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阐释学视角下《当你老了》的汉译本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伽达默尔阐释学视角下《当你老了》的汉译本研究

王允 焦称称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写给毛德·冈的一首情诗,诗人把心中的感伤化成了缱绻的诗魂,以柔美含蓄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凄美的艺术世界。该诗被译为多种语言,仅中文译本就有十多个版本。本文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从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两个方面比较、分析袁可嘉、傅浩和冰心的三个中文译本,以证实这一理论对英语诗歌翻译的适用性。

关键词:阐释学;诗歌翻译;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

1.前言

本文从伽达默尔阐释学出发,选取叶芝所著《当你老了》的三个汉译本来对比分析这一理论对英语诗歌翻译的适用性。该研究从翻译理论来说,可促进该理论在翻译理论领域内更多的应用;从翻译实践来看,可其他英文诗歌翻译提供新的翻译方法和建议。

2.伽达默尔阐释学

阐释学产生于德、法两国,伽达默尔继承发扬了海德格尔的阐释学思想,把阐释学作为哲学本体论对待。他指出理解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他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伽达默尔,1999:12)等原则,使阐释学理论得到充分体现。

理解的历史性指读者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与理解对象所处的不同。读者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无法超越历史时空的现实境遇去对原文加以客观理解,总带有历史的偏见性。解释者解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原作者意图,而原作者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被理解,为了将两者统一起来,伽达默尔提出了“视域融合”观点。“视域”指人的前判断,即对意义的预期,它有运动和开放的特点,作者有他创作时的原始视界,而解释者有在现在具体时代氛围中形成的视域,由于时间距离和历史情景变化而引起的差距是任何解释者都无法消除的。伽达默尔主张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两种视域融合在一起,达到“视域融合”,并超越原来的两个视域,从而给新的解释提供了可能。

3.《当你老了》汉译本研究

叶芝诗集陆续有不同的版本问世,该诗的翻译作品层出不穷,如译者傅浩、袁可嘉、陈黎、裘小龙、冰心等人均有过对该诗的翻译尝试,对各种译本的对比分析也从未停止过。

有学者是以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为主要视角对《当你老了》的不同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区鉷和蒲度戎遵循许 “三美”理论和译文比较评析的五点原则,从意义系统、音乐系统和视觉系统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其六篇译文。

还有一部分学者以文学文体学角度对该诗进行对比分析。何莎以利奇和肖特的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衔接与语境四个方面对袁可嘉、傅浩对该诗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考查译文对原诗文体特征的再现,探讨了文学文体学对诗歌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此外,一些学者以诗歌艺术性或意境翻译视角进行对比分析、或运用目的论、德莱顿诗歌三分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对其不同中译本进行对比讨论。

4.《当你老了》三个译本对比分析

本文将从“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两个方面入手,选取《当你老了》三个中文译本,即袁可嘉、傅浩、冰心译本,对其中的翻译实例比较分析,从而阐述伽达默尔阐释学这一理论对英语诗歌翻译的适用性。

4.1 理解的历史性

伽达默尔认为: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人是历史的存在,有其无法摆脱的历史特殊性和历史局限性。理解的历史性导致理解的偏见,包括误读现象。伽达默尔称:“偏见未必就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偏见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它是在历史和传统下形成的,是解释者对处身世界意义的一种选择。”(伽达默尔,1999:341) 理解总是一定历史阶段内的理解,它必定是不完善的、相对的。因此《当你老了》不同译本中存在一些误读也是避免不了。

本诗中被误读的有第二诗节里的“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三位译者的翻译分别是:袁译为“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傅译为“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冰译为“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三种译文都值得商榷。 “changing face”并非指毛德·冈在感慨红颜易逝, 也非她的脸在日益衰老。叶芝当时并未去设想毛德·冈数十年后的老脸和皱纹。须知,此句虽是诗人的表白, 却是毛德·冈的回忆,用的是过去时态。这三位译者的译句优美之极,感人至深,但都经不起文本中的语法关系和时间逻辑的推敲,是与叶芝原意有所背离的再创作。毛德·冈是爱尔兰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经常为摆脱英国统治的民族独立事业而忧心忡忡,脸上阴晴不定。因此,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应指“你阴晴变幻着的脸上的忧愁”。这样理解与诗人热爱毛德·冈的“the pilgrim soul”才是相吻合的。

4.2 视域融合

视域是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的总和。文本本身会有自己一定的视域,而译者也会具有自己的视域,这两种视域并不完全一致。即译者所创造出来的文本结合了原作的视域和译者自身的视域,从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视域,这便是“视域融合”。

从视域融合的角度看,诗歌翻译也应考虑译者的历史性偏见和个人偏见。伽达默尔任务译者应努力接近原作者的初始视域,从而领悟作者的本意。但事实上,译者视域和作者视域经常互相碰撞、排斥,结果译者免不了用译语文化归化、过滤原语文本。

在第二诗节, “beauty”是指“美丽”还是“美貌”?三篇译文中有两篇译成 “美丽”,一篇译成 “美貌”。 “美丽”可形容外表,也可形容心灵;而“美貌”则特指美丽的容颜。由于“beauty”与“pilgrim soul”是一对比,所以它在诗中应指毛德·冈年轻漂亮的容貌;于是,“美貌”为佳译,胜过译成“美丽”。另外,暗喻“pilgrim soul”是全诗中最动人的核心意象,翻译时应当保留。它喻指毛德·冈的爱尔兰民族主义精神和事业,是诗人诉说中的对毛德·冈的爱之与众不同的根本所在。三个译本中的处理却是各有异同:袁译为“朝圣者的灵魂”、傅译为“朝圣者的心灵”、冰译为“朝圣者的心”,这三个译本都较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尽可能的与作者达到视域融合,其中以袁译的“朝圣者的灵魂”为最佳。译者要努力同原文以及原文作者形成更好的视域融合,才能译出更好的译文。

5 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译者必须在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同时,熟知两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及社会背景,以便对原诗进行相对接近的前理解;二、译者要努力同原文以及原文作者形成视域融合;各类型的翻译都涉及对原文的理解与解释,因而阐释学与翻译有着不解之缘。

参考文献

[1]冯娟.伽达默尔阐释学视角下的白居易诗歌英译[D],长沙理工大学,2009.

[2]何莎.文体文学角度诗歌译本的对比与赏析--以When You Are Old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1):27-29.

[3]黄勤、曹莉.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5(6):221-223.

[4]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5]兰波、毛嘉薇.文体文学视角下对比分析《当你老了》两个中译本[J].外语研究,2014(2):381-382.

[6]李明.叶芝情诗“When You Are Old”的几种译文评析及重译[J].学者论坛,2011(4):2-4.

7]区鉷、蒲度戎.《当你年老》:译文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51-54

作者简介:王允(1994.08-),女,汉族,河南省汝南人,郑州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