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 518000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New Industrial Pa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City Integration: A Case of the Planning of Hangzhou Canal Net Valley ,CMSK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传统产业园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提倡新型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园走向多元化、智慧化、现代化。本文将会总结分析当代新型产业园的发展趋势和特征,随后结合作者参与设计的招商杭州运河网谷项目,从规划布局、功能配置、空间形态及景观环境等多方面探讨新型产业园设计。
[关键词] 产城融合;产业园;开放化;人性化;
1引言
随着2025中国制造、科技强国的基本国策推进,我国的产业正快速升级转型,产业园与城市空间日趋紧密相连,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传统产业园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变化,以高端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园逐渐成为主导[1]。同时,产业园单一产业的发展已无法满足人们在居住、餐饮、娱乐及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国家层面提出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在产业园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配置具有城市功能的其他相关配套,带动城市各项功能建设的完善,并通过创造富有特色的园区立面提升城市形象,最终形成“以城促产、以产促城、产城互融”的发展模式。
本文旨在总结在产城融合背景下我国新型产业园区的发展特征,并结合作者的实践项目经验,得到产业园设计的指导方法和设计策略,希望为产业园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2 新型产业园的特征及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产业园逐渐成为了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建成了多个具有空间特色的新型产业园区[2],如深圳天安云谷产业园、青岛海尔云谷产业园、杭州阿里巴巴产业基地等,通过对这些产业园的研究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特征。
2.1 功能多元化
新型产业园的功能不再单一,而是集研发、生产、生活于一体,是一个有机复合的多功能空间载体,其功能主要包含产业功能和服务配套功能,涵盖办公、研发、中试、生产、金融、居住及商业服务等各方面;如深圳天安云谷产业园,项目包括办公研发塔楼、景观公寓楼、创意商业街区、企业总部会所等,以“大云谷”为设计理念,塔楼围绕底部云平台布置,各功能间融合互联,人们可从高楼工作端下降到云空间散步、交流、购物,整个园区是一个多元化的智慧产城社区和超级产业综合体(见图1)。
2.2 组团多样化
由于不同类型、规模的各类企业对于研发、中试、展示等功能的需求比例不同,其对于空间形式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如初创企业需要大量的孵化、众创空间,中大型企业更需要中试生产空间[3]。因此,新型产业园的空间规划一般会提供多样的建筑组团,给予企业选择。如苏州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项目包括三个研发塔楼组团、一个配套公寓组团和一个会议中心组团,其中研发组团又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研发楼,各组团建筑高低错落,大小不一,节奏和谐,既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又为企业及城市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见图2)。
2.3 空间开放化
在规划布局上,园区已从过去封闭的产业园逐渐转变为与城市融合的开放园区,园区不再设置围墙而是积极打开边界,使城市功能空间有效渗透入园区,也使人流便捷到达园区从而激活园区内的服务配套设施,形成产城融合化的新型空间。如上海七宝国际产业园,规划设计以“生命之树”为理念,园区周边沿城市道路设置丰富的公共绿化、主题广场、中轴景观带及商业街区,积极向城市开放并吸引人流到达,使园区空间与城市空间互通、共融[4](见图3)。
2.4 环境人性化
新型产业园的设计不仅关注生产更关注人的需求,更加注重园区环境人性化的打造。在配置办公空间、配套设施的同时,更重视生态空间、开放空间、交往空间的塑造。以杭州西溪首座园区为例,项目内有60m宽西溪河道、80m宽景观廊道、组团绿地及办公露台空间等,创造出生态共享的人性化办公环境与独特的湿地景观,为员工提供优质的休憩和交往场所(见图4)。
图1深圳天安云谷产业园 | 图2苏州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 |
图3上海七宝国际产业园 | 图4杭州西溪首座 |
4 招商杭州运河网谷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4.1 项目简介
杭州运河网谷项目位于杭州拱墅区首个省级创新型小镇——智慧网谷小镇,该小镇集聚了新浪、360、联想等数字经济企业和众多科研机构,定位为“浙江中关村”,是杭州新型产业聚集地。
图5 整体鸟瞰图 | 图6 入口广场 |
图7 景观绿轴 | 图8 多层组团空间 |
图9 高层办公塔楼 | 图10 国际会议中心 |
