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 广西·贺州 542800】
中文摘要:“双碳”在产业、市场、经济、环境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双碳”战略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本文立足于国家发展的“双碳”战略目标,在梳理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基础上,从明确“双碳”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构建“双碳”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产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双碳”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及优化四个维度探索了经管类“双碳”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中文关键词:“双碳”目标、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贺州学院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双碳”目标下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hzxyybjg202312)》;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三全三跨”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2023JGB388)》。
作者简介:赵寒(199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人才培养和数字乡村,202007019@hzxy.edu.cn;李开潮(1983-),男,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审计人才培养。
正文部分:
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双碳”重大战略目标,高校势必要承担起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重要责任[1]。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碳”目标下经管类人才包括碳排放管理、碳核算、碳资产开发、碳交易、碳金融、碳审计等多方面,这类人才既需要具备绿色低碳经济管理知识,又要具有开展碳交易、碳金融等业务的技能[2]。然而,当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双碳”目标还不相适应。因此,本文在梳理当前“双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基础上,试图探索应用型本科如何培养经管类“双碳”创新性人才模式,以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双碳”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探析
1.生态教育理念融入不足
“双碳”目标建设要求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与生态文明社会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以促进人类、环境和社会的多维度交融,但当前本科教育模式强调“高、精、尖”,如“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坚持分类建设”“坚持扶强扶特”“增加挑战性”等基本原则,但往往忽略了“行稳致远、和谐发展”的生态教育理念。
2.减碳教育课程设置不足
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较少考虑基于减碳教育相应课程的设置,导致绝大部分专业培养人才未经过完善的减碳教育,在减碳知识水平和视野上与“双碳”战略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得最终培养的人才可能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却缺少绿色低碳经济管理知识。
3.低碳实践环节显著缺失
“双碳”目标下本科教育模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双碳”目标。聚焦于“双碳”目标视角,我国高校除了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大气科学等部分与低碳直接相关的专业,大部分本科教育的低碳实践环节远远不够,特别是专业实验课程、认知实践或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鲜少考虑低碳理念的设计。
4.“双碳”产教融合重视不够
产教融合是检验本科培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所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产教融合都倾向于扎堆“人工智能”“视频图像”“互联网”“5G通信”“新材料与技术”等可以实现快速收益的领域,对于见效慢但功在千秋的“双碳”事业产教融合推进与发展却鲜少投入。
二、产生上述困境的关键原因
1.人才培养理念转变较慢
对于“双一流”层次的本科高校在“双碳”人才培养方面引领作用,其相关工作开展较早。但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还处于传统“高技术、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上,一定程度上缺乏技术技能与行业产业的长远、稳定与和谐发展大局观,对变革型、创新型战略与技术应用所需的技术技能培养缺乏敏锐性和前瞻性,人才培养理念尚未完全转变。
2.绿色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中国“绿色教育”的五大核心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与“双碳”目标一脉相承的,但当前本科教育体系除了部分与“双碳”目标紧密相关的专业(如环境、能源等),大部分本科专业都甚少考虑基于绿色教育体系的相应课程的设置。这主要与“双碳”人才培养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绿色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直接相关。
3.实践教学缺乏前瞻性
在“双碳”背景下,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掌握本行业基本技术技能,这对实践教育的环节与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输中,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或者技能水平,“重练轻思”,考虑理念与价值观较少,缺乏人才培养前瞻性,局限于当前已有的师资与物质基础,未考虑对国家战略与新技术创新的主动适应,未考虑未来行业产业的变革对当前人才培养要求的素质与技术技能准备。
4.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
由于双碳人才的交叉度和新兴度较高,国内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技术积累不够、市场经验欠缺问题,其对双碳人才需求规模大、需求面宽广。而国内高校人才培养受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办学理念等限制,双碳人才供给存在总量不足、供给面较窄、需求结合不够、人才复合欠缺等问题,加之双碳企业对人才需求类型、区域分布及需求的时间节点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才培养难度。
三、“双碳”目标下应用型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双碳”在产业、市场、经济、环境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双碳”战略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3]。要深入贯彻落实“双碳”目标要求,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深入融合,在“双碳经济”“双碳管理”“数字双碳”“双碳金融”等多方面耦合,从而衍生出新的学科,拓展“双碳”知识领域。通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建设,推动多院系多学科联合创新,建设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跨地域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加速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4]。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招生选拔、知识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学科交叉、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习实践、合作交流等应当做出调整和革新。
1.明确“双碳”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
“双碳”目标和新文科、新商科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经管类人才提出了“技管互通”的跨学科、多知识体系融合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通过实地调查,联合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从人才需求数量、人才需求层次、人才能力需求等方面调研“双碳”人才需求,明确碳相关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条件,特别是与经管专业设置高度相关的碳交易、碳金融、碳会计和碳审计等关键领域的人才需求。同时,各高校还应当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充分梳理,对标国内优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碳”人才培养思路,准确把握和确定“双碳”目标下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出既需要具备绿色低碳经济管理知识,又要具有开展碳交易、碳金融等业务技能的创新性人才。
2.构建“双碳”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
遵循“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的新文科、新商科建设要求,结合“双碳”目标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从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应用实践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项目驱动”培养机制、建设“多元化协同”教学模式、建设“校企协作”导师队伍和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六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双碳”人才培养新体系。
图1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双碳”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打造产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为人才培养理念,打造产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企合作优势,深入推进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开展碳交易、碳金融、碳会计和碳审计人才建设。产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可以从建立校企协同机制入手,以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评定评价机制和校企联合搭建教学平台等环节为抓手,将政产学研用融为一体,全方位强化“双碳”目标下经管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图2 经管类“双碳”创新性人才产学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4.“双碳”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及优化
“双碳”人才培养最终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双碳”人才培养效果应当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着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双碳”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及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中影响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因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经管类“双碳”创新性人才,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思路。具体而言,经管类高校和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积极聚焦于社会“双碳”人才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实时调整和优化“双碳”人才培养模式。
结语
“双碳”发展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经管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当前“双碳”人才需求,我校已陆续推进上述培养模式。尤其是在2023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已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绿色引领”、“实践创新,强化能力”等多项改革方向。在课程设置中,强化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双碳”意识与思维,在专业课程建设中,陆续引入碳金融、碳会计创新实践平台以提升“双碳”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部分:
[1]姜春兰.我国高校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探析[J].环境保护,2023,51(16):73-74.
[2]黄明.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运行机理与界面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22(12):79-84.
[3]张厚美.适应“双碳”需要培养专业人才[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2(05):64-67.
[4]李湘梅,刘习平,郭卉.面向新财经的“双碳”经管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12):8-11.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英文摘要: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 allows the society to have a huge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fields of industry, market,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strategy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 this end, based on the strategic goals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reasons faced by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defining the positioning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 talents,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system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 innovative talents, building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evaluating and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effect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英文关键词: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