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手机依赖德育治理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小学生手机依赖德育治理分析与研究

王燕芳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是现阶段信息时代网络平台逐步发展完善所表现出的典型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另外,小学生在接触在线课程居家网课的过程中也会频繁接触手机,这是小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客观原因。除此之外,家长管理学校教育力度不足,也会导致小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逐步产生手机依赖。基于德育教育的契机,可通过加强学校主题性德育教育的引导力度、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开展、建立家校合作治理机制,为解决小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利用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手机依赖;德育教育;家校合作

引言:

小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依托德育教育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作为小学生,手机依赖与其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网络平台上信息交互信息流通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有关。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手机依赖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同时导致一些负面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应当借助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解决小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

一、小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分析

(一)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手机依赖意味着长时间使用手机,这必然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过度使用手机首先会导致小学生的视力下降,长时间盯看手机屏幕也容易造成视疲劳,严重时会导致干眼症出现,若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视力,除此之外长时间低头,依赖手机游戏可能会引发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虽然现阶段手机辐射。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未能充分明确,但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仍然非常必要。

(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过度依赖手机可能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阻碍。首先,手机依赖影响小学生的社交能力。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小学生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其次,过度使用手机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手机中的社交媒体、游戏等应用程序可能引发小学生的心理依赖,当他们无法获得想要的信息或游戏时,会产生焦虑感和失落感。此外,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限制小学生的想象力,影响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个人的自控能力和心理状态稳定性也存在不足,依赖手机后会导致小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度和自主思考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这必然会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存在问题。

(三)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小学生产生手机依赖后最直接的表现。尤其是现阶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和培养的目标提出后更需要教师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持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时减低手机依赖现象的发生率就非常重要,具体来说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过度使用手机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手机中的各种应用程序和通知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在学习时无法集中精力。②手机依赖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到手机中,而不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③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影响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由于手机使用方便且具有即时性,小学生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导致他们无法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二、小学生手机依赖的德育治理策略研究

(一)加强学校主题性德育教育的引导力度

在小学生手机依赖德育治理工作中,加强学校主体性德育教育的引导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解决时,学校方面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针对性措施。①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计划,将手机依赖问题纳入其中,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手机依赖的危害和正确的使用习惯。例如,开展“杜绝手机依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②积极组织多元化实践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体育艺术等方面入手培养更加丰富的兴趣爱好,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例如基于学生喜欢的球星和体育运动明星,开设相应的俱乐部或艺术领域的美术音乐兴趣班在培养学生其他兴趣爱好的同时达到减低手机依赖的目标。③加强德育教育评价支持力度。将手机依赖问题作为评价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通过定期评估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和手机依赖现象的控制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问题并采取解决措施。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开展

做好心理干预,对于基于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解决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当基于德育教育的契机,备注学生德育教育的课堂或德育教育主题的相关内容通过融合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达到减低,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发生率的目标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①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手机依赖的危害并且组织对应的主题性。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手机依赖对其身心健康的危害,教师也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引入实践案例,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感受到手机依赖的危害提升,学生主观上对手机依赖的认知度,从而帮助其主动解决手机依赖问题。②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对于有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他们摆脱手机依赖。

(三)建立家校合作治理机制

建立家校合作的治理机制,对于提高治理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手机依赖问题需要从家庭教育的层面入手采取措施,具体来说家校合作背景下的手机依赖治理措施要点有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家长和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家长应关注孩子在家中的手机使用时间,合理限制其使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同时,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普及手机依赖的危害,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②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参与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将手机依赖问题纳入其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手机使用观念。同时,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手机依赖问题。

三、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小学生手机依赖的德育治理工作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系统性分析,分别从心理干预、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为减低手机依赖情况的发生率、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提升小学生手机依赖治理效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丛贝勒.中小学生依赖智能手机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70-71.

[2]史彦龙.手机游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好家长 ,2019(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