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在乡村小学,由于长期以来重视传统学科,劳动教育在教学体系中常显边缘化。乡村学生往往缺乏实际劳动体验,导致其对劳动的理解和兴趣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呼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逐渐增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亟需创新。因此,本文期望借助跨学科实践,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培养其全面素养。研究结果表明,跨学科实践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了其综合素养的发展。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增进对劳动价值的认知。
关键词: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跨学科实践
在乡村小学劳动教育领域,传统的学科划分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得滞后,未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随着农村社区的变迁,传统职业技能的需求逐渐演变为更广泛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关键环节,亟需与时俱进[1]。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力图为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跨学科实践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本研究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促进其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跨学科实践,劳动场馆课程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之在学习劳动的同时,培养综合素养。这对于农村学生的成长、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跨学科实践的相关概述
跨学科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教学中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2]。首先,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壁垒,将多个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形成更全面的认知。其次,跨学科实践强调问题解决与实际应用,通过探索真实世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这种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力和团队协作。总体而言,跨学科实践提供了一种更贴近实际、更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教学途径,有望为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变革。
二、跨学科实践在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中的适用性
(一)培养综合素养
跨学科实践为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有益的教育环境。通过将不同学科融合于劳动教育中,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应用,促使知识在实践中更有深度。跨学科实践注重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团队协作的跨学科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合作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二)激发学科兴趣
跨学科实践为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学科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将多学科融入劳动教育,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科学、数学、艺术等学科的融合,引发对不同学科的探究兴趣。这种综合性的学科整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对学科的兴趣和投入。跨学科实践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科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3]。
(三)促进实际运用
跨学科实践在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实际基础。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劳动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跨学科实践注重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具创造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实际运用水平。这种综合性的学科整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三、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
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目标设定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全面基础[4]。课程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劳动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技能水平。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面对实际劳动场景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课程目标也应包括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跨学科实践提升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课程内容应全面覆盖劳动技能、科学知识、艺术表达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获取全面的知识,同时融入相关科学原理,使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方法应注重灵活性和互动性,采用实践导向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实际的劳动体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通过操作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引入跨学科实践,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科整合与实践性活动
学科整合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将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知识融入劳动实践中,创设跨学科的学习环境[5]。例如,在植物栽培活动中,学生既能学到生物学相关知识,又能运用数学测量土壤肥力。这样的学科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科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性活动强调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学到的知识。例如,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农耕、手工制作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实际技能水平。这样的实践性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也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跨学科实践中遇到的挑战
(一)学科整合困难
在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中,学科整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要问题在于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差异,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差异较大。例如,将科学和手工艺整合时,教学目标和内容往往存在难以统一的矛盾,给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课程带来了复杂性。此外,教师在学科整合中也可能面临教学资源的不足,缺乏跨学科教材和适应性教具。这使得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合适的资源,从而增加了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难度。学科整合困难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准备,还可能给学生带来认知负担。学生在学科整合的情境下,将难以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导致理解混乱或学科之间的脱节。
(二)资源匮乏问题
资源匮乏问题体现在教学设备和材料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跨学科实践的质量和深度。由于乡村小学通常面临经济有限的情况,劳动场馆可能缺乏现代化的设备和足够的实践材料,从而限制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另一个方面是师资资源的匮乏。乡村小学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而要求能够跨学科教学的教师更为稀缺。这可能导致一些教师缺乏跨学科整合的经验和能力,难以有效组织和引导跨学科实践。同时,跨学科实践通常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检索和学科整合,然而乡村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可能性。
(三)教师培训需求
教师培训需求的不足可能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应对跨学科实践的复杂性,影响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跨学科整合方面缺乏相关的培训和专业知识。乡村小学教师通常在单一学科上接受培训,而对于如何有效进行跨学科教学,尤其是在劳动场馆环境下,教师可能面临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施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科整合时的技能和策略。教师需要具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可能在传统的教学培训中未能得到充分涵盖。此外,教师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训也较为陌生,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策略
(一)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是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跨学科实践的基石,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化的学科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首先,综合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确保课程内容既能够涵盖劳动实践所需技能,又能够整合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知识。其次,综合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避免某一学科过于突出而导致其他学科被边缘化。通过有序的学科融合,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素养。最后,综合课程设计也需要灵活性,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二)资源整合共享
资源整合共享有助于弥补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跨学科实践中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充分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可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科体验。首先,资源整合涵盖了教材、教具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合理整合和共享这些资源,不仅可以降低学校教育成本,还能够确保每个学科都能充分利用到所需的教育资源。其次,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数字化教材等,教师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和分享跨学科教育资源。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互动性和创新性的学习体验。最后,资源整合共享还可以促进师资力量的优化利用。通过建立教师资源库,学校可以更灵活地调配优秀的跨学科教师,以满足课程需要。同时,教师之间的经验和教学材料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共享,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三)专业培训支持
专业培训支持是提升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跨学科实践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为教师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和经验培训,可以增强其跨学科教学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首先,专业培训可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跨学科教育理念和方法。培训内容涵盖了学科整合、问题解决以及实践性活动设计等方面,使教师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跨学科实践的核心概念和实施策略。其次,专业培训支持可以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教师在培训中亲身体验跨学科教学的过程。通过模拟实践、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师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如何在课堂上整合多学科知识,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最后,专业培训还可以针对教师个体差异和课程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导师制度或小组研讨,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其跨学科教学水平。
(四)建立跨年级合作团队
建立跨年级合作团队核心在于促使不同年级的教师协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达到更全面的教学目标。首先,跨年级合作团队有助于整合不同年级学科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分享各自年级的教材、经验和教学方法,确保跨学科实践更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资源整合有助于充实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不同年级都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学科知识。其次,跨年级合作团队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教学。教师们可以共同制定学科整合的教学计划,确保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在学年中有机地衔接和延伸。这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最后,跨年级合作团队也为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通过共同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问题解决,教师们能够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成长。这种专业性的互助和团队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综合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研究揭示了综合课程设计、资源整合共享、专业培训支持、建立跨年级合作团队等策略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强调了这些策略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该研究对于推动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指导性意义。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为乡村小学劳动场馆课程的跨学科实践提供了实用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正德,陈正.场馆与课程共建技艺与文化共传——关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几点新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Z2):3-6.
[2]刘阳,汪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23,(17):7-12.
[3]白明正.新时代农村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29):40-41.
[4]杨木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3,(28):17-19+34.
[5]张国岩.小学劳动课程建设:助推乡村教育振兴[J].现代教育,2020,(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