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邮编516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21.02-2023.09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对血流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新生儿共计100例,其中40例新生儿发生血流感染。一共检测出57株病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比较多。小于1500克以及治本时间超过20天等因素都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工作者需要对新生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新生儿血流感染的发生概率,以此来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
关键词:PICC;新生儿;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PICC方法的使用需要将导管从患者外周手臂静脉穿刺到患者心脏大静脉位置处,以此来为新生儿的输液提供可靠保障,这种方法能够为早产儿建立生命通道。但是PICC方法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血流感染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会使新生儿的住院时间不断增加,也会加剧新生儿的死亡风险。有关报道显示,新生儿的血流感染症状在病房内的发病率高达16%。为确定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具体危险因素,医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减少血流感染症状的发生,为新生儿的正常成长和身体健康提供可靠支持,使新生儿能够恢复身体健康。具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2.6-2023.9新生儿病房PICC置管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新生儿生产天数均在28天以内,新生儿在接受治疗之前没有出现任何感染症状,新生儿的置管治疗时间都在48小时以上,家属同意本项研究。排除标准:在接受置管之前存在感染症状,在置管48小时之内拔除导管,家属拒绝参与此项研究并提供相关资料。
1.2调查内容
对新生儿的性别,生产方式,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新生儿PICC置管的时间,对各类病原菌进行分析。
1.3检测方法
使用血培养瓶培养新生儿的血样本,同时需要使用血培养仪检测新生儿的血标本,导管尖端需要置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当中进行培养。食用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器进行菌种鉴定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得出结论,为本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4诊断标准
血流感染定义为置管48h后或拔管48h内外周血及导管尖端培养出相同菌落。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
2结果
2.1CRBSI感染病原菌分布
40例血流感染新生儿当中共检测出57株病原菌,各病原菌占比如表1所示,详见表1。
表1病原菌分布
病原菌 | 株数 | 构成比(%) |
表皮葡萄球菌 | 10 | 17.54 |
大肠埃希菌 | 10 | 17.54 |
头状葡萄球菌 | 5 | 8.77 |
大肠杆菌 | 2 | 3.51 |
肺炎克雷伯氏菌 | 30 | 52.63 |
合计 | 57 | 100.00 |
2.2CRBSI危险因素分析
使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新生儿的性别、年龄等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可知,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小于1500克,置管时间大于20天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症状的高危险因素,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危险因素分析
因素 | 调查例数(n=100) | 感染例数(n=40) | OR | X2 | P |
性别 | 0.787 | 0.641 | 0.432 | ||
男 | 65 | 12 | |||
女 | 35 | 28 | |||
胎龄(周) | 1.805 | 2.568 | 0.109 | ||
≤28 | 20 | 8 | |||
>28 | 80 | 32 | |||
出生体质量(g) | 6.422 | 40.907 | <0.001 | ||
≤1500 | 34 | 23 | |||
>1500 | 66 | 17 | |||
置管日数(d) | 10.946 | 40.907 | <0.001 | ||
≥20 | 17 | 19 | |||
<20 | 83 | 21 | |||
剖宫产 | 1.688 | 2.570 | 0.109 | ||
是 | 69 | 26 | |||
否 | 31 | 14 | |||
5minApgar评分(分) | 4.533 | 27.047 | <0.001 | ||
≤7 | 40 | 21 | |||
>7 | 60 | 19 | |||
羊水粪染 | 1.605 | 1.282 | 0.258 | ||
是 | 25 | 5 | |||
否 | 75 | 35 |
2.3CRBSI多因素分析
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克以及置管时间大于20天等因素是血流感染症状发生的独立因素。
3讨论
新生儿属于特殊群体,新生儿自身的防御机制尚未发育完善,整体抵抗力较为低下,如果对其进行有创操作,将会增加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的风险。有关报道显示,新生儿血流感染症的发病率高达25%。本项研究中,新生儿血流感染发病率与报道结果相近。有关研究显示,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PICC置管时间的不断延长,其他菌种比例也会呈现增加趋势。在本项研究的病原菌分析当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整体数量较多,其次是其他菌种,不同菌种的实际占比与PICC置管的具体时间存在密切联系。本项研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有关研究可知,PICC置管时间超过两周以后,随着新生儿置管时间的不断增长,新生儿出现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也会不断增加,小于1500克的新生儿其集体防御功能尚未发育完善,Apgar评分小于七分的新生儿其整体身体状况并不理想,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新生儿血流感染的发生概率。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存在,医生需要采取科学且针对的措施来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症状,比如可以对新生儿的拔管指征进行每日评估,并对新生儿采取适当的护理,减少新生儿在医院的住院时间,进而减少感染风险。科学且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为新生儿的身体康复提供可靠保障,有效预防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各类感染症状,为新生儿的正常发育提供保障。PICC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的因素较多,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对其使用抗菌药物,也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预防新生儿血流感染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出现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各种各样,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进行干预治疗,以此来有效减少新生儿血流感染症状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孙吉花.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健康必读,2020(18):45-46.
[2]华敏敏,夏磊,肖晴,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4):384-388.
[3]王海英,孙吉花.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母婴世界,202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