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102198407245515
摘要:建筑抗震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确定抗震设计的要点,同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环境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抗震技术,以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发挥其作用。本文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的类型和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减震装置
结构抗震设计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建筑结构所具有的特点、使用要求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筑物自身的抗震性能、强度及稳定性等因素,对建筑物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制定相应的抗震措施和设计方案。在民用与工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主要包括柔性抗震设计、刚性抗震设计和局部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下文将对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工业和民用建筑抗震设计概述
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设计烈度为6度至9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建筑物或设计烈度高于9度的建筑物,需要进行专门研究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建筑物的设计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如必须提高一度设防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请批准后,其设计烈度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用。而对于次要的建筑物,如一般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建筑物等,其设计烈度可以比基本烈度降低一度采用,但基本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1]。
此外,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曾明确规定,“建筑物遭遇到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允许有一定的损坏,不加修理或稍加修理仍能继续使用”。这一标准表明,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是要求完整无损,而是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损坏。考虑到强烈地震并不是经常发生,因此遭受强烈地震后,只要不使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或倒塌,经一般修理可继续使用,基本上可以达到抗震的目的[2]。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的类型
(一)柔性抗震设计
柔性抗震设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来提高其抗震性能。柔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结构的延性、改变结构的刚度分布和采用消能减震装置等手段,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3]。
柔性抗震设计的核心是提高结构的延性,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而不发生破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增加结构的延性。通过选择具有较高延性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可以有效地约束混凝土的裂缝宽度,从而提高结构的延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延性。(2)改变结构的刚度分布。通过调整结构的刚度分布,可以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更合理的变形,从而消耗更多的地震能量。例如,在结构的顶部和底部设置较小的刚度,而在中部设置较大的刚度,这样可以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一个“鞭梢效应”,从而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3)采用消能减震装置。消能减震装置是一种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位移或变形,从而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常见的消能减震装置有: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这些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4)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一种将结构与地基分离的方法,通过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不会传递到地基上。(5)消能减震设计。消能减震设计是一种通过在结构中设置消能减震装置,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振动能量得到消耗的方法[4]。
(二)刚性抗震设计
刚性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通过加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其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或尽量减少损坏的一种抗震设计方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刚性抗震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之一。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刚性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高强度材料来加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来增加结构的延性;(3)采用加筋混凝土结构和加筋砌体结构来增加结构的韧性;(4)增加结构的均衡性和对称性,避免出现质量偏心和刚度偏心等问题[5]。
此外,刚性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波的特性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地震波的不同频率和振幅,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确定其抗震设防等级和设计参数,以保证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实际应用中,刚性抗震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地基、材料等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6]。
(三)局部抗震设计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局部抗震设计是指在整体抗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某些特殊部位或结构进行加强处理,以提高这些部位的抗震能力。这些特殊部位或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地震易损性,如框架梁柱节点、楼板大开洞、长悬臂等。局部抗震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在地震作用下,这些特殊部位或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局部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地震作用的特点,对建筑物的结构布局进行调整,以减小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2)对于具有较高地震易损性的构件,可以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和高强度的材料,同时还可以采用延性较好的材料,以减小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3)对于框架梁柱节点、楼板大开洞等特殊部位,可以增加连接板或设置加劲肋。(4)对于长悬臂、大跨度楼盖等结构,可以采用约束措施,如设置支撑、增加楼盖刚度。(5)对于墙体和门窗等非结构构件也需要进行抗震设计,以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或脱落。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的策略分析
(一)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选择恰当的场地是最基础的一步,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和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因地质因素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倒塌等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场地时,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地质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此外,在选择场地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期间的地形地貌因素,避免在施工期间由于地形地貌变化而导致建筑出现倒塌等情况。表1为隔震结构的设防性能目标。
表1 隔震结构的设防性能目标
性能目标 | 适用情况 | 多遇地震 | 设防烈度地震 | 罕遇地震 |
1 | 重点设防目标 | 水准1 | 水准1 | 水准1 |
2 | 强化设防目标 | 水准1 | 水准1 | 水准2 |
2 | 一般设防目标 | 水准1 | 水准2 | 水准3 |
(二)重视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的核心内容,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避免出现意外坍塌等现象;(2)根据建筑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震技术,避免出现破坏性地震;(3)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保证抗震性能;(4)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带来的破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尽可能地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完善建筑结构体系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将建筑结构体系作为设计的重点,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选择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需要按照抗震等级要求对结构进行划分,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结构的特点和使用功能进行抗震计算,以此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明确每个结构体系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将各个体系连接在一起。通过抗震设计可以使各个体系之间能够实现有效连接,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设置抗震多道防线
建筑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环境和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抗震技术,其中设置多道防线是最常见的一种,多道防线是指在不同部位设置不同类型的抗震防线,以保证整个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能力。设置多道防线能够降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难度,同时也能避免地震发生时各个构件之间的碰撞,保证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质量。设置多道防线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问题,如地震强度、震源深度、建筑结构类型等,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特点进行设计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抗震技术,从而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能力。图1为房屋加固设计现场图。
图1 房屋加固设计现场图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许小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5-6.
[2]井辉.刍议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1):111.
[3]薛彪.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四川水泥,2017,(07):108.
[4]张宇.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4):55-56.
[5]肖辉.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J].低碳世界,2016,(34):176-177.
[6]莫建中.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