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护探讨

施德国

福鼎市医院 福建  宁德 3552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预防性维护

引言: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疗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然而,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医疗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升,因此,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设备自身的科技水平含量不断增加,医疗设备已经进入了自动化发展的进程。由于医疗设备具有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精确度高的特点,所以医疗设备在一些综合医院诊断流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通过不断提高综合医疗设备质量,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充分运用其医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医院应不断健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方案,严抓制度落实工作,从根源上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质量,保证医疗设备的功能可以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保证医疗项目的有序开展。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质量对于医疗诊治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很多医疗设备具备使用周期较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的特征,因此医院应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维修保养医疗设备的同时遵循实用性原则,维修保养人员应该树立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意识,秉持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降低医院更换成本,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医院综合诊疗水平。

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有效策略分析

2.1定期开展维修和保养

对于医院的医疗设备,需要将其规划于医院的工作重点范畴中,并突出定期做好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的必要性,要求维修人员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能够及时落实设备维修、保养方面的工作。通过及时找出医疗设备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处理,促进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全面提升。在维修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将检查、维修、养护等工作分开进行,推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如,预防性维修、风险性调控、定期性保养等等。为促进医疗设备故障发生概率随之降低,采用预防性维修的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使设备的利用率同步得到提升。因此,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将预防性维修作为基础性工作,引起医院各部门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全员共同参与的形式,配合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及时展开。对于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保证其技术状态的适宜性,使医疗设备长期处于优良运行状态当中。在定期组织保养工作开展时,需要对易磨损的零部件修复并调换,保证设备功能尽快恢复。采用专人专管的形式,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定期检测,实现对维修成本的有效缩减,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计划,在认真落实的基础上,还需要同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基于全面化、季度性的维护方式,同步做好年度维护工作,使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能均能够达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X 线机医疗设备为例,属于医院中的医疗设备范畴,其中的电源三相负荷务必处于均衡状态 ,在临床实践期间,很有可能出现零线接触不良的情况,所以会对电源三相负荷平衡状态造成破坏。即使负荷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且实际的维持时间普遍较短,很有可能会将主机设备烧损。因此,在定期开展维修保养工作时,能够在早期找出医疗设备中容易滋生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合理与防治,避免形成更为严重的故障问题。

2.2建立完善维修保养制度

在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时,期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工作制度,结合医疗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建设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时,坚持完善化与健全化的基本原则,旨在维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医院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引起高度重视,在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时,确保医疗设备在操作和使用期间的规范性,同步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并对维修人员提出严格要求,使其能够结合不同科室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认真做好保养工作。结合医疗设备的维修处理情况,在全面做好记录之后,形成完整的设备维修内容。

2.3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首先,在医院组织开展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时,对于派遣的维修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专业的基础知识储备,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维修水平,能够在日常的实践和工作期间不断积累丰富经验。在各科室相关业务学习活动开展期间,维修工作人员能够自觉参加结合相关技术经验,加强维修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实现自我提升的同时,还应做到取长补短。另外,医院也可以为维修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如培训活动、技术交流会议,或者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外出进修活动开展时,将实践作为培训环节的基础,结合针对性、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便于维修人员积累丰富的经验。其次,医院通过建立专门的设备维修资金库,并注重对资金的合理分配,及时购置新型维修工具,满足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操作需求。例如,在安装X 线机的过程中,若存在地线短路的现象,很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有效明确诱发因素,在设备运行期间,减少对屏幕图像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干扰,需要根据电源地线的接触状况重点彻查,明确掌握机房周围的环境条件。其中,对于康复科、口腔科等科室,结合常用的高频仪器,判断其中存在的不良影响,运用新型维修工具,更加快速的探查问题的根源,以便尽快解除故障。最后,随着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医院需要加强与设备厂商之间的联系,两者应共同开展专门的设备操作与维修培训活动,由设备厂商协助医院的维修人员,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明确更为规范、标准的简单故障处理办法。通过加大对维修技术的开发力度,促进医疗设备维修团队的总体技术水平。如,对于医院中的部分部门,若医疗设备故障问题发生概率相对较高时,需要通过加强改造,发挥临床科研部门的协同作用。在共同创设改造课题时,全面做好技术开发与科研相关的活动,提高医疗设备维修团队的技术水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制定信息化的医疗设备保养、维修系统,组建专业的工程师队伍,制定合理的保养与维修计划等,能全面保障医院中医疗设备的安全、正常和高效运行,促使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要将医疗设备管理放在首位,不断完善设备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维修与管理,有效发挥出医疗设备的运用价值,提高其完好率与使用率,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3):65-66.

[2]叶吉祥.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1):46-48.

[3]徐梦蕾.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