习、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目前, “公众号”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等文献470篇,关注的人数达到1000人。

四、培育以“品牌特色”为要义的思政教育升级版

我们秉承“守正创新,三全育人”的理念探索并形成了“多载体、分层次、立体化”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打造了学、讲、思、行、做、网等六位一体的“红薪向党”、“六知融汇” “大思政课”育人品牌,有效引导大学生于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自觉行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该品牌的实践特色:“红薪书院”心向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凸显“学中做”。载体平台的建设、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都是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推进专业学习、推进事业发展创先争优;“红薪书院”心向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凸显“做中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一个真知,那就是“不是想明白才去做,只有在做中才能想明白,才能熟能生巧”,只有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增强信心、增长才干;“红薪书院”心向党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凸显“能中强”。通过实践育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增强了。

该品牌的育人特色:深化理论认知,培育家国情怀。举办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经典诵读大赛,学子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于实践中加深了理论认知,培育了家国情怀。砥砺意志品质,坚定政治信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开展实地调研、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于实践中体悟各类磨练,从而真正明白坚定信心、坚守信仰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丰富实践体验,做到我知我行。2020年我们项目组推出“乡村振兴看中国”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分赴湾沚镇、胡大楼村等实践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和为民服务。近距离感受了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爱国、爱党情怀。

该品牌的成果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相长,师生共进。近2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互联网+大赛省赛铜奖2项;获得大学省讲思政课全国二等奖一项,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百年辉煌路·奋斗正当时”——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项目组三位老师指导的参赛作品《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序幕小岗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荣获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项目组获得科研课题10项,面向基层社区宣讲和志愿服务受益人数近10000人。

该品牌的创新特色:构建了“基地+”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进一步加强了“大思政课”的创新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以“载体平台”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路径”。

构建了“1+2+3”实践育人载体和平台。这八个平台是集“网络、校内、校外”;“红色文化、红色理论、红色实践”于一体的实践育人基地,打造了“菜单式、体验式、启发式、参与式”实践育人“新路径”;以“产教融合”打造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践育人特色办学路径的逻辑主线,是培养应用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课题组以“公共管理专业群”建设为基础,竭力打通校政企协同育人的壁垒,与社区合作创建社区“黉治理学院”;与祥源物业集团合作建立“祥源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拓展实践基地”;创办“海星社工服务中心”,“海星社工”自201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承接了21个社区服务项目,获得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39.3万元,直接参与项目化运作的学生400人,服务社区居民7000人次。将理论、实操和推广进行有效融合,实践育人效果显著;以“三实三练”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养成“新方法”。我们建立了“三实三练”的工作法,即理论联系实际——职业技能扎实——高品质有实效;实现基础实践技能“自学自练”、专业实践技能“模拟演练”、综合实践技能“现场训练”的“大思政课”的结果导向;以“实践活动”构筑立德树人思想“新高地”。  

近年来,“红薪书院”的“红薪志愿者”开展了合肥“园博园”志愿讲解服务、社区调研服务、公益慈善扶贫济困等活动360余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人数达2000人次。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了“红薪书院”心向党、“六知融汇”育新人的成效,及时跟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成果,在“两个结合上”展现出新的作为。同时进一步彰显了特色、擦亮了品牌,为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玲玲.高校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成才,2022,(19):19-20.

[2]李亚川.关于高职院校上好思政课和落实课程思政的探索研究[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806-809.

[3]徐楷森,夏璐.从思政课到课程思政:课程拓展、逻辑差异与互动融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04):61-66+74.

[4]楚国清,王勇.“大思政课”格局下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蝴蝶结模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