本项目规划定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总部型科创园,以数字健康产业为主导,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新型产业,致力于建设成一个国际大数据应用科技示范园区、智慧生态共享开放园区。项目占地面积约
50亩,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地上建筑容积率3.0,主要包括4栋高层办公塔楼、5栋独栋多层办公楼及1座国际会议中心(见图5)。
4.2设计理念
项目一直遵循产城融合、赋能产业、精致现代和自然生态的设计原则,在招商集团原有网谷产品的基础上迭代升级,积极打造一个生态、高效的创新型产业园,促进杭州拱墅区的建设发展。
4.3规划布局
项目规划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高低配”的布局形式,3栋80m高层办公塔楼和1栋小高层办公楼沿城市次干道布置于场地北侧、西侧,国际会议中心沿城市主干道布置于场地东侧,5栋独栋多层办公楼布置于场地南侧,建筑群整体形成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和多层次的天际线,这种布局向城市更好地展示了园区形象,同时减少高层塔楼对园区的日照遮挡,优化园区环境。
园区与城市道路交界处设置多个广场空间和下沉式庭院,积极与城市空间融合并引入城市景观,园区东西向及南北向景观绿轴共同组合成一个“T”型生态廊道,既作为高层与多层之间的区块划分带也是园区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见图6、7);
独栋办公楼与国际会议中心呈围合式布局,中间布置下沉庭院、架空连廊,建筑还设有露台空间、室外台阶等多样的公共空间,共同形成立体街区,既能容纳园区内不同规模的露演活动,也可以吸引附近城市人群,焕发片区新活力(见图8)。
4.4建筑功能
为适应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多类型产品需求,项目合理配置了联合办公、分租办公、高效的大平层办公及独栋办公等多元的功能组团,创造出高效益、差异化及可持续运营的产业空间,提升园区竞争力。
高层办公塔楼建筑高度72m,标准层面积约1800㎡,包括分租办公、大平层办公产品,为企业提供开敞明亮、可灵活划分的科创办公空间;北侧两栋办公楼之间设置有两层连接体,形成互相连通的大面积的联合办公场所,定位为区园的双创空间,为企业提供多样化、开放共享的工作空间(见图9);
花园独栋办公可服务于独角兽企业,建筑高度21m,标准层面积约700㎡或1400㎡(双拼独栋),每栋楼均设置首层架空空间、屋顶露台及可利用地下空间,为员工提供舒适、尊贵的别墅办公体验;
国际会议中心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之一,衔接着独栋办公及高层办公群,总建筑面积约3000㎡,作为整个园区的公共资源中心,功能包括会议发布、展示体验、社区公共服务、客户接待及商业等,满足了企业对展示、商务、公共平台、信息资源以及服务配套的需要(见图10)。
4.5空间形态
园区建筑群的形体变化有致,单体建筑通过水平错动,架空、悬挑和退台等处理手法,形成丰富多变,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创造了由内而外的交织、渗透、融合的空间关系。整体造型又以“乘风破浪”为设计理念,将水波纹的曲线型与建筑本身的方正体型相结合,创造柔美流畅的曲线外观形态。
塔楼采用横明竖隐的玻璃幕墙形式,横向采用有层次变化的三角形铝板作为装饰线条,灯带隐藏在铝板内侧;平面特意不在角部设置柱子,创造视野开阔的办公空间,主要角部设置倒圆角弧形玻璃,次要角部设置内凹型直角玻璃及玻璃飞翼,立面效果精致、纯粹;
独栋办公采用虚实结合的立面设计手法,强调建筑体量感的同时弱化独栋之间的对视,虚面采用简洁的玻璃幕墙,实面则以方格型单元铝板为立面元素,建筑形象既简洁又时尚。实面部分的窗户采用隐藏式铝板内开开启扇,窗户外侧设置香槟色穿孔板,形成可呼吸式建筑幕墙。
国际会议中心作为整个园区的亮点及招商蛇口的城市名片,以通透的外立面和独特的大悬挑造型向城市开放。南侧展览厅采用木色横向金属格栅作为装饰,搭配“L”型广告位,北侧会议厅采用白色穿孔板为立面表皮,通过参数化设计形成树形图案,营造出独特、有趣的光影效果,整个立面充满现代气质;
4.6景观环境
园区景观设计以“运河与绿洲”为概念,采用用线性铺装与绿岛交汇融合的景观形式,以折线型渐变铺装引导人群进入场地,沿“T”型广场布置绿树丛、水景、花池等自然绿化,创造出时间广场、落樱大道、日光客厅等主题空间,并在各栋建筑屋顶、露台打造空中花园,立体绿化,最终形成丰富、生态的园区景观环境,激发人们的交流合作。
总之,杭州运河网谷项目通过融入城市的规划布局、多元复合的功能配置、良好的空间形态及宜人的景观环境创造了一个与城市和谐共融的、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产业社区。
5结 论
在产城融合的背景下,新型产业园的建设不仅需要满足产业生产的需求,更需要满足人们对生活、生态的需要,其设计应创造一种都市化的环境氛围,吸引、留住人们在此工作和生活,激发人的活力和能量,使园区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并与城市和谐共融,实现引领城市发展的目标。
新型产业园的设计不仅需要从规划、功能、形态及环境等多方面思考,更需要注重人性化、生态化,需要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其设计有待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祝军祥.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新型产业园未来空间模式研究————以达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为例 [J]. 城市建筑,
2022(22):04- 09.
[2]梁朝炜,张 磊.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园设计——以西安电子谷项目为例 [J]. 城乡规划·设计,2021(09).
[3]罗梦婕.产城融合背景下科技产业园复合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4]张馨月.产城融合模式下新型产业园社区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