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研究

方见强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要由大规模、快速建设向品质化发展转变,必须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设计成果未被重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后半程,城市空间重塑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设计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研究逐渐进入规划学者视线。基于此,文章阐述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的必要性,研究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市设计

引言

综合分析建筑设计,它与城市规划设计密切相关,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建筑设计工作要符合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设计对其起着指引作用。对此,建筑设计要有长远目光,依据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互相保持独立,展现各自的特点。

1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城市设计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其在城乡规划专业中注重规划,在建筑学中注重建筑设计,一直在两个学科之间摇摆,因此不被重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后半程,城市空间重塑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设计改革势在必行。纵观城市设计发展历程,中国城市设计一直作为规划的附属成果,导致成果华而不实,缺乏公信力,法律地位不高,城市设计成果“落地难”,进而造成中国城市发展“千城一面”,缺乏特色。简言之,设计最大的诟病就是重设计轻管控、重效果轻实施。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城市设计急需改革转型,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五级三类”体系软着陆。因此,如何加大城市设计成果的管控力度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课题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契机,探索将城市设计管控指标体系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前瞻性、合理性、可实施性的同时,促使城市设计管控指标体系合法化,提高其可操作性,保障城市设计管控内容落实到位,最终达成城市设计转型改革的目的,使城市设计学科发展,契合国土空间规划变革需要。

2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改革的有效措施

2.1加快城市更新行动规划

第一,在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比如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空间资源承载能力;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各地块的功能定位,并注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也应统筹考虑城市更新行动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第二,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过程中,应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更新行动中。要加强城市更新行动的规划统筹和整体谋划。在土地资源要素配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地市场的实际需求,强化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匹配度。要根据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实际需求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方面的供给情况来进行土地资源配置。第三,在空间资源利用过程中,应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来提高城市更新行动效率。一是应明确城市更新行动的主体和责任分工。政府应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主体和主要推动者,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同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要将城市更新行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①打造高速、融合的智能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借助北京国家信息通讯枢纽优势,将建设5G宽带网络、铺设WiFi覆盖网,并建立了城市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区域内,互联网使用率在85%以上,确保流畅网速,以保证信息实时更新。确保各通讯运营商5G通讯网络对全区的无缝覆盖,无线局域网在重点街区及商务楼宇高密度、高流量覆盖,提高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的建设水平。②打造智慧精准的智能城市建管系统。进一步推动数字城市规划设计、数字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规模化、精细化、高智能水平。加速推进国家社会治安监测、灾害预警、紧急应变、安全生产等重点区域防范系统和智能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体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网上行政办事、城市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创建和节能减排。③建立快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服务系统。全国范围内,各机构和事业单位间进行资源共享与服务合作,全面推进面向社会公众的居住、教育、就业、生活文化、社会保障、用电、供水、供应气、抗灾减害等综合服务智慧应用体系构建;大力推进面向大企业的项目投资、商业信息、商品供销、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政府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实现为广大市民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公共服务办事效率。

2.3创新建筑设计行动,实现协调统一

建筑设计内容的产生,是设计人员发展创造思维的体现,不仅要围绕着现实规范设计标准来推进设计工作,还要让建筑更具有灵动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理性遵循有关标准框架,在此条件下开始不断创新,既能做到符合城市规划思想,又能打造独特建筑风格。现实设计工作中,要想实现创新理念,就要从设计内容、设计方式中寻求突破,在建筑设计行动中融入创新思维。设计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城市规划内容,探索具备城市特点、印迹的元素,引入到建筑设计中,突出建筑的特色,让建筑蕴含丰富的城市内涵。应跳脱出思维局限,到城市的文化场馆、街道中去采风,将多样化的人文素材收集在一起,为建筑设计工作建立庞大的素材库,实现建筑的创新设计。在方法层面,需要重视经验积累的成果,同时还需要重视现代创新的方法。

2.4加快韧性城市融入时代发展趋势

城镇化发展到现在,正值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大趋势,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规划发展亟需韧性城市理念的指引,韧性城市规划建设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期。而且一座城市的存在往往并不是孤立的,与其他城市产生联系是必然的,城市韧性的强弱不仅体现在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协调也非常关键。因此,在加快韧性城市规划与建设更好融入当前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区域中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在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总高度对韧性城市建设进行规划,同时还要从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整体进行谋划,不断推进韧性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在不断加强区域中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方面。首先,要建立并完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建立城市之间紧密联系的合作网络。同时,加强中央或省级层面协调机制建设,对于跨省区、跨地市的区域内,在面临重大风险挑战且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上级组织予以协调。其次,要不断丰富合作治理方式,比如,设立区域共同发展基金,搭建合作平台等;并加快完善城际关系协调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保护,以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最后,大力发展区域性社会组织,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模式,在涉及区域重大环境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疫情联防联控等方面,积极鼓励各类区域性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论证、宣传和协调等工作,促进城市间合作事项的顺利开展。

结语

传统城市设计虽然是城乡规划和建筑学沟通的桥梁纽带,但是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未将城市设计放在首要位置,导致中国城市独特风貌缺失,并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发展格局。改革城市设计管控体系更有助于城市设计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早日实现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行性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晓东.耦合城市开发程序的新加坡城市设计控制体系[J].规划师,2013(02):93-98.

[2]曹宇,周扬,张馨月.新时期的长春市城市设计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J].规划师,2020,36(S2):91-96.

[3]姜涛,李延新,姜梅.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管控要素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04):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