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01
摘要: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该疾病会造成患者出现死亡或劳动力丧失等问题,在医学领域如何解决该问题已成为重要研究话题。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抗阻训练、有氧训练等心脏运动康复训,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疾病进展随之延缓,从而使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获得提升。本文重点研究了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为心脏康复运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治疗;心功能
我国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0.9%。心肌损伤会导致心室结构受到破坏、心室功能出现障碍,在临床上被称为慢性心力衰竭(CHF),该疾病会对患者心脏射血和充盈分数造成影响,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呼吸困难、疲乏、体液潴留等症状,限制患者的身体活动,还会引发水肿,此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1]。随着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有限,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随着心脏运动康复领域的深入研究,在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心脏运动康复已成为主要推荐治疗方案和唯一的预防方案。
一、运动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由运动康复治疗师、临床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共同完成,以确保治疗方案的个性化特征。运动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类型、运动频率和实践及运动强度几个维度。
(一)运动种类
1、耐力训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有氧运动是最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耐力。运动康复治疗在有氧运动方面一般会选择游泳、步行、骑车、太极拳、爬楼梯等形式。通过适宜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储备、运动能力、躯体能力、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由于国内运动康复治疗处于初始阶段,慢走等比较保守的运动方式更容易被患者接纳。从运动模式上看,有氧运动可以分为间歇有氧运动和连续有氧运动两类:间歇有氧运动由热身运动开始,在运动结束后再进行整理运动,整个过程中运动和间歇交替,可以使无氧能力得到最大提升;连续有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更加平稳。因此,间歇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安全性更高,多应用于运动训练早期。
2、阻力训练:是耐力训练的重要补充,相关研究表明,阻力训练与耐力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的改善效果。
(二)运动强度
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运动康复治疗方案时,运动强度的把控是降低治疗方案风险的关键因素。
常见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指标为心率,传统运动强度为最大预测心率(HRmax)的65%-75%,即HRmax=(220-实际年龄)[2]。相关研究提示,为了降低安全隐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心率为HRmax的50%-60%,之后逐步递增。运动强度的另一计算方法为静息心率(RHR)+储备心率(HRR)的40%-70%,储备心率(HRR)=HRmax-静息心率(RHR)[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目标心率为静息心率(RHR)+储备心率(HRR)的40%,之后缓慢增长。
此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案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标准还有AT及peakVO2。
(三)运动时机及运动时间
1、运动时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方案共有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的实施场所为医院,或者在远程监护血压、心电图等指标下进行[4];第二阶段的实施是由专业小组人员指导下在社区医院进行,并加强运动康复知识和疾病知识的培训;第三阶段的实施场所为家庭,在第一、二阶段顺利完成后方可实施。
2、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心脏疾病患者运动康复的时间在5-7周为宜,运动强度为30min/d的中等强度。运动康复过程分为热身运动、正常运动及整理运动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整个运动在20-30分钟左右,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约占5分钟,运动频率为3-5次/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热身时间可以延长到10-15分钟。
二、运动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一)心肺运动试验(CPET)
通过CPET检测患者的运动耐力,判断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评价治疗效果,并预测高危患者的疾病发展[5]。CPET还可以作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
(二)6min步行试验
6min步行试验即通过步行的距离对患者运动能力进行判断。与CPET相比,该方法费用更低廉,操作方法更加简单,对工作人员和场地要求也不高,大部分医院和基层医院都能实施操作。6min步行试验可以对患者运动最大耗氧量进行科学测试,判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具有可重复操作特征,适用于重度和中度心力衰竭患者。
(三)Borg自感劳累分级评分
Borg自感劳累等级根据用力轻度到中度分为11-14级,靶心率达到40-60% HRmax。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群体庞大,该疾病不仅会给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带来创伤,还增加了家庭负担。虽然药物治疗越来越成熟,但是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现状仍未能改善。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重点向运动康复医学转移,通过具有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由于受到临床研究在时间、规模和样本量的限制,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而且标准制定存在动态差异性,以及不够客观,导致运动康复治疗的开展在社区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受到一定限制。不过,随着对运动康复治疗不断深入研究,将会成为新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新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卢芳,崔秀珍,何月月,等.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21, 19(21):2895-2898.
[2]何峰,曹俊达,李江涛.有氧康复运动联合个性化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34):89-91,96.
[3]谢岩.运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21, 18(30):117-121.
[4]姜海波.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17):177-179.
[5]陈才伟,冯翠屏.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用效果研究[J]. 2022, 2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