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气项目建设与土地复垦一体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浅析油气项目建设与土地复垦一体化管理

刘峥

610124198511223334

摘要: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各领域进步的基础。然而,一旦开始开采,这些资源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修复,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影响和经济亏损。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注重于石油天然气场地的土壤再造及其生态保护工作,这有助于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较低的再生率和较弱的效果等挑战。因此,本研究回顾了国际国内石油天然气场地土壤再造的历史进程和特性,并对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场地土壤再造及其生态保护的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我们国家石油天然气场地土壤再造的工作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

关键词油气田土地复垦生态恢复技术

引言尽管油气田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其人类活动的影响力巨大,相关于油气的土地问题正在逐渐凸显出来。例如,石油挖掘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损害地面结构,引发地面的下沉、凹陷、裂纹等问题,这会导致可耕地的数量持续下降,有时可能还会引起大规模的地表损坏或是退化。这种状况使得油气田及其周边的农田资源面临严重的短缺,这对油气田的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长期稳定构成了重大挑战。基于此,我们通过综合国内外的土壤修复研究来概括油气田土壤恢复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定义、特征、分级体系等方面,希望以此为我国未来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指导方向。

一、油气田复垦存在问题

首先,当前关于复垦土壤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其表面和浅层次的物理化学特性,但实际上,复垦土壤的深度结构及其相关属性在整个复垦进程中都有着显著的变化,这使得我们对其理解仍有不足之处。其次,我国正处在从地方到系统的转变时期,即存在分类和系统分类同时存在的现象。由于受到各种人类活动如耕作方法和人为输入物的干扰,复垦土壤已不再受制于地区性的自然环境影响,并且其深层次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也经历了快速的变动,从而使复垦土壤变得丰富多彩且难以预测,被视为一种新的土壤形成物,其发育周期相对较短,无法纳入之前的土壤种类,也不能在现有分类体系内寻得合适的位置,而且国内针对复垦土壤的系统分类还很匮乏,反映了尚未完全建立起能够描述复垦土壤特点的分类框架,所以必须持续深化我们的探究和研究工作,以满足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复垦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修复的需求。最后,复垦土壤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目前的复垦土地质量评估标准大多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来制定,很少考虑到其他要素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化复垦土壤的分类以便更好地构建和完善复垦土壤质量评定指标。

二、油气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

(一)地貌重塑

油气田的开采对地形地貌造成了严重破坏,常导致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恢复植被和提高生产力水平,需要进行地貌重塑工作,包括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两种方式。其中,充填复垦利用废弃物填充塌陷地,不仅可以防止地面塌陷,还能促进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土地平整法和修筑梯田法适用于不积水沉陷区和中、高潜水位地区。如果土地受损程度不严重、危害不大,可以直接利用而不进行复垦处理。

(二)土壤重构

重新建构土壤基质是油气田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重建后土壤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土地复垦成败的重要因素。土壤重建技术旨在恢复和提升土壤生产力,修复受损的土壤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改良手段,重新塑造适宜的土壤剖面和土壤肥力状况,消除和减缓对植被恢复和土地生产力提升的不利影响。物理改良主要采用排土、换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方式降低油气田土壤密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化学改良主要针对油气田土壤的酸碱情况进行改进,对于酸性土壤,可通过施用煤灰、石灰等物质来调节土壤酸度,对于碱性土壤,可利用煤炭腐殖酸或硫酸氢盐等物质进行调节。生物改良通过引入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到油气田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利用它们的生命活动和代谢产物加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有助于分解和吸收受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从而显著缩短生态恢复周期。

(三)植被重建

在对地形和土壤进行改造之后,通过构建稳固的植被群体来实现植被重建的过程,逐步完善了生态环境中的生物活动和资源交换,增强了区域内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这对于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土地恢复和生态保护手段。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步骤:一是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二是调整植被结构。在挑选植物种类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到地区的气候状况、土壤特性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并且应该优先选用本地优势品种,这些品种具有强大的根部发育、较强的抵抗力、快速的成长速率和高存活率。然后,基于生态学的原则,我们应当科学安排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蔓的比例分布,确保各类植物的丰富性和生态体系的稳定性。最后一步是对植被构造的优化处理,有助于提高植物生长的效果,从而使其尽可能模拟出最贴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四)景观重现

过度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和抵抗力。如果这种伤害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和适应性,那么就必须采用人工干预手段来重新构建符合当地环境的新生态体系,并通过逐渐优化和增强受损生态的功能,以实现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再生目标。而对于石油天然气的矿区来说,恢复到原始状态就是对其废弃地的改良和升级。依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特性,结合周边空间布局和形态,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从宏观视角出发制定计划和方案,合理分配农林牧渔等产业用地,实施相应的工程项目,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且具有高效能的生态网络,进而推动石油天然气矿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生物多样性重塑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由生物与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并包含所有相关生态进程,其涵盖四个层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及景观。它不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的丰盛物资和必需的生态环境,同时作为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基石,也奠定了生态服务的根本基础。而土地则充当着承载生物多样性的角色,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活动却极大地影响了地面构造和原本的生物居住区,导致了不良的环境状况,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大损失且难以自行修复。为了重新构建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两种策略,首先是从遗传和物种多样的视角来实施细化的生态环境再生工程,此举需结合相应的地形改造、土壤改良和植物种植等工作;其次则是以风景画面的视角开展宏观的布局调整,利用人力的干预和引导,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复原,从而推动生态服务的长期形成。总之,生物多样性的重组和保护工作应融入地形塑造、土壤改善、植物培育、景色设计等生态恢复建设的全流程中,借助于人工调节和引诱,使之再次展现繁荣的生物多样性,进而提升生态服务的持久贡献。

结束语面对中国人口众多且地域狭小的现实情况,我们需要应对更严峻的地表土壤保护问题并寻找新的机会与威胁。因此,有必要加速建立或修订相关法律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强化对于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管理;同时要积极采用最新技术手段来优化其所涉及的农用地修复过程,从而有效改善目前遭受损害的环境状况并在保证高效使用的同时确保长期的发展延续力。

参考文献:
[1]王军,张亚男,郭义强.油气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113-113.
[2]古琳,王志坤.基于油气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治理方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7):182-183.
[3]胡振琪,魏忠义,秦萍.油气田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土壤,2005(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