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护理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中职基础护理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探究

詹红园 宁佳春 郑开慧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衢州   324000

摘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随着护理行业的要求不断升高,学生们在职业素质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护理教育领域内,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者在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护理教学时,不仅需致力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护理学科的特殊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学;基础护理教学;职业素质;培育方法

引言

提高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基础护理课程中的职业素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须。这是因为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更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找到合适的职位,并且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这一方面高度的关注。然而,培养职业素养并非易事,它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职业素质培养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新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对职业素质的培养正在经历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这对护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素质的提升在基础护理教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首先,对于工作的适应性要求。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护理专业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然而,鉴于当前临床护理的实际压力和复杂性,如面对老年患者的多重慢性疾病、听视能力减退等问题,传统的护理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可能还会引发护患冲突,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需确保学生通过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深入理解临床工作的实际要求,认识到未来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环境。

其次,对护理思维的转型要求。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进步,许多新的护理理念和模式被引入临床实践中,展示出较传统方法更为显著的优势。然而,护理学生对这些新兴护理技术的了解不足,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的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因此,重视护理思维的转变,使学生能够适应和掌握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成为提升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二、中职基础护理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职业素质的培育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每一个机会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教育目标并未总是被优先考虑,导致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基础护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将这些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结果学生很难理解基础护理知识与提升职业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脱节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护理教学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一大障碍。这主要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往往未能充分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之间的互联互通。他们倾向于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分割开来,结果是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也难以通过技能训练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种分离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期望值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三、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在理论教学中培育学生职业素质

在中级职业学校的基础护理教育中,理论教学占据核心地位,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理论教学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切入点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例如,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的临床案例,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临床技能和处理方法。此外,建立与当地医院的合作,引入经验丰富的护士的职业生涯故事至课堂,能够深化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尊重,进而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和提升职业素养。采用以病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图像和视频资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种感官刺激的方法不仅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职业素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并显著增强他们对基础护理学科的兴趣。

(二)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在护理专业中,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培育合格护士的关键,因此要求护理教育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了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教学大纲应进行调整,减少理论授课时间而增加实验操作的学时。这种调整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能练习。得益于多媒体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理论教学的效率已显著提高,这使得可以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来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成果。实践技能的提升依赖于持续地练习,尤其是在护理领域,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扩大实验课的时间,增加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的直接指导和即时反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效果,并加快他们对技能的掌握。为了不改变课程的总学时,实验课的比例被提高,例如,实验课从64学时增至72学时,每项技能训练的平均学时也相应从2小时增至3小时,这样做旨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时间。此外,通过增加实验床位数量、采取科学分组等措施来减少每个床位或小组的学生人数,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操的机会,而且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除了增加实验课程外,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同样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成效。由于理论授课往往在大班环境下进行,导致学生人数众多,这使得教师的示范教学效果不佳;此外,由于需要遵循课程安排,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通常会有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内学生的记忆可能会有所衰退。尽管可以通过视频回顾来弥补,但视频的覆盖范围有限,无法像现场教学那样全面细致,因此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课程训练与课外练习都极为关键。通过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得以在课余时间找到适宜的练习空间与时间;通过增加日常成绩的比重,利用成绩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平时认真练习;提高考核频次能激励学生持续练习,包括期末、期中考试和不定期的随堂测试,这些都能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促使学生勤加练习;技能竞赛则是另一种激励学生进行额外训练的有效方法,每年的5月12日举行的护理技能比赛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兴趣和专业承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组织能力。

四、结束语

总结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于他们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突显其能力,提升就业机会很重要;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基础护理教学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例如,可以从理论讲授、技能培训、教学方法细节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依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基础护理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教学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师应不断实践和探索,确保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静,冯蓉.基于PBL教学法基础护理学课程床边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0):174-175.

[2]杨敏,刘强.“现代学徒制”在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9(8):1928-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